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石潭记》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划分文章节奏。
3.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4.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翻译全文。
5.文言知识归纳梳理,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课内外比较阅读,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7.体验中考,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
1.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规律,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乐之。
⑵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⑸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理解填空
⑴《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基础复习
㈠文学常识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和韩愈并称“韩柳”。
他擅长写山水游记,本文最能代表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风格,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㈡读准加点字字音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俶( )尔 翕( )忽 差( )互 悄怆( )( ) 幽邃( ) 龚( )古
㈢把握朗读节奏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 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㈣文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⑵环①如鸣佩环 ②四面竹树环合为
⑶清①水尤清洌 ②以其境过清
⑷乐①心乐之 ②似与游者相乐
⑸之①心乐之 ②乃记之而去
⑹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⑺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③明灭可见
⑻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同游者
⑼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⑽而①乃记之而去 ②潭西南而望 ③隶而从者
⑾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2.古今异义:
⑴闻水声 闻:
⑵潭中鱼可许头 可
⑶不可久居 居
⑷乃记之而去 去:
⑸隶而从者 隶
⑹崔氏二小生 生:
3.词类活用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⑵下见小潭。下: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⑷日光下澈。下: 澈:
⑸俶尔远逝。远:
⑹潭西南而望。西南:
⑺斗折蛇行。斗: 蛇:
⑻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⑼凄神寒骨。凄: 寒:
⑽如鸣佩环。鸣:
⑾心乐之。乐:
⑿隶而从者。隶:
⒀似与游者相乐。乐:
⒁近岸。近:
4.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
⑴倒装句:
①如鸣佩环(正确语序: )
②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 )
③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
⑵省略句:
①乃记之而去。(省略 )
②斗折蛇行。(省略 )
③以其境过清。(省略 )
④心乐之。(省略 )
㈤解释重点实词
⑴水尤( )清冽( ) ⑵如鸣( ) 佩环
⑶伐竹取( ) 道 ⑷青树翠蔓( )
⑸蒙络摇缀( ) ⑹参差披拂( )
⑺潭中鱼可百许( ) 头 ⑻日光下澈( )
⑼影布( )石上 ⑽佁然( )不动
⑾俶尔( )远逝( ) ⑿往来翕忽( )
⒀斗折( )蛇行 ⒁明灭( )可见
⒂悄怆( )幽邃( ) ⒃其岸势犬牙差互( )
⒄不可知其源( ) ⒅以其境过清 ( )
⒆不可久居 ( ) ⒇乃记之而去( )
㈥重点句子翻译。
⑴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⑶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⑷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⑸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⑹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⑺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㈦文章重点赏析
1.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疏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2.本文重点写了哪些景物 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7.课堂小结
三、课堂检测
㈠请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补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㈡根据课文填空
1.土地平旷,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参差披拂。
4.坐潭上,_____________,寂寥无人。
㈢根据提示默写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㈣阅读下面诗歌,回答4—5题。(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表单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㈤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水尤清冽 尤: ⑵往来翕忽 翕忽:
⑶⑶以其境过清 清: ⑷乃记之而去 去: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伐: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
B.去: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其: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
D.以: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4.文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准确翻译全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石潭记》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划分文章节奏。
3.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4.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翻译全文。
5.文言知识归纳梳理,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课内外比较阅读,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7.体验中考,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
1.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规律,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乐之。
⑵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⑸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理解填空
⑴《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基础复习
㈠文学常识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和韩愈并称“韩柳”。
他擅长写山水游记,本文最能代表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风格,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㈡读准加点字字音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俶( )尔 翕( )忽 差( )互 悄怆( )( ) 幽邃( ) 龚( )古
㈢把握朗读节奏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 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㈣文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⑵环①如鸣佩环 ②四面竹树环合为
⑶清①水尤清洌 ②以其境过清
⑷乐①心乐之 ②似与游者相乐
⑸之①心乐之 ②乃记之而去
⑹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⑺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③明灭可见
⑻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同游者
⑼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⑽而①乃记之而去 ②潭西南而望 ③隶而从者
⑾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2.古今异义:
⑴闻水声 闻:
⑵潭中鱼可许头 可
⑶不可久居 居
⑷乃记之而去 去:
⑸隶而从者 隶
⑹崔氏二小生 生:
3.词类活用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⑵下见小潭。下: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⑷日光下澈。下: 澈:
⑸俶尔远逝。远:
⑹潭西南而望。西南:
⑺斗折蛇行。斗: 蛇:
⑻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⑼凄神寒骨。凄: 寒:
⑽如鸣佩环。鸣:
⑾心乐之。乐:
⑿隶而从者。隶:
⒀似与游者相乐。乐:
⒁近岸。近:
4.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
⑴倒装句:
①如鸣佩环(正确语序: )
②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 )
③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
⑵省略句:
①乃记之而去。(省略 )
②斗折蛇行。(省略 )
③以其境过清。(省略 )
④心乐之。(省略 )
㈤解释重点实词
⑴水尤( )清冽( ) ⑵如鸣( ) 佩环
⑶伐竹取( ) 道 ⑷青树翠蔓( )
⑸蒙络摇缀( ) ⑹参差披拂( )
⑺潭中鱼可百许( ) 头 ⑻日光下澈( )
⑼影布( )石上 ⑽佁然( )不动
⑾俶尔( )远逝( ) ⑿往来翕忽( )
⒀斗折( )蛇行 ⒁明灭( )可见
⒂悄怆( )幽邃( ) ⒃其岸势犬牙差互( )
⒄不可知其源( ) ⒅以其境过清 ( )
⒆不可久居 ( ) ⒇乃记之而去( )
㈥重点句子翻译。
⑴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⑶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⑷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⑸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⑹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⑺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㈦文章重点赏析
1.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疏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2.本文重点写了哪些景物 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7.课堂小结
三、课堂检测
㈠请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补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㈡根据课文填空
1.土地平旷,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参差披拂。
4.坐潭上,_____________,寂寥无人。
㈢根据提示默写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㈣阅读下面诗歌,回答4—5题。(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表单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㈤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水尤清冽 尤: ⑵往来翕忽 翕忽:
⑶⑶以其境过清 清: ⑷乃记之而去 去: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伐: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
B.去: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其: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
D.以: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4.文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准确翻译全文。
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⑵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⑷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⑸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⑶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⑷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⑸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⑹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鱼儿)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相互取乐。
⑶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⑷(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它的情景离开了。
二、㈡huánɡ liè chí yǔ kān yǐ chù xī cī qiǎo chuànɡ suì ɡōnɡ
㈣1.⑴①自②跟从⑵①玉环②环绕⑶①清澈②凄清⑷①以…为乐②逗乐⑸①佩环发出的声音 ②代看到的情形⑹①作为②成为⑺①大约②能够③可以⑻①游动②游览⑼①把②来③因为⑽①表承接②表修饰③表并列⑾①发现②看见
2.⑴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⑵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⑶古义:停留 今义:住⑷古义:离开 今义:往⑸古义:随从 今义:奴隶,隶属⑹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⑴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⑵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⑶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⑷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⑸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⑹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⑺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⑻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⑼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⑽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⑾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⑿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⒀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⒁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4.⑴①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②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③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⑵①省略主语“我”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②省略主语“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③省略主语“我” 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④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㈤⑴格外,特别⑵发出声音⑶这里指开辟⑷翠绿的藤蔓⑸遮掩 缠绕 摇动 连接⑹参差不齐,随风飘荡⑺表示大约的数量⑻照射⑼照映⑽愣住的样子⑾忽然⑿轻快敏捷⒀曲折⒁显现,看得见⒂寂静⒃相互交错⒄源头⒅凄清⒆停留⒇离开
㈥⑴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澈。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⑷(鱼儿)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相互取乐。
⑸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⑹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⑺(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它的情景离开了。
㈦1.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势→记录同游人
2.突出地表现了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潭水清澈。用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用游鱼、阳光、描写潭水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蜿蜒,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心情。
三、㈠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㈡1.屋舍俨然2.黄发垂髫3.蒙络摇缀4.四面竹树环合
㈢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㈣1.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2.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译文: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㈤1.(1)特别(2)轻快敏捷的样子⑶凄清⑷离开
2.B(A.①砍伐②攻打B.①离开②离开C.它的②难道D.①因为②来
3.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4.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