福建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16:32:07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从生活化的层面讲,数字化技术只有抓住“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使数字化技术契合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契合人文精神时代特征的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指
高二语文试卷
出,党和国家紧紧抓住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围绕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
的人民需求,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前瞻性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安全、
考生注意:
发展、权利、伦理等层面的诸多挑战,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愈来愈多的“获得感、幸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感、安全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摘编自赵建超《数字化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张力》)
材料二: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
传统手工艺是以人类手工技艺制作的具有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它是对本民族生活状态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体现,是生活与技术的融合。近年来,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伴随
(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9分)
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保护者们更加注重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去实现传统手工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而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
材料一:
技术等综合性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虚拟穿戴设备可在真实的空间中构建一个虚拟场景,将虚拟
雅斯贝尔斯曾这样描述技术化的生活:“这祥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在个人直接的现实的周围
与现实连接,从而增加受众的感官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加入,将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播
提供新的方式。
世界中不再有任何东西是由个人为了他自己的目的而制造、规划和形成的…连住所本身也是
机器的产物。环境变得非精神化了。白天的工作自行其是,不再组合到公认的生活要素中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体系,主要从数据信息获取、模型构建、沉浸式
去一所有这一切,可以说,使人失去了他自己的世界。”而数字化作为技术本身很有可能将这
体验到最后的传稀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构是,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资源得到全方位保护。在
种“时候”变成现实,现如今不仪人们生活的外部条件正越来越被网络的力量决定,而且网络化
对传统手工艺的虚拟构建中,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获取。在传统手工艺中,需要对传承
趋势对人们既往生活的干预程度和范围也正在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
人、手工技艺、工艺作品、文化地理环境、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获取,在兼容原有数据形式
从当前人类社会的交往看,支付宝、E-mail、QQ、微信、“脸书”等,作为人类游走于“现实”与
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读取。在获取大量的数据后,通过三雏建模的方法进行虚拟对象的
“虚拟”的交往工具,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的交往生活正在被数字化决定
构建。通过对各种顽危、易逝的手工艺进行有效的数据获取,构建虚拟空间模型,实现手工艺高
和取代。具体来讲,数字化的超越性不仗促使人类沉浸于感觉的体验之中,而且由之延展到现
精度和永久性的生成与数字化保护,并结合三维显示和传感技术实现交互式的感官体验等功
实生活,并直接玫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规则。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例,传统的“现金交易”逐
能。以剪纸手工艺为例,首先需要从原材料数据库获取纸张种类、纸张颜色以及辅料信息等数
步被“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取代,书信往来、朋友聊天逐步被“微信视频”替代,甚至连升学面
据,再从工具数据库中获取剪纸工具如剪刀、砖头、木棍、砂轮等数据信息;另外还有包括剪纸工
试、公司考核等也开始在虚拟的网络中尝试、推广。这些感觉体验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
艺的数据化记录,如准备与设计、画图与剪制、剥离与装裱等,其中每道工序又包含着具体制作
侵蚀了日常生活的规范、原则。
信息与对应数据库。将以上这些数字化信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生成虚拟立体空间后,便可以通
过三雏虚拟展示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
从人的本性看,数字化使得“人性”降格为“履行”生活职能的“物性”。技术化生活秩序中的
人只是作为“我们”而生存着,“劳动与快乐的分类使生活丧失了其可能的严肃性,公共生活变成
(摘编自罗璇《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了单纯的娱乐,私人生活则成为刺激与厌倦之间的交替”,生命变成了单纯的职能,失去了历史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特征。数字化作为技术,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这样的一面。表面上看,人们沉浸于数字化
A.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雅斯贝尔斯曾经描述的技术化生活很有可能变成现实
的享受之中,支配并控制着数字化,使之服务于人类的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个人失去了个性
B.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感觉体验已不能满足人类,因此数字化开始向人们的现实生活延展。
和主体性,人们被抛入数字化的生活中,并成为单纯“履行”职能的“我们”或“常人”。
C人们依赖数字化技术,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这让人们在工作中不能履行自已的职责
为了将人从数字化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张力中拯救出来,推动数字化技术的人性化与生活化
D.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其正面影响,我们对数字化的发展应持批评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日显必要。从人性化的层面讲,数字化作为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既可以帮助人,也可以扼制
人。对此,人们一方面应该抛弃那种隔离、反对数字化技术的极端幻想,适时、适地、适宜地将数
A.数字化技术不仅影响人们生活的外部环境,还对人们的既往生活造成了干预,这种干预
字化技术用于服务人,合理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创造性空间。另一方面,应该坚守对于数
程度越来越深。
字化技术的本质识见,在其中融入人文精神。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既不是“非人性”的发展,也不
B.传统手工艺是对本民族生活状态的体现,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传统手工艺的
代表人性的最高成就。相反,数字化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诸多局限性。对此,人们应该把
保护与传承。
数字化技术从世俗化、工具化、万能化的识见中剥离出来,彻底埋葬那种美化、神化、崇拜数字化
C,在对传统手工艺的虚拟构建中,首先要获取相关数据,然后在沉浸式体验的基础上完成
技术的思想与行为,对数字化技术做出人性化的“控制”。
模型构建。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2-03-373B
【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
·22-03-373B.2021一2022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B项,“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感觉体验已不能满足人类”错,原文是“数字化的超越性不仅促使人类沉浸于
感觉的体验之中,而且由之延展到现实生活”,并且原文在这里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C项,“这让人们
在工作中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曲解文意,原文是“人们被地人数字化的生活中,并成为单纯‘履行'职能的
‘我们'或‘常人”,这里是指人们的“人性”降格为“履行”生活职能的“物性”。D项,“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负
面影响远远超过其正面影响,我们对数字化的发展应持批评态度”错,原文是从数字化“扼制人”的一方面来
论述的,但不能说它就是弊大于利的:并且我们应该持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看问题,不应该对数字化的发展持
批评态度)
2.C(“在沉浸式体验的基础上完成模型构建”结,应是先模型构建,然后实现交互式的感官体验)
3.D(“人们没有通过安检就不能登机”并不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A、B、C三
项都是数字化给人们带来的不方便,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文章首先提出问题,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决定”“干预”人类的生活。(1分)接着分析问题,从当前人类社会
交往、人的本性两方面,阐述数字化技术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最后解决问题,从人性化和生活化两个层
面主张将人从数字化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张力中拯救出来。(1分)
5.①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中,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在观念上避免对数字化的绝对依赖。②同时在数字
化的进程中将人文精神注入传统手工艺品中,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③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传统手工
艺数字化应以服务大众为前提。(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A(“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雨和雪也跟老人一样”分析有误,从标题“一位老人的讲述”可看出,应是文中老人认
为,而且“老”强调的是老人与雨和雪相伴的时间久)
7.B(“老人与外面世界脱节”错,第二段说到他们会下山,所以并没有完全与外界脱节;“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
活”过于绝对)
8.①让故事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老人的一生,就是整个鄂温克族的缩影。通过老人丰富而漫长的人生经历叙
述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演变,以及深厚绵长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引发人们对民族以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
②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使人物、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③老人与第一人称组
合在一起,借回忆往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营造一种浓重的怀旧氛围,亲切而感伤,奠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
(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9.①老人一生平和、包容,充满智慧,但无法改变孤度余生的命运。(从生命个体的角度)
②鄂温克部落生存艰难,处于行将消失的境地。(从鄂温克部落的角度)
③被安顿在山下的鄂温克族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森林与驯鹿,也必将改变自己的习俗与信仰,从而慢慢失去
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这无异于一个民族的消亡。(从鄂温克民族文化的角度)
④小说“以小见大”,借鄂温克这个弱小民族生存抗争的挽歌来引导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
的关系,抒发了对日渐式微的传统文明的无限眷恋与无比哀痛之情。(从整个人类命运的角度)(每点2分,
答对三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回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10.C(原文标点: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精,一半冰,期至遮房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
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11.B(“我国古代中原人对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用称呼”错误,应是“我国古代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
专用称呼”)
12.C(“他对生擒单于很有把握,于是黄昏后独自身穿便衣出营前去,结果出乎意料,竞然没有成功”分析错误,
根据原文相关信息可知,这里只是表明李凌对生擒单于的决心,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13.(1)李陵的部队被困在山谷中,匈奴军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
(2)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凭什么(怎能)超过你![第(1)小题的关键点有省略句,
“谷中”为“(于)谷中”,在山谷中;“居”,被困:“四面”,方位名词作状语,从四面。第(2)小题的关键点有
“虽”,意为“即使”;“竹帛”,借代手法,指史书;“何以”,宾语前置句,译为“凭什么”“怎能”。关键点每点1分,
大意1分]
14.①匈奴军队的强大。②管敢军侯的叛变。③汉军死伤惨重,弹尽粮绝。(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2-03-373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