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2 15:1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华盛顿会议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自主学习
1、根据课本第一子目“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原因)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原因)
1、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1914年)
史料阅读P83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原因)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各国之间矛盾尖锐。
1913年,英美德法四国所占殖民地比较表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3
主要大国:占有殖民地与经济不平衡

贸易摩擦
突尼斯问题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积怨和北非殖民地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原因)
3、主要原因: 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它们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国协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
1905年,英国开始制造一种新型的无畏战舰,它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战舰。德国知道这一消息后,把原计划修造的大军舰一律改为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决定,德国每制造一舰军舰,自己就要添造两艘。英国制造无畏舰12艘,超过了德国的9艘。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原因)
4、直接原因(导火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参战。一战全面爆发。
自主学习
2、根据课本第一子目“第一次世界大战”, 明确一战性质,找出战争进程中的主要战役和事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经过1914—1918年)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经过1914—1918年)
2、一战的性质: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1、一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塞尔维亚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
(1)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殖民地的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质。
(3)从战争的结果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思考点P83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12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马恩河战役
西线
意大利倒戈;
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其它
1914年
(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1915年
东线
南线
1916年
西 线
(破坏性最大“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凡尔登战役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规模最大、首现机枪和坦克)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1918年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918同盟国投降
3、一战的进程
三大战线:
西线:英法—德
南线:俄—德奥
东线:俄—奥
(决定性战场)
(1)第一阶段:1914年
德国进攻法国,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国失败,“速决战”计划破产;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材料1:1914年9月,法、德在西线进行的马恩河战役,是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持续8天,双方参战人数150多万,以德军失败结束。这标志着德军速决战的破产,德国必须面对它最不愿面对的东西两线作战的现实,此后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德皇威廉二世
“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经过1914—1918年)
3、一战的进程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1915年 ①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②意大利在英法的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③德奥军队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①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
②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在1916年最后的)五个月中,凡尔登对峙的两军共打出2300多万发子弹,平均每分钟打出100多发,平均每天就有6600人战死。
——(英)马丁吉尔伯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13页)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经过1914—1918年)
3、一战的进程
索姆河
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至11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兵力:153个师。短短数月,英军损失40万人,法军损失20万人,德军损失约55万人,双方伤亡人数大大超过凡尔登战役(伤亡:130余万人)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日德兰海战(绘画)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出动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约100艘军舰。交战结果,英国的军舰损失数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历史纵横
一战中的华工
1917年,中国“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经过1914—1918年)
3、一战的进程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
②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十月革命
同盟国失败原因:
1、经济力量的对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盟国占有优势。
2、军事战略方面: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德国被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奥匈帝国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倒戈;美国加入协约国;中国加入协约国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经过1914—1918年)
自主学习
3、根据课本第一子目“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归纳分析一战的影响?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1、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1)缔结
条约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对德《凡尔赛和约》
对奥、保、匈、土等国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
1、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体系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④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⑤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⑥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
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凡尔赛
体系
华盛顿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成立国际联盟(国联):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1、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B.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C.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限制德国军备
废除普遍义务兵制,只能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和潜艇等
E.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1921年总算商量出德国的赔偿总数,德国的马克2260亿,并且在42年内必须赔偿完。后改为1320亿马克, 66年还清。
《五国海军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
美:抑制了日本,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地位;
日:海军扩张受到抑制;
英:开始丧失海上优势。
体现了巴黎和会的分赃属性。
苛刻残酷的条约激起了复仇心理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
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
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
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
——《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
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埋下新的矛盾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隐患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的” ——列宁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3)国际联盟
①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②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国联总部:日内瓦万国宫
1、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③评价:
A.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B.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C.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
D.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讽刺漫画:美国的缺席
知识拓展: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2)进步性:
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从此走向相对稳定。
②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促使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3)局限性:
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
(4)不稳定的主要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②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潜藏矛盾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材料1:一战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33个,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战火影响的人口达15亿,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2)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材料2: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3)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日实力增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材料3: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材料4: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5)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日益高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战的背景
一战的进程
一战的影响:
国际联盟
课堂小结:
1、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2、导火线:
3、性质:
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1、爆发:
2、时间:
3、过程: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萨尔维亚宣战。
1914--1918
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特点
构建战后
国际秩序
国际会议:
重要条约:
国际组织: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没有带来真正和平,反而孕育另一场大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