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西中学公开课教案
周次
十
科目
物理
主讲人
阮金锡
授课时间
2010-11-4
课题
3.4电磁波的技术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定性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过程,知道它们都是电磁波的技术应用,都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能够举出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广播、电视、移动电话是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认识到电磁波的技术应用奠定了信息社会的基础,并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分析电磁波的应用的具体事例、通过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探讨交流合作的途径,学会交流合作的方法。
(2)通过为“电磁波的应用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方式”观点收集整理具体的事例,培养就某一观点、假设、猜想等收集证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悟电子技术的神奇力量,具有关心国内、外电磁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意识,进一步尊重、热爱科学技术,积极主动参与各级各类科技活动。
(2)使学生具有依靠科技进步改变现状、振兴中华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使学生对照图3-4-2了解清楚无线电广播的整个工作过程。
教学
难点
收集整理具体的事例,培养就某一观点、假设、猜想等收集证据的能力的培养。
课前
准备
备课、备当堂习题、分学习小组、布置收集整理具体的事例。
教学
课时
1课时
教学
方法
以学生为主,以讨论、当堂训练为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法。收集信息法。
教学设计
设计
意图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是谁第一个预言电磁波的存在?是谁第一个证实磁波的存在?
2、电磁波的概念?
3、电磁波有哪些特点?
个别引导提问
1-5名学生
回答问题
为新授课内容奠定基础
5'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
电磁波的技术应用
无线电广播
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
无线电广播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电视
工作原理
传送特点
电视塔的相关信息
雷达
雷达的定义
测距的原理和方法
雷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移动电话
工作原理
通信方式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通信公司的相关信息
板书课题
布置学生阅读
及要求
布置各学习小组讨论内容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
布置各组代表发言
6、简要小结
按要求阅读自学
2、各学习小组负责人领取小组学习记录表,并作好分工,有计划开展交流讨论。
3、各小组代表发言
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
5'
6'
7'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当堂训练
双基盘点2小题
限时达标8小题
3、讲评习题
四 小结、布置作业
1、课本65页4、6小题
2、预习第五节
布置当堂练习题:练习册41页双基盘点1-2小题,限时达标1-6小题,42页7、10小题
2、巡视解疑
3、有选择性的讲评习题
独立完成当堂训练
2、有疑举手
3、细听讲评
用练习来巩固知识
12'
3'
2'
板书设计
3.4电磁波的技术应用
无线电广播
电视 利用电磁波传送信号
与生活联系密切
雷达
移动电话
教
学
反
思
因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整理具体的事例,所以课堂气氛较活跃,讨论和发言时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但感觉对发言时间控制不够好,小结有点仓促!(评课时手写)
备课组
意见
备课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组
长
意
见
教研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第 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 月 日(附件)
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课题
3.4电磁波的技术应用
目的
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过程。收集有关电磁波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信息,
过程
共同完成
图3-4-2无线电广播的过程(收音机):
( ) (放大、搭载) (天线)
声音→→→→→音频信号→→→→→→→( )→→→→→( )→→
( ) ( )
→→→→→调频接收所需信号→→→→→→声音。
电视通常由( )沿( )传送信号。同步通讯卫星都绕( )
的轨道运行。
雷达是利用( )的仪器。
手机之间的通话不管远近都需要通过( )。
课外知识交流
要求: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必须有三个相关信息,每个主题选1代表发言,发言时先回答共同完成题中相关的一题,再从三个相关信息中选一个交流,(相关信息写在记录表背面)
1、主题一:收音机(1、2小组负责) 2、主题一:电视(3、4小组负责)
相关信息1: 相关信息1:
相关信息2: 相关信息2:
相关信息3: 相关信息3:
3、主题一:雷达(5、6小组负责) 4、主题一:手机(7、8小组负责)
相关信息1: 相关信息1:
相关信息2: 相关信息2:
相关信息3: 相关信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