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22: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伟、保、验、阿、洲、社、约、欧”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填写图表,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填写图表,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兴趣
出示四大发明,引入新课。
二、“三最”检查扫障碍
(一)最难读的音
1.提示: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边音。
2. 提示:读准多音字。
(二)最难认的字
(三)最难读的句子
1.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2.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3.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4.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提示:注意观察句子结构,在相应处停顿。
三、运用图表学概括
(一)圈画时间词。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句,整体初读,圈画出来。
生:自主交流
预设:
第2自然段中,“早在几千年前”,这个时候就是造纸术发明以前。
第3自然段中,“两千多年前”,就是“西汉时代”。
第4自然段中,“一千九百年前”,就是 “东汉时代”。
第5自然段中,“后来”。
师:我们将找到的这些词语或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出示:
师:“后来”下面的这句话,与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一样的
(二)指导学生学习简练概括。
1. 出示单元导语

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是我们三年级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本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你们了解的一段话的意思写下来。
2.学习简练概括。
(三)出示学习提示,自主阅读学习。
默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 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都在什么东西上面刻字、 写字?
2. 在西汉时代和东汉时代,人们分别是用什么来造纸的?
3. 阅读后,在关键的语句下面画出横线。
(四)提取重要信息,连接成句表达。
预设:
交流第2自然段:圈画关键词语: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上。
交流第3自然段:西汉时代,人们是用麻来造纸。
交流第4自然段:东汉时代,人们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来造纸。
四、运用图表说过程
依据提示内容,说清造纸过程。
1. 同桌练说。
2. 指名说。
五、一手好字学书写
1. 出示生字,按结构分类。
2.发现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捞、伟、保、验、阿、洲、社”左窄右宽。
“约、欧”左右等宽。
3.重点指导:“欧、洲”。
“欧”的第二笔是“撇”。
注意“州”与“洲”的区别。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