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复习课(第2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小石潭记》复习课(第2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21:01: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石潭记》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划分文章节奏。
3.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4.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翻译全文。
5.文言知识归纳梳理,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课内外比较阅读,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7.体验中考,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
1.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规律,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
2.指名默写语段。
3.翻译下列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⑶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达标练习
㈠基础练习
1.注音或写汉字
清冽( ) 摇缀( ) 佁然( ) 俶尔( ) 差( )互 为chí( ) 翠màn( ) xī( )忽 qiǎo ( )chuànɡ( ) 幽suì( ) 寂liáo(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如鸣____环 水____清洌 蒙____摇____ 参差____拂 日光下____ ____然不动 ____尔远逝 往来____忽 斗____蛇____ ____神____骨 悄____幽____ ____而从者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⑵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⑶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⑷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⑸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⑹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⑺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4.文学常识填空
⑴《小石潭记》的作者________, 字______,河东人,世称_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之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留存。他擅长于写__________,本文是他 《__________》的第四篇。
⑵《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______,是属于______的范畴,题目表明这是一篇______。
5.按课文填空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_____________,心乐之。
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
⑶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⑷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⑸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
6.根据理解填空
⑴《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心乐之 D.隶而从者
8.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崔氏二小生。
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C.差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D.而①潭西南而望 ②隶而从者
10.下列各句中特殊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 B.全石以为底
C.以其境过清 D.卷石底以出
1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珮环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⑶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⑸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⑹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㈡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2006年湖北省天门市)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水尤清洌( )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④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⑵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环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B.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C.可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以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⑷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___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_____________”是近。
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_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实为写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⑸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㈢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 斗:__________
⑶独于碧不甚了然 了 :__________ ⑷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悟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以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乃①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盖①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 ②盖竹柏影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⑵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4.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
5.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三、体验中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4分)(2012年菏泽中考)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1.【甲】文的作者是__(朝代)文学家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③任之而已(    )     ④辄复不遂(    )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去①乃记之而去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乃①乃记之而去 ②见渔人,乃大惊
C.遂①辄复不遂 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D.为①竟为雨雪所阻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5.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 (2分)
6.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
四、课堂检测
㈠请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补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㈡根据课文填空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
3.隔篁竹,闻水声,___________。
4.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
㈢根据提示默写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⑴—⑵题。(4分)(2013菏泽)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⑴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的什么特点?
⑵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㈤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2012年菏泽中考)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1.【甲】文的作者是__(朝代)文学家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⑵明灭可见(    )
⑶任之而已(    )     ⑷辄复不遂(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 (2分)
5.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整理本文文言知识。
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3.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⑶(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二、㈠基1.liè zhuì y ǐ chù cī 寥 坻 蔓 蔓 邃 怆
2.珮 尤 络 缀 披 澈 佁 俶 翕 折 行 凄 寒 怆 邃 隶
3.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潭/西 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⑷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⑸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⑴柳宗元 子厚 柳河东 唐 唐宋八大家 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⑵抒情 议论 散文 游记。
5.⑴如鸣珮环⑵水尤清冽⑶蒙络摇缀⑷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⑸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⑹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6.⑴⑴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⑷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⑸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B(A.西,名词作状语,向西C.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D.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8.B(A.“闻”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C.“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D.“小生”,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9.D(A.①大约②可以,能够B.①清澈②凄清C.①长短不一②交错D.①表修饰关系②表修饰关系)
10.C(A.倒装句,正确语序:如珮环鸣B.倒装句,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C.省略句,省略主语“我”D.倒装句,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11.C(ABD比喻句C.拟人句)
12.C(C项,“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景随情迁”的表述是错误的,文中景物并没有随作者的情感而变化,是作者的情感随心绪而变化。)
13.⑴(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靠近岸边,水底的石头翻卷着露出水面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鱼儿)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相互取
⑷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⑸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⑹(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㈡⑴①特别 ②像蛇一样 ③使……寒冷 ④离开
⑵C(A.①玉环②环绕B.①作为②成为C.①能够②能够D.①因为② 相当于“而”,表修饰)
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⑷①全石以为底②下见小潭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
⑸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㈢1. 共4分,每小题1分, (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明白(4)明白
2.答案:D(A.①凄清②清波B.①因为②认为C.①才②竟然D.①大概② 大概)
3.共4分,每句2分(1)(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抓住关键词:以 乃 跳珠溅雪 诸 )
4.共3分,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 
5.共4分,一个语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体内容l分。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三、1.唐朝 柳宗元2.①大约②显现,看得见③它④就3.D(A.①离开②距离B.①于是,就②竟然C.①实现②终于,到底D.①被② 被)4.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5.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2分)6.孤寂、忧伤 达观、超脱。
四、㈠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㈡1.落英缤纷2.乃不知有汉3如鸣珮环4.悄怆幽邃
㈢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㈣⑴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⑵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㈤1.唐朝 柳宗元2.⑴大约⑵显现,看得见⑶它⑷就3.⑴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⑵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4.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5. 孤寂、忧伤 达观、超脱
译文: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准备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石潭记》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划分文章节奏。
3.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4.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翻译全文。
5.文言知识归纳梳理,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课内外比较阅读,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7.体验中考,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
1.按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熟悉中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规律,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
2.指名默写语段。
3.翻译下列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⑶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达标练习
㈠基础练习
1.注音或写汉字
清冽( ) 摇缀( ) 佁然( ) 俶尔( ) 差( )互 为chí( ) 翠màn( ) xī( )忽 qiǎo ( )chuànɡ( ) 幽suì( ) 寂liáo(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如鸣____环 水____清洌 蒙____摇____ 参差____拂 日光下____ ____然不动 ____尔远逝 往来____忽 斗____蛇____ ____神____骨 悄____幽____ ____而从者
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⑵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⑶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⑷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⑸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⑹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⑺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4.文学常识填空
⑴《小石潭记》的作者________, 字______,河东人,世称_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之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留存。他擅长于写__________,本文是他 《__________》的第四篇。
⑵《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______,是属于______的范畴,题目表明这是一篇______。
5.按课文填空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_____________,心乐之。
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
⑶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⑷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⑸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
6.根据理解填空
⑴《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心乐之 D.隶而从者
8.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崔氏二小生。
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C.差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D.而①潭西南而望 ②隶而从者
10.下列各句中特殊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 B.全石以为底
C.以其境过清 D.卷石底以出
1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珮环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⑶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⑸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⑹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㈡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2006年湖北省天门市)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水尤清洌( )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④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⑵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环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B.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C.可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以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⑷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___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_____________”是近。
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_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实为写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⑸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㈢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 斗:__________
⑶独于碧不甚了然 了 :__________ ⑷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悟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以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乃①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盖①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 ②盖竹柏影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⑵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4.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
5.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三、体验中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4分)(2012年菏泽中考)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1.【甲】文的作者是__(朝代)文学家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③任之而已(    )     ④辄复不遂(    )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去①乃记之而去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乃①乃记之而去 ②见渔人,乃大惊
C.遂①辄复不遂 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D.为①竟为雨雪所阻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5.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 (2分)
6.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
四、课堂检测
㈠请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补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㈡根据课文填空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
3.隔篁竹,闻水声,___________。
4.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
㈢根据提示默写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⑴—⑵题。(4分)(2013菏泽)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⑴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的什么特点?
⑵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㈤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2012年菏泽中考)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1.【甲】文的作者是__(朝代)文学家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⑵明灭可见(    )
⑶任之而已(    )     ⑷辄复不遂(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 (2分)
5.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整理本文文言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