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陋室铭
刘禹锡
壹
回顾作者,认识文风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被贬朗州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被贬夔州
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诗人屡遭贬谪,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
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被贬和县的路上。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回洛阳的路上。
这里写出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认识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创作背景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创作背景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创作背景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了解文体:
铭 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用于纪行或苦口警诫劝勉,形式短小,文字精练,句式工整,有韵。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 “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 “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贰
看视频,听诵读
知韵律,明节奏
看视频,听音频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叁
入文本,明大意,究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红色:实词
蓝色:虚词
黄色:词类活用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异。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都染上了青色。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重点字词巩固
一词多义
1、之: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2、往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表示交往的人
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无丝竹之乱耳
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词类活用
4、无案牍之劳形
5、苔痕上阶绿
6、苔痕上阶绿
7、草色入帘青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延。
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青:形容词作动词,染上青色
剖析文本
“陋”
“陋”在何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房子很久没有人来过,人迹罕至;
为何又说“何陋之有”
既是“陋室”,为何“孔子云:‘何陋之有?’”
问题探究
德馨
景
人
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环境清幽明亮
交往人士高雅
主人行为脱俗
不陋且雅
用“山”“水”比喻“陋室”,用“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室主人”;借写“有仙之山”与“有龙之水”来引出“陋室”,说明陋室也可因主人品德好而“名”、而“灵”。
问题探究
既是写“陋室”,开篇为何写“山”“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
陋室
德馨
德馨
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问题探究
诸葛庐
子云亭
诸葛亮
政治上建功立业
文学上万古流芳
杨雄
类比
我
禹锡室
肆
析人物,现主旨,明手法
这是一个_______的陋室主人。
情趣高雅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
恬淡闲适
······
小结: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