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全常识
——2022届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
1.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并打开排风扇
B.高层住宅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C.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D.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2. 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楼起火,迅速坐电梯逃生
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 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3.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4.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
B.在应用泡沫灭火器时,应先检查出气孔是否被堵塞
C.家用取暖煤炉要家装烟囱
D.点燃CO气体前,应先检验其纯度
5.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6.2020年11月7日上午,山西省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太原市万达广场举行。下列高层住宅防火、灭火或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从疏散楼梯逃生
C.着火时被困房间内,可以用水淋湿墙壁和门以阻止火势蔓延
D.家中应常备家用灭火器、消防安全绳等消防器材
7.2021年5月12日全国第十三个防震减灾日的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点火检查燃气泄漏 B.高层着火电梯逃生 C.加油站内拨打电话 D.溶洞探险火把照明
8.2020年9月初,某地发生一起液化气爆炸事故,这次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液化气泄漏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立即开灯检查
B. 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C. 立即在现场打电话报警
D. 要立即开启排非气扇通风
9.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应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10.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常采取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比较安全的是( )
A.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B.着火后立马打开窗户
C.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泄漏
11.2020年防治新冠肺炎居家使用酒精消毒,若不慎将酒精遗撒,下面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遗撒后要及时擦拭处理
B.如酒精意外引燃,使用水泼或用干燥的毛巾、衣物进行扑打
C.如酒精意外引燃,可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
D.如酒精意外引燃,小面积着火可用湿毛巾、湿衣物覆盖灭火
12.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B.在实验室不小心把酒精灯碰倒着火,要赶紧用大量水泼灭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D.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13.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14.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进入地窖前要先进行灯火实验
B.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硫酸溶液
C.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豆浆、牛奶等解毒,并及时就医
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水扑灭
B.夜间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明泄漏原因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前应做灯火实验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应先加热,再通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排风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引发爆炸;发生火灾时,往往导致停电,所以高层楼房着火不能乘电梯逃生;图书馆内图书着火,不能用高压水枪灭火,以防损坏图书,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加油站内的空气中弥漫着燃油蒸气,禁止接打手机,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引燃燃油蒸气,甚至引发爆炸。故选D。
2.答案:D
解析:火灾易造成停电,乘电梯逃生可能会被困于电梯中, A错误;图书、档案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损坏图书、档案,B错误;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而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C错误;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容易发生缓慢氧化引起自燃,所以将白磷保存在水中,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D正确。
3.答案:A
解析:室内着火,若开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动,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加剧烈,A错误。
4.答案:A
解析: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A。
5.答案:C
解析: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故A正确;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减少摩擦力,有利于拔出,故B正确;用力压手柄时,不要把手靠近瓶口,特别是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防把手冻伤,故C错误;根据灭火原理,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并使其与氧气隔绝,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
6.答案:A
解析:水能导电,电器着火用水扑灭易引发触电事故,A错误。
7.答案:D
解析:A、点火检查燃气泄漏,容易发生爆炸,错误。
B、高层着火,不能电梯逃生,电梯的烟囱效应,会使电梯很危险,错误。
C、加油站内拨打电话,容易产生静电,发生爆燃,错误。
D、溶洞探险火把照明,检验氧气浓度,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液化气泄漏时不能开灯,以防止有明火引燃燃气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液化气泄漏时要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再查找泄露原因,符合题意; C.液化气泄漏时不能打电话,以防止接触明火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液化气泄漏时不能立即开启排非气扇通风,以防止接触明火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9.答案:C
解析: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否则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说法正确;
B、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自己不能灭火,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说法正确;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错误;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不能乱跑,说法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容易爆炸,所以不能进行灯火实验。错误。
B、着火后立马打开窗户,会增加氧气浓度,使燃烧的更旺,错误。
C、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如火焰较弱或熄灭说明氧气浓度较低,不易前行。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容易爆炸,所以不能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泄漏。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酒精具有可燃性,遗撒后要及时擦拭处理,以免引起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B、如酒精意外引燃,易溶于水,不能使用水泼,不能用干燥的毛巾、衣物进行扑打,可能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C、如酒精意外引燃,可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如酒精意外引燃,小面积着火可用湿毛巾、湿衣物覆盖灭火,以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产生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A项正确;酒精能溶于水,故当酒精灯碰倒起火后,用水不但不能灭火,反而会增大着火面积,B项错误;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不能将尾气直接排放,C项错误;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易爆炸,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
选项 正误 分析
A √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都要检查纯度
B × 燃气泄漏,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不能点火检查,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 √ 矿井中含有瓦斯气体,且含有粉尘和有害气体,需要及时通风,以保障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呼吸环境
D √ 油库重地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遇到烟火易发生爆炸,所以要严禁烟火
14.答案:B
解析:A.地窑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地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B.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不能涂硫酸溶液,因为硫酸具有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是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可服用豆浆、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解毒,并及时就医,故选项说法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故选项说法正确。
15.答案:C
解析: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以有效地隔绝空气,不能用水扑灭,操作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B.液化石油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明泄漏原因可能会引起爆炸,故B不符合题意;C.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中易贮存较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前要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操作正确,故C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操作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