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最苦与最乐
梁 启 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学 习 目 标
1.选读内容,明确作者观点。
2.理清脉络,把握作者思路。
3.品读词句,领会语言风格。
4,辩识苦乐,坚定责任担当。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成维新运动领袖之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其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其作品语言大多凝重又轻灵,流畅又简洁,平实中又略带书卷气。,
预习积累
揽 (lǎn) 契约( qi ) 监督(dū) 循环(xún)
失意(yì) 达观(guan) 排解(jiě)
如释重负(shì):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子,形容紧张心情过去后的轻松愉快。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悲天悯人(mǐn):形容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略读指导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圣陶
略读提示:不指读,不回看,不动唇,可以扫读。根据阅读重点,筛选信息,可以跳读,也可以读。要努力在规定时间内(每分钟400-500字) ,完成略读任务。
关注标题选读内容
同学们,本篇课文题目为“最苦与最乐”。据此,可确定哪些选读内容
1,最苦是什么
2.最乐是什么
3,通过“与”字,表现 “最苦” ”最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关注标题选读内容
1,最苦是什么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最乐是什么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事。
3,通过“与”字,表现 “最苦” ”最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筛选观点选读内容
同学们,文章中有关“最苦”“最乐”,以及“责任”的观点丰富且意蕴深刻。请再次筛选出相应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分享。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3.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已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筛选观点选读内容
4.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5,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6,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7.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8,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9.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筛选观点选读内容
同学们,通过我们刚刚筛选出来的观点句综合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观点。
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理清脉络 把握思路
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筛选出的文中观点句,概括了文章的观点。下面让我们再次关注标题中的“苦”与“乐”,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论苦
1.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什么是苦)
2.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何苦)
3.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苦与责任)
4.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苦与责任)
理清脉络 把握思路
论乐
1.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什么是乐)
2,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真乐的趣味)
3.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乐与责任)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乐与责任)
理清脉络 把握思路
同学们,通过文章观点的选读以及论述。思路的梳理,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各论述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理清脉络 把握思路
1.如果将标题换为“最乐与最苦”,如何
课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是一种“先苦后甜”的行文思路,符合读者的阅读思维。如果调换顺序就缺乏文章整体论述上的逻辑美了。
2.假如以“最乐与最苦”为题,那么文章表达的观点可能是什么 猜测一下。
如果换了标题,可能就要表达“乐极生悲”或者是“你欺骗生活,生活就会让你品尝痛苦”等观点了。所以“最苦与最乐”的顺序,也体现了论述上的严谨美。
理清脉络 把握思路
课文前半部分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时,渗透大量举例论证,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尽责任”的痛苦。然后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证层层深入,观点也更加鲜明深刻。作者只增加“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但作者继续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解开了读者“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这一疑问。使论证更加有力。
品味语言 领会风格
从句式运用中品味语言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
三个设问句,环环紧扣,连续否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面要论述的话题。以流畅的语言体现平实的风格。
2.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运用一组排比句,整齐中富有变化,恰当而全面地否定了一些看似“苦”的现象。字里行间透露出轻捷灵动之感。
品味语言 领会风格
从论证方法中品味语言
1.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引用古语和俗语,说明尽了责任所达到的快乐轻松的境界,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指出逃避责任只能是“自投苦海”,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人应该勇于负责任。轻灵的语言中蕴含深刻道理。
品味语言 领会风格
从表达方式中品味语言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呢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难道又不苦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其感炎力的活言风格不得不今人以服!
品味语言 领会风格
同学们,让我们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启超先生语言之精彩。“
1.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负责任延伸到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深化论述。
2.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真是”“哩”以及“海阔天空”“心安理得”等词语将尽责任之后无比放松和快乐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作者流畅轻灵的语言风格。
辩识苦乐 担当责任
古有囊萤映雪的车鼠和孙康。借萤火之光,映雪之明求学,条件虽苦,报效国家之责任却乐。
近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面对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苦,勇担救国于水火之重责。
辩识苦乐 担当责任
今有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年仅30岁栖牲在扶贫道路上。坚守乡村,扶贫致富的工作虽苦。但她用灿烂的笑容,告诉我们勇担责任是何等的幸福与快乐!不愧为新时代的楷模。
今有时代楷模 同志。年仅30岁栖牲在扶贫道路上。坚守乡村,扶贫致富的工作虽苦。但她用灿烂的笑容,告诉我们勇担责任是何等的幸福与快乐!不愧为新时代的楷模。
辩识苦乐 担当责任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教师寄语
同学们,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总是相生相成,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孩子们,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以后的人生之路。担当责任在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我们的祖国,也会因尽责任的你、我、他……而越来越富强昌盛!
教师寄语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读《最苦与最乐》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了略读这种阅读方法。我们首先通过关注标题,确定了选读内容,筛选出了文章主要观点。接着再次关注标题,梳理文脉,把握了文章严密的论证思路。随后,从句式运用、论证方法、表达方式等方面,领会了作者凝重又轻灵,流畅又简洁,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表达风格。在学习中,我们还辩证认识了“苦”与“乐”,坚定了我们的人生责任担当。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体会,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