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通过深入文本,补充材料等方法深化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认识,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2.通过对比阅读链接,阅读目录,产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名著人物
1.回顾主要内容,走进文本。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走进名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这是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读名著,首先要读懂故事内容,我们已经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谁再来说一说?(略)
2.回顾“识人”妙招,引出人物。
师:读名著,还要读懂故事中的人物。上节课,我们在有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初步印象后,认识到他不是一般的“妒忌”,以“商量军事”为由,到“设计陷害”以至最后的“置之死地”,可谓用心之险恶。
师:对人物有这么深入的认识,源于我们结合文本内容去学习。这节课我们用这种学习方法继续研究人物,走近诸葛亮,你们对他有什么初印象?
预设:诸葛亮——神机妙算
二、潜心文本,寻迹“神妙”
(一)提出问题,引出“神妙”。
师:同学们,什么是神机妙算?
预设: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快想出办法。
师:同学们,神机妙算确实不是一般的聪明!字典中这么解释: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其实,诸葛亮早在立下军令状之时,已有满满的自信(生读),结果也真如他所想,周瑜也忍不住说——
出示句段,学生朗读。
师:那么,三天后的江边出现什么情况与他之前的“妙算”一致呢?他算准了什么呢?请大家深入文本,查找信息,完成表格。
(二)深入文本,感悟“神妙”。
1.学生默读,圈画批注。
2.班级汇报,补充引导。
(1)算天时
生:大家请跟我看第七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看第六段:“……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可见,诸葛亮一直在等待第三天大雾的到来,他真的等到了。
(2)算地利
师:同学们,诸葛亮“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曹操“要追也来不及了”,靠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帮忙?联系上下文画一画。
生画图练习,师巡视指导。生展示汇报。
生:大家请看,曹军水寨在北岸,诸葛亮要回的是南岸。他先让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受箭,接着又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如果船要转头回南岸,那么刮西北风正好可以让船快速驶回去。
师:是的。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发生在火烧赤壁之前,隆冬之际。在《三国演义》四十八回也提到了当时的季节和风向,请看:
师:如果是草船借箭,船要驶回南岸,需要用到西北风。请大家也做一回小小诸葛亮,如果是火烧赤壁,要烧的是曹操的战船,他“居于西北之上”,需要刮什么风?
生:东南风。
师:是的,一切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板书:算地利)
(3)算人心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八段“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再看第七段“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曹操如诸葛亮预计的一样多疑,不敢轻易出兵。
生:请大家再跟我看第三段,“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后面果然说到“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他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可见,他真的把鲁肃看得很准,鲁肃答应了他的请求。
师:不论是曹操还是鲁肃,他们的做法跟诸葛亮预想的是一样的。如果说曹操确实多疑,那鲁肃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生:因为他比较忠厚可靠。
师:同学们,诸葛亮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隆中对”,提出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再兴复汉室的战略规划。其实,在“隆中对”之前,鲁肃曾与孙权提出了一个“吴中对”的战略规划。请看:
师:虽然“吴中对”的战略效果比不上“隆中对”,始终没有实现,但依然不可否认鲁肃是东吴集团中极具战略眼光的人。他为什么不告诉周瑜?
生:因为他知道如果告诉周瑜,诸葛亮的计划就会失败,那诸葛亮就只有死路一条。
生:如果诸葛亮死了,那孙刘联盟就会失败,那不要说图谋天下就连鼎足而立都不可能实现。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鲁肃的知心人! 诸葛亮算准了人心。
出示句子: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笑”字,诸葛亮在“笑”什么?
预设:
对曹操轻蔑的笑
对鲁肃宽慰的笑
对周瑜不自量力的笑
对自己自信的笑
师:是啊,因为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字,却隐藏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读,感受“笑”后面丰富的内涵。
(板书:算人心)
……
师:但凡诸葛亮想到的,最后都如他所想。难怪周瑜最后说——
出示句子: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生读句子。
师:原来这就是神机妙算!在“长叹”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
无可奈何
(三)梳理信息,再现“神妙”。
1.出示表格,梳理信息
2.全面认识,汇报“神妙”
师:同学们,请看,我们通过表格对信息进行梳理,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请同学们结合表格进行汇报。(略)
师:诸葛亮算天时,算地利,算人心……成功借到十万支箭,每一个环节都在他巧妙的计算当中一一实现。这就是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三、提升认识,推荐阅读
1.对比链接,推荐阅读。
读链接,它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对照的正是课文的哪些段落?我们比较一下原文和课文,看看两者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预设:
课文的句子是现代文,文字比较简单。
原文是半文言半白话文,更有三国故事的氛围。
原文细节更丰富,故事性更强。
2.出示目录,推荐阅读
师:同学们,学习课文之后,我们除了对书中人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生:我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和故事让周瑜对诸葛亮如此恨之入骨,要杀之而后快呢?
生:我之前知道鲁肃很忠厚善良,原来他曾提出“吴中对”,还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我有点小看他了,我想进一步认识他。
生:我以前知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俗语,现在我想进一步了解诸葛亮借东风以及借西北风的前因后果。
师:同学们,《三国演义》塑造的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津津乐道,人物背后精彩的故事更让我们念念不忘,你们想知道的故事可能在:
师:欢迎同学们在课余时拿起《三国演义》,阅读更多原汁原味的精彩故事,对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