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化石燃料与新能源
——2022届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
1.2021年3月,我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能源战略,以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步伐。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核能 D.煤
2.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是( )
A.煤焦油 B.汽油 C.柴油 D.液化石油气
3.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4.中国石化2021年11月17日宣布,“油转化”技术首次工业化应用成功。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汽油就是石油 B.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C.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D.石油分馏利用了各成分密度不同
5.某实验室提出了一种煤制氢技术。其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Ⅰ、水煤浆是由煤(主要含碳)与水混合而成,经过气化器后转化为和。
Ⅱ、在气化器中发生了两个反应:①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化器中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B.流程中需不断加入CaO
C.重整器的作用是分离和
D.100kg氢气燃烧理论上可生成水800kg
6.天然气、石油、煤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化石燃料。下列有关煤的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制得焦炭
B.将煤饼做成蜂窝煤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C.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CO
D.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7.能源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B.若煤等燃料充分燃烧,就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应该停止使用
D.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8.人类的活动时时刻刻离不开能源,下列有关能源的认识和利用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
C.为治理雾霾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烧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9.下列有关资源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要积极开发与利用
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考虑,可燃冰是最理想的燃料
C.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水能、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0.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科学家寻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温条件下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是不可再生能源
B.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条件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11.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③与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
12.科研人员正致力于甲醇一氢气能源体系(如图)的研究。下列关于该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因为其燃烧产物只有水
B.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储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
C.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变小
D.原位制氢过程中只分解成和
13.煤合成天然气(SNG)的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天然气主要含有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成份是甲烷, 常温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沸点为-165℃,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在空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农村的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主要成份就是甲烷。
(1)气化炉中生成的单质物质是___________。
(2)在气化炉中,煤炭中的碳发生了多个反应。写出在点燃条件下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其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
(3)请写出甲烷一物理性质____________。
(4)请写出甲烷一化学性质__________。
(5)天然气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作_____________用途。
14.今年冬天,我区城乡居民普遍使用“天然气”取暖,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小组针对甲烷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 甲烷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高温裂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2 甲烷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也可造成温室效应。
探究一:
发现问题:小明发现用天然气做饭时,锅底出现一些黑色物质。这些黑色物质是不是甲烷燃烧生成的碳单质呢?
进行实验:小明收集少量样品,利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
取样品放于燃烧匙,点燃酒精灯,加热至红热,由上至下缓慢深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待燃烧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 ①燃烧匙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_______。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黑色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实验结论:此黑色物质为______。
探究二: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甲烷哪一种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更强?
设计实验:
(1)甲、乙装置相同,广口瓶为透明玻璃瓶,分别充满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U形管内装有相同的红墨水,左右液面相平。
(2)用相同强度的光照照射甲、乙装置,且日照时间相同。
进行实验:
(1)一定时间内,甲乙装置产生的共同现象是_______。
(2)几天后,观察到甲装置U形管液面差明显大于乙装置U形管液面差。
得出结论:_______。
反思交流:盲目开采可燃冰很容易造成甲烷不断往空气中泄漏,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习得本领,造福人类。
15.煤燃烧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煤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查找资料)①煤含有的主要元素有C、H、S,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②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吸收)褪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毒;③不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中不考虑其他元素)
(猜想假设)猜想1:;猜想2:;猜想3:
(讨论交流)同学们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煤粉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A、B、C、D、E装置。
(实验现象)(1)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证明煤燃烧生成了水。
(2)证明煤燃烧生成了的现象是________。
(3)证明煤燃烧生成了的现象是装置D中______、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
(反思拓展)
(1)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大量煤燃烧会导致酸雨,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
(2)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3)装置E不能放在装置A与装置B之间的原因是________。
(4)装置B和D中盛装的都是品红溶液,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B、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C、核能不属于化石燃料,属于新能源之一,故选项正确。D、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故选:C。
2.答案:A
解析: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煤焦油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而成的。故选A。
3.答案:C
解析:氢气作为燃料有很多优点,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4.答案:C
解析:A、汽油是从石油里分馏、裂解出来的烃类混合物液体,故选项错误;B、石油是一种化工原料,是直接开采的,没有经过加工,不是化工产品,故选项错误;C、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元素,故选项正确;D、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所以可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而不是密度,故选项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气化器中发生的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B、煅烧炉内煅烧碳酸钙生成的氧化钙被加入到重整器中,不需要不断加入CaO,错误;
C、气体通过重整器后分离出氢气,丙最终得到二氧化碳,故其的作用是分离和,正确;
D、设100kg氢气燃烧理论上可生成水的质量为
=900kg,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煤在干馏(真空中高温分解)过程中可以产生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将煤饼做成蜂窝煤燃烧时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烧煤(含有少量硫元素)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气体;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二氧化硫遇水形成亚硫酸,显酸性,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解析: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即使煤等燃料充分燃烧,仍然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因为煤中的硫元素会生成二氧化硫,氮元素会生成二氧化氮,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但目前来看仍然是重要能源,不能停止使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秸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D
解析:A、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B、可燃冰不是干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错误。
C、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烧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应合理使用。错误。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以免氢气不纯发生爆炸。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要合理开发与利用,错误。
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考虑,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错误。
C、水能和电能不属于新能源。错误。
D、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氢气可通过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得,故氢气属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水,它们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生成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使用催化剂后,可使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温的条件下反应,故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条件,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A错误。
B、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生成,D正确。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能源,故选项正确;
B、利用甲醇转化为,并直接用作汽车燃料,可解决H2的储存和运输问题,故选项正确;
C、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的过程中,氢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故选项正确;
D、制氢过程是将分解,形成和CO,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3.答案:(1)
(2)碳+氧气二氧化碳 或;化合
(3)无色无味的气体(或难溶于水 或沸点为-165℃)
(4)能在空气燃烧 (或具有可燃性)
(5)燃料
解析:(1)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气化炉中生成的单质物质是氢气,故填:氢气。
(2)点燃条件下,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碳+氧气二氧化碳 或;化合。
(3)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常温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沸点为-165℃属于物理性质,故填:无色无味的气体(或难溶于水 或沸点为-165℃)。
(4)化学变化中体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在空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故填:能在空气燃烧 (或具有可燃性)。
(5)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填:燃料。
14.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单质;U形管内红墨水左低右高;甲烷温室效应更强
解析: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
实验一:
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化学方程式,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说明是碳单质,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单质。
实验二:
进行实验: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产生温室效应,温度升高,集气瓶中压强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低右高。
得出结论:几天后,观察到甲装置U形管液面差明显大于乙装置U形管液面差,说明甲烷温室效应更强。可得出甲烷温室效应更强。
15.答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装置B中品红溶液褪色;品红溶液不退色;二氧化硫;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实验没有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会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B是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D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吸收完全
解析:讨论交流:同学们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煤中含有C、H、S元素;
实验现象:(1)题干提供,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装置A中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证明煤燃烧生成了水。
(2)题干提供,SO2能使品红溶液;证明煤燃烧生成了SO2的现象是装置B中品红溶液褪色;
(3)题干提供,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证明煤燃烧生成了的现象是装置D中品红溶液不退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拓展:(1)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和水会形成酸性物质;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大量煤燃烧会导致酸雨,形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2)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实验没有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
(3)装置E不能放在装置A与装置B之间的原因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会干扰二氧化碳的鉴定;
(4)装置B和D中盛装的都是品红溶液,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装置B是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D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吸收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