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2 00: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授课人:XXXX
新课引入
两个中心圆大小一样吗?
靠感觉器官去判断物体的长度难免出现差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客观的测量仪器来测量。
两条线段一样长吗?
新知讲解
一、测量单位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叫测量单位。
2.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新知讲解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二、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mm
新知讲解
二、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换算关系:
新知讲解
4.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二、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 ms )、微秒( μs )等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1 s = 103 ms 1 ms = 103 μs
问: 1 h = s
强化练习
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600m=_______μm
600m=600×106μm=6×108μm
37cm=_______nm
37cm=37×107nm=3.7×108nm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
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工具。
皮尺 卷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新知讲解
三、长度的测量
2.正确使用刻度尺
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
会认: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新知讲解
三、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放:
2.正确使用刻度尺


新知讲解
三、长度的测量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
2.正确使用刻度尺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新知讲解
三、长度的测量
会读:
2.正确使用刻度尺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量值为6.95cm,其中6.9cm是精确值,0.05cm是估计值。
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新知讲解
三、长度的测量
会记:
2.正确使用刻度尺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铅笔的长度为:9.48cm
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新知讲解
三、长度的测量
3.练习使用刻度尺
(2)请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与宽,长为_________,宽为__________。多测几次,小组交流,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组活动:(1)观察你手中的刻度尺,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清晰,如果磨损或者模糊了,怎么办?刻度尺的量程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新知讲解
请完成以下测量: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1mm
8.63cm
1cm
8.6cm
强化练习
四、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
新知讲解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四、时间的测量
2.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新知讲解
观察停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四、时间的测量
2.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新知讲解
停表的使用方法:
第二次按下启动键,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复位键,表针弹回零点。
第一次按下启动键,表针开始转动,
四、时间的测量
2.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新知讲解
小组活动:练习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1)一位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的时间;
(2)呼吸10次所用的时间;
(3)脉搏跳动30次所用的时间。
图中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9min38.4s
强化练习
四、测量误差
1.什么是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新知讲解
(1)仪器本身不准确 ;
(2)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3)估读不可能非常准确。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四、测量误差
新知讲解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校准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注意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错误
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C.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方法越先进,误差就越小
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C
强化练习
知识总结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误差
单位及其换算
刻度尺的使用(认、放、读、记)
单位及其换算
测量工具:停表、钟、表等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80__________;
(2)物理课本的宽为19__________;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0.4______。
mm
cm
s
2.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 m=2.5 m×100 cm=250 cm
B.75 mm=75×10-3m=7.5×10-2m
C.42 cm=42÷100 cm=0.42 m
D.24 m=24 m÷1000=0.024 km
B
巩固练习
3.完成单位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是:70 μm=___________nm =___________m
(2) 1.5h = ______ min=______s
巩固练习
7×10-5
7×104
5400
90
巩固练习
4.请记录以下测量结果:
(1)该物体长度应该为__________;
(2)该物体长度应该为__________;
2.80cm
5.00cm
巩固练习
5.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
2min6s
巩固练习
6.小花同学对某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6.21cm,6.22cm,6.73cm,6.23cm,6.23cm。根据记录分析可知,其中有一次测量值是明显错误的,它是是__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
6.73cm
6.22cm
巩固练习
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