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19 剃头大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上课课件
每个同学的童年都是那么有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沙的童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有趣的童年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读“锃亮、时髦、否则、哧哧笑、耿耿于怀、倒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运用猜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4.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学习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
学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学习难点:
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助读资料
你知道理发师是怎样剃头的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剪,上下各有一排参差相间的牙状钢齿,用手将两边的把柄向中间合去,参差相见的牙状钢齿就来回移动将头发推掉。
主要作品:《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小丫林晓梅》《小香咕系列》和《会跳舞的向日葵》等50多部作品。
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总编辑。她以创作儿童小说闻名,其作品风靡校园。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电视剧飞天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作者介绍
《剃头大师》出自秦文君的作品《调皮的日子》。
《调皮的日子》和它的续集《年糕包子兄弟和紫苜蓿农场》说的是朱多星和表弟小沙这两个捣蛋鬼的故事。与通常的小捣蛋鬼的故事不同,这些故事完全是站在捣蛋鬼的立场上来讲的。你会读到每一场捣蛋的理由所在。而从孩子的立场上来反观大人的世界,不知可笑的是孩子,还是大人。据秦文君说,这两个小捣蛋鬼的故事原型是她的两个弟弟。
作品背景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课文里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用笔划出拿不准的生字,带生词的语句可以多读几遍。
2.想一想,“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剃头 执着 否则 骂人 仇人
代替 受刑 习惯 摸耳朵 厘米
我会认
tì zhí fǒu mà chóu
tì xíng guàn mō lí
噩梦
可怕的梦。
监督
抗议
处置
规规矩矩
查看并督促。
对某人的言论、行为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安排;处理。
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我会写
表
biǎo dǎn guǐ lǐ duó mà
胆
鬼
理
夺
骂
仇
差
付
倍
虽
chóu chà fù bèi suī jiàn
件
dǎn
结构
lǐ
chóu
fù
胆
理
仇
付
倍
件
bèi
左右
biǎo
结构
duó
mà
表
夺
骂
虽
suī
上下
结构
guǐ
半包围
chà
鬼
差
jiàn
结构
独体
多音字
chà chāi chā
爸爸和妈妈对我要求向来严格,即使出差( )在外,也决不允许我在学习上有任何差( )错,所以一旦在学校得到差( )评,回家后可就不好过了。
chāi
chā
chà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一共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七至十八自然段):
主要讲述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历。
主要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
“剃头大师”指“我”
“害人精”指剃头师傅
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呢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我
剃头大师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被推剪夹住头发很疼;碎头发掉在脖子里,落进衣服里,令人难受不堪,真的跟受刑一样。
老剃头师傅
害人精
怎么理解?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怎么理解?
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昨天被我批评了几句,他就耿耿于怀,见了面连个招呼都不打。
造句
耿耿于怀: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也来试试看吧
同学之间应团结互助,
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你觉得真的是老师傅的耳朵不好,听不见小沙的抗议吗?
仇人、死对头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说明什么?
这把剪刀用了很多年,也侧面说明老师傅的技术应该很纯熟。
猜猜看,既然老师傅的技术这样有问题,为什么姑父还要付双倍钱给他?
换个角度看老师傅的行为:
1.听不清小沙的抗议,是因为耳朵不好还是?
假装听不见
2.“磨得锃亮的剃刀”是为了?
让小沙“规规矩矩”坐着
3.“眼神差了点儿”“痒得小沙哧哧笑”说不定是?
逗小沙开心,放松身体
有耐心
技术高
有爱心
所以姑父才会付双倍钱给他。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毫无章法
长短不一
对于我这样拙劣的技术,小沙的反应是?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为什么店里的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而我却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因为尽管我剪得乱七八糟,可小沙只是关心耳朵还在不在,其他的都毫不在乎。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比喻
可见这样的剃头大师只能是“剃头大师”。
我们发现,“剃头大师”其实名不符实,原来,“我”才是“害人精”,而看似“害人精”的老师傅却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剃头大师”。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剃头大师”虽然是一种自嘲,却包含着一段有趣的童年记忆,让人十分怀念那天真的岁月。此外,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能让人感到特别有意思,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深化文章主题。
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溢满童真。
把你童年生活中的某件趣事也像这样写下来吧!
剃头大师
老师傅
害人精
我
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
害人精
1.读完课文后,你觉得真正的剃头大师是( )
A.老师傅
B.“我”
A
2.你觉得小沙为什么那么怕剃头?( )
A.觉得光头不好看
B.觉得剃头师傅太凶
C.怕锋利的刀伤到自己
C
下课啦
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