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材分析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 通过分类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 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 能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并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 游戏公平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的游戏规则。
实践活动:
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如?剪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按表中所给的方法做一做,并填写结论。不同地面对球的反弹高度有不同的影响。选择两种不同的地面,让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估测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重复做3次,并将估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
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合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3、 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 通过四变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 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画面,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范围或形状。
2、 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中,发展空间概念。
第五单元 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处罚的意义。
2、 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3、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第六单元 游戏公平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重难点: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第七单元 认识方程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2、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 通过天平游戏,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4、 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 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3、 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小 数 的 意 义(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学习重点
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及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
学习难点
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
学习准备
课件、 计数器、 四张正方形纸。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了某些商品的标价用到小数外,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说说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挂图,学生阅读第2页,说说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课下还可以再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
合作探究:
折一折,涂一涂
1、(出示一个正方形)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
导
学
过
程
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
2、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学生尝试把写成小数。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也就是0.3。
汇报点评:(略)
巩固练习
1、一个正方形是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吗?20份?
拓展延伸
0.001米也就是多长?为什么?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0.1
(图片 ) =0.01
=0.001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小 数 的 意 义(二)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知道小数部分 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学习重点
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学习难点
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复述下列问题:
1、(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表示多少钱?
2、(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
自学感悟:
自学提纲:(投影出示)
1、自己写一个小数,并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
2、想一想或看书找一找,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把新认识的数位在数的相应位置写出来。
3、与你的同桌相互检查学习效果,给完成好的同学画一颗星。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教师指两到三名学生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汇报。
(2)集体订正,学生互评。
巩固训练:
1.第4页的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拓展延伸:
思维训练:
1.45个0.1是( )。
2.268个0.1是( )。
3.1234×99的积是( )
板书设计
数位顺序表
学生举例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测量活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学习重点
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学习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学习准备
软尺、纸卡、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教师出示测量桌子的长、宽、高的记录。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后发现单位不统一。
教师: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全部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据,便与比较。
合作探究:
1、注意:四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教师在学生进行测量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2、学生测量后思考一下问题:
(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教室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
导
学
过
程
么表示?
学生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统一认识。
汇报点评:
说一说怎样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巩固练习:
第8页“试一试”第2题。
113克=( )千克
1千克500克=( )千克
2米1分米=( )米
它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
拓展延伸:
一种军舰鸟,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体重约1千克500克,用小数怎样表示?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米=10分米
7分米是7/10米,也就是0.7米。
1米=100厘米
45厘米是45/100米,也就是0.45米。
学生板演练习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比大小(一)
学习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学习难点
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准备
图片,投影仪,卡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回顾大数的比较方法
自学感悟:
阅读课本第9页思考问题:他们俩谁高?为什么?
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汇报点评:
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9.90
导
学
过
程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巩固练习:
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拓展延伸:
用0、8、6、3这四个数字组成所要求的数。
大于8且小数部分是三位小数。
(2)大于1且小数部分是三位小数。
板书设计
比大小(一)
郑强,11岁,身高1.42米;
李明,11岁,身高1.38米。
1.42米>1.38米。
9.87分 < 9.90分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5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比大小(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学习重点
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学习难点
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独立完成下列练习(比较小数大小)
1.26( )2.03
0.23( )0.31
0.2( )0.20
合作探究: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导
学
过
程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巩固训练:
第10页“练一练”第5题。
拓展延伸:
下面数中的方框内可以填几?
0.□7<0.6 1.□<□.2
□.□<1.□ 0.□>0.1□
板书设计
比大小
1.42米>1.38米
9.87分<9.90分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6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练习一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2、巩固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对使用小数的作用的认同。
学习重点
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学习难点
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学习准备
投影仪,纸卡。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你对小数是怎样认识的?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密切?
指一名学生回答。如回答不够完整在指名进行补充。
自主尝试、汇报点评:
1、第12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在进行订正时,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怎么样迅速找到1.5的位置?你是怎样确定C点表示的是什么数?
2、第12页第2题。
(1)教师提问:有参加过飞机模型制作的吗?怎样评判?
使学生明白,哪一架模型飞机飞得时间越长成绩越好。
导
学
过
程
(2)学生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在指名说一说学生比较的方法3、
3、 第13页第5题。
教师: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
巩固练习:
填空:
4m = ( )cm 36cm = ( )m 258g =( )kg
35dm = ( )m 65cm =( )dm 49cm = ( )m
拓展延伸:
100kg的大豆约可以榨15kg的豆油,10kg的大豆约能榨多少千克的豆油?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学生板演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购物小票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
学习重点
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准备
投影仪,图片,纸卡。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教师出示购物小票。
教师:这是一张小明购买物品的购物小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自学感悟:
两件物品一共多少元?(售货员收的钱对吗?)
酸奶比饼干便宜多少元?
饼干比酸奶贵多少元?
合作探究: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1.25+2.41= 3.66-1.25=
2、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涂一涂。
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涂一涂进行计算。
(2)算一算。
指两名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略)
教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第1、2、3、4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巡视,个别辅导后进生
拓展延伸:
课本练一练的第5题。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1.25+2.41=3.66(元) 3.66-1.25=2.41(元)
1 . 2 5 3 . 6 6
+ 2 . 4 1 - 1 . 2 5
3 . 6 6 2 . 4 1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量体重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 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学习准备
投影仪,图片,纸卡。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教师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
1、选择你喜欢的问题列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汇报点评:
让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
教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导
学
过
程
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小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巩固练习:
课本“试一试”的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巡视,个别辅导后进生。
拓展延伸:
“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数中的“0”可以去掉,为什么?进一步认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8.10 15.00 30.070 0.090 600
板书设计
量体重
学生板演练习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歌手大赛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学习难点
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学习准备
纸卡,投影仪,图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阅读课本第18页的内容: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0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45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合作探究:
教师: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学生: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
教师出示问题:谁的总分高?高多
导
学
过
程
少?
(1)教师引导学生列算式并进行计算。
(2)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集体订正,学生汇报。
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巩固练习:
学生解决课本“试一试”、“练一练”的习题。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
拓展延伸:
课本1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歌手大赛
谁的总分高?高多少?
9.43-(8.65+0.40)
= 9.43-9.05
= 0.38(分)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练习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学习准备
纸卡,投影仪,图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主尝试
1、口算。
(1)教师出示纸卡进行练习。
注意练习和是整数的小数加法,为简便算法作准备。
(2)第21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笔算(注意练习有连续退位的减法)。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
导
学
过
程
合作探究:
1、第21页第4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看清图示,获取有用的信息。
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2、第21页第7题。
让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虽然小孩的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小孩可以伸出手臂,因此能摘下帽子。
巩固练习:
练习二的第1、6题。
拓展延伸:
练习二的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排数的规律。
(2)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板书设计
练习二
学生板演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图形的分类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学习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的图片,简易长方形框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22页图: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
你能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合作探究:
找一找。
看,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相互说一说。
(1)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三角形有稳固性。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汇报分三种情况: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
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巩固练习:
课本23页第1.2题
拓展延伸:
课本23页第3题:
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
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平行四边形不稳固 三角形具有稳固性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学习重点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学习难点
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准备
各种三角形图片,投影仪。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问题:
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都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合作探究:
请把课本24页右面的图案的三角形进行分类(用附页2中的图2),并和同学交流你的分法。
汇报点评:
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
导
学
过
程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交流成功经验。
巩固练习:
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画一个钝角三角形;
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拓展延伸:
第25第1题:猜三角形。
学生先独立猜一猜,再进行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板书设计
三角形分类
直角三角形 不相等边三角形
从角分:锐角三角形 从边分: 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三角形内角和
学习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学习难点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学习准备
三角形图片,量角器,投影仪。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回顾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自学感悟: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一天两个三角形发生了争执,他们请你们来评评理。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今天让我们来做一回裁判吧。
合作探究:
1、分小组测量,比较。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组内交流。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
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
巩固练习:
第28页试一试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第2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
思考:
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学生板演练习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三角形边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
学习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习难点
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学习准备
各种长短不同的小棒、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1、出示几组长短不一的小棒,想一想,摆一摆,能用这些小棒摆成三角形吗?
第一组:3厘米,4厘米,5厘米。
第二组:3厘米,3厘米,5厘米
第三组:3厘米,2厘米,5厘米
第四组:3厘米,1厘米,5厘米
2、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书上的表格。
汇报点评: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教师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导
学
过
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合作探究:
教师: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
学生画一画,算一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肯定得出结论
巩固练习:
第31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进行判断,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拓展延伸:
摆一摆,填一填。
3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他是什么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b>c b+c>a a+c>b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5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四边形分类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学习重点
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学习难点
能够正确区分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习准备
各种四边形的图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回顾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自学感悟:
看,淘气剪了许多四边形,你能将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吗?
合作探究: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请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学生进行选择,拼摆。讨论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每组对边想等。
2、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巩固练习:
完成第32页“填一填”: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拓展延伸:
第33页第3题。
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2图形3中的图形试一试。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分类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6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图案欣赏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学习重点
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学习难点
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课件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教师:这些图片漂亮吗?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学生自己想一想,再与同桌进行交流。
合作探究:
活动1:
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怎样制作?
学生先说一说,再进行制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导
学
过
程
活动2:
其它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35页活动3
拓展延伸:
1、在附页中设计喜欢的图案。
2、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图案欣赏
板贴学生的作品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数图形中的学问
学习目标
1、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找规律的过程。
2、通过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认真观察、 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找规律的过程。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认真观察、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习准备
各种图片,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找角,看谁找的多。
自学感悟:
电脑出示课本36页的角,请同学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并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合作探究:
教师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开始数,并在小组内每个同学分别向大家介绍自己数角的方法,评出谁的方法最好,数得最准确。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全班内交流数角的方法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36页“练一练”的1、2题。
拓展延伸:
37页“数学游戏”
板书设计
数图形中的学问
3 + 2 +1 =6
1 + 2 + 3 =6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文具店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学习重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学习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学习准备
图片,卡片,投影仪。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合作完成:
1、5.2 + 3.8= 1.0 + 2.1=
2、比一比
0.5 ( ) 1.3
自学感悟:
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
合作探究:
小组活动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汇报点评: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导
学
过
程
方法一:0.2+0.2+0.2+0.2=0.8(元)
方法二:0.2元=2角
2×4=8(角)
8角=0.8元
方法三:几何图示法。
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从中选优,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巩固练习:
试一试:
1、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拓展延伸:
想一想:
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2×4=0.8(元)
答:买4块橡皮需要0.8元。
方法一:0.2+0.2+0.2+0.2=0.8(元)
方法二:(略)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1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小数点搬家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惩罚。
学习重点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学习难点
正确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你发现哪种商品最贵,哪种最便宜?
(板书出三种价格:8.00元, 0.80元, 0.08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怎样?
合作探究:
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先观察两个小数0.80、8.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
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一位。
教师: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
导
学
过
程
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
得出结论:小数点向右移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巩固练习:
尝试完成第41页的第2题
拓展延伸:
思考:
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如果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
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如果向右移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数点向左移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倍;
如果向左移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街心广场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
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学习难点
正确计算小数的乘除法
学习准备
图片,纸卡、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写出比9.5大比9.6小的数
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坛: 3×2=6(平方米)
地板砖: 0.3×0.2=?
合作探究: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导
学
过
程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巩固练习:
完成43页的“填一填”
拓展延伸:
完成43页“练一练”的第2题。
板书设计
街心广场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 坛: 3×2=6(平方米)
地 板 砖: 0.3×0.2=0.06(平方米)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包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学习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学习难点
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习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1、先让学生读书上提供的包装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解决问题。
(1)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6×0.8。
(2)学生进行估算。
(3)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小结竖式计算方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根据乘数的小数位数在积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完成45页“练一练”
第1题:给下面各题的乘积点上小数点。
第4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拓展延伸:
思维训练:
有一个五位数,倒过来看比正着看大了75933,这个五位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包 装
2.6×0.8=2.08(元)
竖 式
答:略。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准备
图片,纸卡,投影仪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自学感悟:
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2.15倍。
学生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
1、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问题: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爬行多少米?
2、小数乘整十数。
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时大约
导
学
过
程
爬行多少米?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汇报点评:
1.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进行计算,再说一说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重点说一说怎样处理“0”的问题
巩固练习:
完成47页“练一练”的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拓展延伸:
完成47页“练一练”的第3题:
练习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设计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学生板演练习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手拉手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学习重点
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习准备
投影仪,纸卡.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0.12×50 1.3×2.2
9.6×0.8 4.8×0.3
独立完成,同桌互对答案。
自学感悟:
阅读课本48页的内容,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点评:
1.汇报做题的方法。
方法一:12.8×3=38.4(元)
7.2×3=21.6(元)
38.4+21.6=60(元)
导
学
过
程
方法二:(12.8+7.2)×3
=20×3
=60(元)
方法三:12.8×3+7.2×3
=38.4+21.6
=60(元)
2.教师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巩固练习:
完成48页“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能简算的进行简算。
拓展延伸:
完成48页“练一练” 第4题。
板书设计
手拉手
方法一:12.8×3=38.4(元)
7.2×3=21.6(元)
38.4+21.6=60(元)
方法二:(12.8+7.2)×3
=20×3
=60(元)
方法三:12.8×3+7.2×3
=38.4+21.6
=60(元)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练习三(一)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学习准备
多媒体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
2、竖式计算。
3.8×4= 48×0.15= 0.85×1.2=
0.86×1.2= 12×0.16= 70×0.45=
自主练习:
第1题:
结合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计算飞船在太空大约运行的时间,一方面练习了小数的乘法,另一方面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第2题:
体现了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要使学生明确,用本期的读数减去
导
学
过
程
上期的读数就是实际的用量。
合作探究:
估一估,算一算。
第3题: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计算一年能节约水多少立方米,不仅练习了小数乘法,同时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3.07×0.8 5.6×2.8 2.7×1.06
0.076×430 4.5×3.4 9.8×0.24
拓展延伸:
完成51页的第4题:看谁找的多。
板书设计
练习三
学生板演竖式练习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5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练习三(二)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学习准备
多媒体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主尝试:
第4题:
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小数的乘法,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任意选一行、一列或斜行,找一找、算一算。
合作探究:
第5题:
鼓励学生先自己估算,交流估算的方法,再看懂书上的估算方法。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班内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
完成“目标与练习”上的练习题。
拓展延伸:
完成“目标与练习”上的“拓展训练”。
板书设计
练习三
估一估,算一算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复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6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学习目标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合作探究: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
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导
学
过
程
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巩固练习:
完成53页的1.2题
拓展延伸:
根据34×18 = 6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4×1.8 = ( ) 0.34×18 = ( )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想一想: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复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学习目标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1、第一单元练习:
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2、第二单元练习: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有关第二单元的其他知识。
3、第三单元练习:
第3、4、6、8、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合作探究:
数学探索
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
导
学
过
程
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趣。
第2题:从A到B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巩固练习:
完成“目标与练习”上的练习题。
拓展延伸:
55页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乘法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节日礼物
学习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学习重点
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的变化,让学生想象、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1、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蹲在地面上看。
坐在凳子上看。
站起来看。
走到桌子前看。
导
学
过
程
2、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
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幅图实在A点看见的,第二幅图是在B点看见的,小明月走进房子,看到的树越少,同时,越走进房子,房子感觉越大。
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板书设计
节日礼物
图片或图示 远小近大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2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天安门广场
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2、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得先后顺序。
学习重点
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学习难点
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学习准备
房子、大树、石凳的模型以及各种图片。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时,有什么体会;说一说从小区门口或者商场门口经过,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大门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各抒己见,教师鼓励学生对他人的间接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合作探究:
实物投影演示58页上半部分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认识图上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拍摄地点,下面四幅是在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让学生独立判断并编号。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导
学
过
程
对想象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认清图中各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
汇报点评:(略)
巩固练习:
完成“试一试”第1题。
拓展延伸:
完成“试一试”第2题。
板书设计
天安门广场
图片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精打细算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624÷6= 416÷26=
做完后同桌交流答案,并说一说: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课件出示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歌,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要求。
自学感悟:
激情导入: 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去商店买牛奶,要求他从小就要学会精打细算,揭示课题并板书:精打细算 仔细阅读课本第61页,回答下面的问题:1.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导
学
过
程
2. 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3. 要想知道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必须先求出什么才能比较?
4. 在求甲商店牛奶的单价时,由于11.5元是小数,所以我们可以先把它进行转换,怎么转换呢?
5.还可以怎样计算?计算时你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
25.2÷4 = 64.5÷15 =
18.9÷9 = 32.9÷7 =
同桌互换作业本,集体订正。
拓展延伸:
小京、小红、小明、小芳和小东合买了一个生日蛋糕给李爷爷,花了32.5元,平均每人应付多少钱?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小数除法(一) 那家商店的牛奶便宜? 甲商店:11.5÷5=2.3(元)
乙商店:12.9÷6=2.15(元)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参观博物馆
学习目标
1、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学习准备
图片,课件,纸卡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教师出示主题图。
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合作探究:
1、学生尝试练习。
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
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
2、学生交流。
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
导
学
过
程
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3、学生质疑。
教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巩固练习:
学生尝试做课本第63页的“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集体校对。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
拓展延伸:
筑路队要修一条路,原计划12天完成。由于改进了修路技术,实际每天修路360米,结果比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多少米?
板书设计
参观博物馆
-- 小数除法(二)
26÷4=6.5(元) 12÷16=0.75(元)
学生板演竖式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一)
学习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创设“打电话”的情境,结合生活中同学打长途电话的经验,提出数学问题。
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2、自主尝试。
(1)比较算式的异同之处。
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
导
学
过
程
的知识。
(2)合作交流。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64页“试一试’。
拓展延伸:
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 )÷12
2.38÷0.34=( )÷( )
5.2÷0.325=( )÷325
161÷0.46=( )÷( )
板书设计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 小数除法(三)
8.54÷0.7=12.2(分) 45÷7.2=6.25(分)
学生板演竖式
答语——————。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二)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独立完成课本65页的“练一练”的2、3、4、5、6、7题。
第3题:学生经常会犯的错误,在学生判断出竖式的对错后,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学生在练习中出错。
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订正答案,并改正出错的地方。
汇报点评:
各小组组长汇报练习情况,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教师要作重点讲解。
导
学
过
程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66页第8 题
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66页第9题
板书设计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
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民币兑换
学习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学习重点
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学习难点
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12.6÷0.28= 8.84÷1.7=
做完后同桌交流答案,并说一说:在小数除法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自学感悟:
教师呈现中国银行2005年9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合作探究、汇报点评:
1、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2、组织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导
学
过
程
8.09×6.7=54.203(元)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600÷8.09≈74.17(美元)
巩固练习:
完成67页“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拓展延伸:
练一练。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泰国铢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19.67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
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10.07=5.350(元)不需要近似值。
板书设计
人民币兑换
8.09×6.7 600÷8.09≈74.17(美元)
=54.203 答语:略。
≈54.20(元)
答语:略。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5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谁爬得快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学习重点
1、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学习难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上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1、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2、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3、谁的爬行速度快?
合作探究:
1、学生试算。
教师放手让学生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
2、引导学生发现商与余数的关系。
3、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
导
学
过
程
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4、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巩固练习:
课本第70页的“练一练”。
第1题,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
拓展延伸:
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留两位小数,除到第3位,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取近似值,即1.67千米。
板书设计
谁爬得快
---- 循环小数
73÷3=24.333… 9.4÷11=0.85454…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6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电视广告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电视广告每秒多少元,学会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2、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学会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学习难点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某公司在地方电视台黄金档插播一条30秒的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每天播出一次,连续两周共付人民币35.7万元,平均每秒多少元?
合作探究:
1、让学生看懂问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2、学生组内交流。
汇报点评:
组织汇报。
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
导
学
过
程
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巩固练习:
试一试:
第1题:其中第2道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独立解答。
拓展延伸:
练一练:
第1题:要求学生脱式进行计算。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张收费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板书设计
电视广告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5.7÷(14×30) 或 35.7÷14÷30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练习四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除法计算。
学习重点
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除法计算。
学习难点
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除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学习准备
图片,投影仪。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完成练习四的习题。
一、计算部分。
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
第2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
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导
学
过
程
第6题: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
第9题: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
二、应用问题。
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
巩固练习:
第8题: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0题: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拓展延伸:
第11题: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现实社会里,要收集各种信息,利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学生板演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激情奥运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奥运”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解决体育赛场上的有关问题,体会数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
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经历体育中的数学,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个城市举行吗?
(在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这是属于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们国家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好成绩,体育健儿们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2)出示主题图,大家观察,你能从这张表中得到什么信息?
导
学
过
程
合作探究:
1、初步交流。
出示射击比赛的情况。 师生交流比赛情况。
2、计算。
师:我们是赢了,赢了多少呢,我也觉得有必要算一下。
巩固练习:
谁拍的照片:
师:杜丽以0.5环的优势获得了金牌,为我国赢得了第一枚金牌。由于她的出色表现,记者纷纷为她拍照,你能看出下面四幅照片分别是哪位记者拍摄的吗?
拓展延伸:
在110米栏的赛道上也有很多数学问题。出示110米栏的示意图。中间这几段的距离一样长,长度是多少呢?
板书设计
激情奥运
射击
跳水
田径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3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谁先走
学习目标
1、经历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体验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游戏是否公平的判断,感受游戏的公平原则。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体验游戏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学习重点
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学习难点
进一步体验游戏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学习准备
1、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扑克、围棋子、硬币、骰子、彩笔。
2、教师准备:用于学生验证的汇总表格、幻灯片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创设游戏情境,感受规则意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转盘:
师:请2位同学上来,开始!
学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开始。
师:怎么了?
生:没有游戏规则,不好玩。
师:对了,有游戏规则,才可以玩。真对不起,只顾着急切地和大家玩游戏,忘记游戏规则了。
出示游戏规则:
转盘游戏的规则:
(1)双方先选好各自的颜色
导
学
过
程
(2)每人轮流转一次,须转一圈以上;
(3)指针指向自己选定的颜色则获胜,否则对方获胜。
教师边出示规则边安装指针。
合作探究:
1、感受游戏可能性,体验公平性原则
2、验证游戏公平性,进行游戏实践。
巩固练习:
完成79页说一说:
你能修改笑笑的方法,是他对双方公平吗?
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79页“试一试”:
生活中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输赢的方法是公平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谁先走
点数大于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
小明: 小华: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谁先走
学习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体验游戏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经验判断规则是否公平,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学习重点
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
学习难点
能用合适的方法验证可能性对双方是否是等同的。
学习准备
转盘,瓶盖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阅读课本80页“想一想”的内容,思考一下怎样制定游戏规则。
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自己针对淘气和笑笑的转盘设计的游戏规则。
“玩一玩”请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在小组内玩一玩。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小组长汇报“想一想”栏目。自己组员设计的游戏规则,教师做点评。
巩固练习:
课本81页“实践活动”用瓶盖设计一个游戏,和同桌做20次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81页第2题
板书设计
游戏公平
淘气:蓝黄各一半。
笑笑:2兰2黄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复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整理与复习二(一)
学习目标
对第四、五、六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学习重点
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
学习难点
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
学习准备
纸卡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自己先对四五单元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脑子里进行简单的整理。
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整理到的知识,组长做记录。
针对知识点在小组内提问题,然后又其他同学进行解答。
汇报点评:
针对小组内的交流,进行全班的交流,
导
学
过
程
1、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整理(学生说,教师板书)。
2、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有班内同学解答,教师及时鼓励。
巩固练习:
把整理的知识点记录在课本82页“说一说”的框内。
拓展延伸:
把自己所提问题写在82页“想一想”的框内。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
观察物体
小数除法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复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整理与复习二(二)
学习目标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对第四、五、六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主练习: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
提示:第1题要先估算。
第2题小数点的移动。
第3题计算一定要认真。
第4题回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导
学
过
程
合作交流:
以四人小组交流前几个题的计算结果,并将做错的改正过来。
巩固练习:
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拓展延伸: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
1、2、3、4题计算。
5、6、7、8题应用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字母表示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率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率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率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自学感悟:
多媒体播放儿歌:让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
同学们都熟悉这样一首儿歌吧: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合作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1、妈妈和淘气比年龄。
导
学
过
程
学生初步体会妈妈年龄和淘气年龄的关系:
如果淘气的年龄为a岁,那么妈妈
的年龄是多少岁呢?怎么表示:a+26
2、摆图形:
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试一试”第1、2、3题
拓展延伸:
用字母表示你学过的运算律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1+26 1×3
2+26 2×3
3+26 3×3
… …
n+26 n×3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二)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学习重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学习难点
理解字母与数量关系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主练习:
先独立完成课本87页“练一练”的第1、2题。
合作探究:
1、以四人小组交流计算的结果,组长记录出错的地方。
2、组内成员帮助出错的同学改正。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在全班汇报组内交流的情况,组长把组内出错较多的地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作重点讲解
巩固练习:
完成“目标与练习”上的练习题。
拓展延伸:
思维训练: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n,这三个数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长方形甲的周长:2a + 2b
长方形乙的周长:2a + 2c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5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方程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用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怎样表示正方形的面积?
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88页的天平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天平的左边有一个药丸和5克砝码,右边有10课砝码,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生: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师:如果用x表示药丸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平衡写出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
导
学
过
程
合作探究、汇报点评:
学生汇报:
师:x+5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一生汇报:
生:每块月饼的质量×4=380克。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你能写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学生汇报:4y=380
巩固练习:
完成第89页第1题:让学生看懂图意,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量关系,最后列出方程。
拓展延伸:
完成90页第2题:
根据题意列方程:
第二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
板书设计
方 程
x+5=10
4y=380
2z+200=20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6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天平游戏(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学习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习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学习准备
图片,课件,纸卡。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回顾用字母表示数字
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91页的天平图: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导
学
过
程
合作探究: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汇报点评:
每组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巩固练习:
求未知数X
X – 19 = 2 X - 12.3 = 3.8
拓展延伸:
思考:
( ) – 12 = 32 这是方程吗?
板书设计
天平游戏(一)
x+8=10
解:x+8-8=10-8
x=2
学生板演练习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天平游戏(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学习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习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学习准备
图片,课件,纸卡。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同桌二人完成下列练习,并订正。
25 + X = 80 X - 3.5 = 9.2
53 – b =16 b + 2.5 = 12
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92页天平图,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合作探究: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和实验。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组游戏,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学生汇报求未知数x的方法。
x+8=10
x+8-8=10-8
x=2
巩固练习:
学生练习第92页“试一试”的解方程。
拓展延伸:
完成93页“练一练”的第3题。
板书设计
天平游戏(二)
4x=380
解:4x÷4=380÷4
x=95
学生板演练习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猜数游戏
学习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学习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学习准备
课件、纸卡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
请你心理想一个数,乘2再加上20,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马上知道你想的是多少?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其中的奥秘。
汇报点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2x+20=80,左面减去20,右面也减去20,得到2x=60,两边都除以2,得到x=30
教师:那么格式应该怎么写那?
解:设这个数为x。
导
学
过
程
2x+20=80
2 x=60
x=30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在解方程是应当注意些什么。
教师:怎么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呢?
学生:2×30+20=80,说明做对了。
现在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巩固练习:
试一试:
第95页第1题。
拓展延伸:
第1题:列方程求x。
学生看懂题意独立完成,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帮助。集体订正。
第2题:看图列方程。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
解:设这个数位x。
2x+20=80
2x=60
X=30
学生板演练习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4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邮票的张数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学习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合作探究: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点评:
小组汇报。
1、先画线段图。
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导
学
过
程
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想:一个4x=180 x与3个x合
x=45 起来就是4个x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巩固练习:
第96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97页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拓展延伸: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线段图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18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5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练习五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习准备
投影、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自主尝试:
第98页第1题
填一填:
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 )米。
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
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 )元。
导
学
过
程
第98页第2题:看图选方程。
先让学生填在书上,再让学生说出填写的理由。
第98页第3题
先让学生理解每个小题等号右面的数就是计算器上的“读数”,建立等式后再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结果。
汇报点评:(略)
巩固练习:
第99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第99页第5题、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出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拓展延伸:
99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板书设计
练习五
2题填空
4题解方程
5题解决问题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5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图形中的规律
学习目标
1、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通过摆图形,找规律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学习难点
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学习准备
表格,图片,投影仪。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同学们还记得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吗?三角形还可以这样摆,课件出示图形。
合作探究、汇报点评:
1、三角形。
(1)学生看图填表。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小棒根数
3
5
7
9
…
(2)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
(3)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4)组织汇报。
教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各抒己见
导
学
过
程
2、正方形。
(1)学生看图填表。
正方形个数
1
2
3
4
…
小棒根数
4
7
10
13
…
(2)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
(3)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4)组织汇报。
教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各抒己见。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巩固练习:
摆2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拓展延伸:
解决问题
摆2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复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5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总复习(数与代数)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理清脉络。能正确、熟练的读写生活中的小数,能将这些数据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2、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运算。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理清脉络。
学习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运算,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准备
表格、图片、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合作练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小数,平时你注意了吗?
第102页第一题。
(1)读出或写出下面的小数。
(2)将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的数据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十分位,将第二题的数据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
请同学们把你收集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
自主尝试:
1、口算比赛:第102页第3题: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导
学
过
程
2、笔算:先估算积或商,再计算。
第103页第5题3.45×0.24;21÷0.75(生板演)
说出计算方法。
3、脱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
第103页第8题。
说出简算过程:
巩固练习:
第103页第4、6、7题。
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看算式编题,并解答:
拓展延伸:
游戏:
第104页第15题。
板书设计
总复习(数与代数)
小数:都、写。
解决问题
脱式计算
导学反思
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四
学科
数学
课型
复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012.2.8
总课时
5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学习目标
1、学生进一步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 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能计算出三角形的一个角。
3、能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 成三角形。
学习重点
复习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
学习难点
怎样按要求拼出三角形。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