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转》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这节课展现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材第2页和第三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背景
“面的旋转”的主要知识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从三方面进一步加深认识:第一、从平面图形旋转形成几何体。第二、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同时认识圆柱、圆锥的侧面,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第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的“直观图”。教材通过情景观察引导学生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观察法
学法: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用纸片和小棒粘好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的小旗、直尺、圆柱、圆锥模型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立体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两个立体图形(举起手中的圆柱和圆锥),抓住平面立体图形与曲面立体图形的区别,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活动一:观看课件情境图,汇报自己的发现
(1)蜈蚣形风筝的小节连起来形成一条线;雨刷扫动起来形成扇形;旋转门转起来形成圆柱。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活动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快速转动学具小旗,并认真观察,交流发现。
(1)长方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柱。
(2) 半圆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球。
(3)直角三角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
(4)直角梯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台。
三、合作探究、明确特征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可采用看、滚、剪、切、摸等方法感知圆柱、圆锥的特征。)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点汇报收获。
3.引导学生总结圆柱、圆锥的特征。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
4.师出示几个生活中的物体,学生辨认。
5.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形状是圆柱或圆锥的物体。
四、巩固应用
P3-4练一练1、2、3、6题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有何收获?
1 圆柱体:两个底面是圆形且相等,一个侧面是曲面。
2 圆锥体:只有一个圆形的底面。一个侧面是曲面。
五、布置作业
家里找出形状是圆柱、圆锥的物体,并测量出它们的高。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体: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活动主要是结合面的旋转的知识学习圆柱、圆锥的特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时的教学在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重视数学方法的迁移。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使学生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同时,联想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方法与认识圆柱、圆锥的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更有目的性。 2.重视直观教学的作用。 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