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2 08: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刘禹锡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为什么孔子会这样评价颜回?
因为颜回品德高尚,不在意名利
教学目标
1.了解刘禹锡及“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2.能正确朗读并背诵、默写全文。
3.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掌握重点词语含义,同时梳理常见的文言现象。
4.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秋词》等。
刘禹锡、白居易的并称.两人友谊深厚,写有大量酬唱诗,编写《刘白唱和集》三卷.白居易曾以“四海齐名白与刘”自夸.
写作背景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于是作者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标题理解
“陋室铭”意思是刻在简陋居室里的文章。
读字正音
德馨
鸿儒
苔痕
案牍
调素琴
xīn
hóng rú
tái

tiáo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室 铭
读一读
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注意红字。
读完全文思考一下文章所押的韵是什么?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 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韵
译一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
名:
灵:
出名,有名(名词作动词)
这里指神仙。
神异(名词作动词)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译一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惟:
馨:
这。
只是(连词)
能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译文:这是间简陋的屋舍,只是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译一译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
绿:
入:
青:
蔓延 (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变绿”。
映入
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变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
白丁: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译文: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素琴:
金经:
调弄
不加装饰的琴
译文: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
乱:
案牍:
劳形: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此处指世俗的音乐。
使……扰乱。
指官府文书。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躯体。
使身体劳累。
译文: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室 铭
再读课文,划分层次。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山出名和水神异的原因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至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最后一句”何陋之有“巧妙回应”惟吾德馨“一句。
第一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运用类比的修辞手法,以名山、灵水引出陋室。且“仙、龙”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仅不觉其“陋”反而能显出其高雅。
第二层
同学们,在作者看来,陋室的大环境真的非常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室不陋
——清幽优美
——情趣高雅
——舒服闲适
居住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第三层
文章最后作者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引古代先贤的居室证自己的“陋室”,以类比的手法,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2、“之”的特殊作用: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上:名词作动词,蔓延。
乱,劳:形容词作使动词, 使……扰乱使……劳累。
之:助词,无实义,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助词,无实义,
谓宾倒装的标志。
文言词汇总结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上:名词作动词,蔓延。
乱、劳:形容词作使动词,
使……扰乱。使……劳累。
之: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助词,无实义, 谓宾倒装的标志。
3、古今异义词
无丝竹之乱耳
古: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今:丝绸和竹子
无案牍之劳形
古:形体,躯体
今:形状
山、 水
(名、灵)
陋 室
(德馨)
诸葛庐
子云亭
环 境 交 往 情 趣
不 陋
何陋之有?




课堂训练
1 、文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 、 写陋室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3 、 写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各句子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又数刀毙之
C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