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三章A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是( )
A.住房拥挤 B.环境污染 C.交通拥堵 D.人口老龄化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我国总人口超14.1亿,仍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多子多福 B.计划生育 C.保护环境 D.男女平等
3.“低碳”的实质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大量焚烧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B.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C.走路或骑自行车上班 D.过节燃放大量烟花
4.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下列做法与导致结果不相符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酸雨 B.大量砍伐森林→土地沙化
C.使用含氟制剂→臭氧层破坏 D.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灭绝
5.毁林开荒的恶果是( )
A.减少木材的产量 B.造成了环境污染
C.造成农林害虫的大量繁殖 D.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6.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
A.植树种草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退耕还林还草 D.发展生态农业
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生物数量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8.“杂交水稻之父”一袁隆平院士所培育的杂交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物种的多样性
9.下列各项,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主要原因的是( )
A.生物入侵 B.动物的争斗行为 C.环境污染 D.森林面积的减少
10.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立法保护 D.迁入动物园、植物园
11.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又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
A.油松 B.珙桐 C.侧柏 D.银杏
1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猎采场 C.天然实验室 D.活的自然博物馆
13.我国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珍稀动物是( )
A.华南虎 B.丹顶鹤 C.大熊猫 D.金丝猴
14.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C.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也不均匀
D.对可再生资源,我们可以随意利用,不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15.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秸秆发酵再利用
C.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D.反复利用布制购物袋
16.葡萄园养鸡、石榴园养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区别于普通农业的最主要特点是( )
A.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B.单位面积种植量
C.节省水资源 D.增加绿化面积
17.2020年世界环境日“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围湖造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稳定
C.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基因库
D.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18.目前,各种短视频平台催生了很多火热的“主播”,但直播内容良莠不齐。以下直播行为不合法的是( )
A.医疗救护者演示心肺复苏步骤 B.禁毒民警宣传新型毒品危害
C.保健医生介绍吸烟酗酒的危害 D.美食博主烹饪野生保护动物
19.“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自觉保卫蓝天、碧水和净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减少害虫危害,加大农药施用量 B.为减少环境污染,实行垃圾分类
C.为减少纸张浪费,倡导无纸化办公 D.为减少尾气排放,推广电动汽车
20.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的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生物圈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栖息地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能改善环境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8分)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22.(8分)下图是以1990~1997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20世纪及未来50年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地资源过度使用,会使___________减少而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2)人口过度增长,会使___________被大量破坏而逐渐枯竭。
(3)_______日益严重,会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
(4)图中显示,进入21世纪人口会逐渐减少,试据图中信息分析导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3.(12分)酸雨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科学家研究不同pH的酸雨和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配制不同pH的等量模拟酸雨,分别采取分次喷淋和一次性喷淋的方式喷淋小白菜幼苗,用超纯水作为对照组(CK),以小白菜的干重作为观测指标。将大棚内的土地分为大小相同的多个小区,每个pH的酸雨喷淋5个小区。测定结果如下图。
(1)根据研究目的,以喷淋方式为实验变量,提一个研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一喷淋方式时,不同pH的酸雨对小白菜干重的影响是:酸雨的pH越小,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pH的酸雨喷淋5个小区,在实验设计中属于设置________。
(3)比较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应保证除喷淋方式外,其他条件均__________;根据图示,采用____________方式对小白菜生长比较不利。
(4)本实验结论揭示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是:酸雨pH越________,单次喷淋量越________,小白菜干重降低越明显。
24.(10分)20世纪90年代,政府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的过程中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图示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高,导致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这将导致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成灾等恶果。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急剧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
(2)请依图预测2030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有哪些?________。请你提出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后果,人类应采取的两条应对策略:________。
25.(10分)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木本植物143科875种,草本植物69科469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红豆杉、连香树、山白树、银杏、杜仲、青檀等;野生动物有猕猴、豹、虎、狍、香獐、狐、青羊等19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20多种。其中云台山猕猴谷于1998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猕猴种群及其生活环境。
资料二:据史料记载,古时候的商王到河南沁阳附近的太行山南侧打猎,一次就猎获了7头亚洲象。但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诸侯国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后,亚洲象退出了在黄河流域的栖息地。距今约1000年前,亚洲象已退到广东、广西和云南。现如今亚洲象在我国只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南部,数量只有200余头。
资料三: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1)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的多样性。
(2)分析资料一,要保护猕猴等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3)分析资料二、三,亚洲象等哺乳类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乱捕滥杀和________。
(4)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两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①________;②________。
26.(12分)“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社会发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破解“垃圾围城”推动资源再循环利用的必然举措,需要人人行动起来。呼和浩特市从营造社会宣传氛围、入户宣传宣讲、合并投放点到设置集中分类箱房,最终实现居民分类精准投放。
(1)请将下列四种垃圾从左至右放入图中的垃圾桶中,排序为____________。
①过期药品 ②剩菜剩饭 ③尘土 ④矿泉水瓶
(2)厨余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从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3)垃圾分类可实现垃圾的回收利用,如金属元素提取和生物质发电等。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合理处理餐厨垃圾的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某食堂提供的午餐、晚餐残余混合物为材料,制成4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
②将取自某污水处理厂的菌种加入发酵罐中,间隔不同时间分别加入___________,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③35℃下发酵并测定甲烷的产率,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你认为对餐厨垃圾较为恰当的处理方式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VS/L:每升发酵液含有的挥发性固体垃圾量;mL/g-VS:每克挥发性固体垃圾产生的气体毫升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过快无关。
2.答案:B
解析:计划生育是我国控制人口数量的一项基本国策。
3.答案:C
解析:走路或骑自行车上班,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要求。
4.答案:A
解析: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等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大量使用农药与酸雨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A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森林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最终导致生物丧失栖息地而破坏生态平衡。
6.答案:D
解析:生态农业的结构协调、种养合理,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物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7.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答案:B
解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
9.答案:B
解析:动物的争斗行为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会威胁生物多样性。
10.答案:B
解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答案:B
解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
12.答案:B
解析: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自然保护区不是人类的“天然猎采场”。
13.答案:C
解析: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是大熊猫。
14.答案:D
解析: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做到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以便能实现永续利用。
15.答案:C
解析: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污染了大气,不利于保护环境。
16.答案:A
解析:葡萄园养鸡、石榴园养鸡,鸡排出的鸡粪成为葡萄、石榴生长所需要的有机肥。园中杂草较多,而鸡在园区活动,捉虫食草,采食落果,节约了饲料成本,还减少了农药的喷施和人工除草费用的开支。因此,这种生态农业区别于普通农业的最主要特点是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减少环境的污染。
17.答案:B
解析:围湖造田会使生物种类减少,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D错误。
18.答案:D
解析: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烹饪野生保护动物是违法的。
19.答案:A
解析:加大农药施用量短期内可以减少害虫危害,但对水源、大气等造成了污染,破坏了环境。
20.答案:D
解析:围海造田不能改善环境,反而会破环环境。
21.答案:①—B;②—A;③—C;④—D
22.答案:(1)粮食
(2)自然资源
(3)环境污染
(4)人均粮食、资源占有量减少。
解析:(1)人口剧增必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耕地面积减少,其必将导致粮食减产。
(2)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枯竭的情况加剧。
(3)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资源消耗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
(4)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行为,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人类要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23.答案:(1)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长有影响吗
(2)小白菜干重越低;重复实验
(3)相同且适宜;一次性喷淋
(4)小;大(或多)
解析:(1)根据“配制不同pH的等量模拟酸雨,分别采取分次喷淋和一次性喷淋的方式喷淋小白菜幼苗”,结合题图,可知所研究的问题是酸雨的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生长有影响吗?
(2)据柱状图可见:同一喷淋方式时,酸雨的pH越低,小白菜干重降低越明显。每个pH的酸雨喷洒5个小区,属于重复试验,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为保证变量唯一,比较不同喷淋方式对小白菜的影响,应保证除喷淋方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据柱状图可见:采用一次性喷淋的小白菜的干重普遍低于同组的小白菜,故该方式对小白菜生长比较不利。
(4)据柱状图可见:酸雨pH越小,单次喷淋量越大,小白菜干重降低越明显。由此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是要控制酸雨的排放,减少对植物的危害。
24.答案:(1)B
(2)进一步上升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发清洁能源、广泛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解析:(1)工业废气的排放、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这些都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
(2)图示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所以2030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可能进一步上升。
(3)自然界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人类应该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对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广泛植树造林、种草,提高地球的植被覆盖率,提高二氧化碳消耗量。
25.答案:(1)物种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栖息地的丧失
(4)加强法制监督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的多样性。
(2)分析资料一可知,要保护猕猴等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由资料二、三可知,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
(4)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①加强法制监督和保护;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③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活动;④健全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偷猎者。
26.答案:(1)④①②③
(2)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
(3)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
(4)②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③若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8g-VS/L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若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4g-VS/L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
解析:(1)①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②剩菜剩饭是属于厨余垃圾;③尘土属于其他垃圾;④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2)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故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好处。
(3)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
(4)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由图可知对餐厨垃圾较为恰当的处理方式及依据是若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8g-VS/L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若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4g-VS/L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