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21:5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教学目标: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
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2、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壮志豪情。
教学方法:诵读 讨论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有一个人在文学上将豪放的词风推向高峰,在军事上他也有卓越的才能。传说他曾亲率五十名骑兵冲进金军五万人的大营,生擒叛徒后安然而归,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简要介绍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奔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力主抗金。但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成为“济南二安”。被誉为“词坛飞将军”、“词中之龙”等。
三、学生诵读,分析文本:
解题:词牌名、题目以及怀古诗词的特点。
诵读词的上阕,进入分析。
“千古江山”,词的一开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中国自古以来有许多有志之士面对辽阔的江山总会抒发一些感慨,比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问:他们为什么会抒发如此的感慨?(想要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
问:词人面对千古江山首先想到了哪个英雄人物 (孙权)
问:为什么词人说孙权是英雄?(孙权抗击来自北方的侵略军曹操)
问:“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哪个字用的好?(觅,主观寻找,感情强烈,对英雄仰慕)
重点解释“舞榭歌台”象征英雄所创造的繁华业绩,“风流”意思是英雄遗风、英雄业绩。
面对夕阳下的杂乱草木和一条普通的街道,词人又想到了一个英雄人物——刘裕。找同学介绍刘裕,重在出身卑微,却立志成就一番伟大功业,于是就有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让同学分析刘裕军队的特点(武器精良,兵强马壮,勇猛如虎,为战争做足了准备)。
上阕小结
问:上阕词人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孙权、刘裕。)
问:二人有什么共同点?(都在京口起步,都抗击北方敌军)
问:词人写他们两人想要表达什么?(借追慕孙权和刘裕,寄寓抗敌报国的心愿,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
诵读词的下阕,进入分析。
由“元嘉”的年号引出“刘义隆”,“草草”意味草率,刘义隆好大喜功不做足准备就
出兵北伐,想取得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伟大的功绩,最后落得失败而归,仓皇而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辛弃疾所处的时代也有一个像刘义隆一样好大喜功的掌权者——韩侂
胄。
引入背景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经66岁了,当时宰相韩侂胄执掌大权,为巩固自己地位,想要草草北伐,侥幸求逞。辛弃疾劝谏他做足准备才能北伐,然而韩侂胄听不进去辛弃疾的劝告,将其调离北伐的重要基地——镇江。这首词便是辛弃疾被调离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写下的。
问:结合背景,你认为词人写刘义隆的故事想要表达些什么?(警告韩侂胄不能草率出兵北
伐)
接下来词人由对从历史人物的回顾转入了对自己人生的回忆。“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问:扬州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美丽,繁华)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也描绘过扬州繁华灿烂的景象: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唐·杜牧《扬州三首· 其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唐·姚合《扬州春词三首· 其二》
问:四十三年前,辛弃疾正带领着义军投奔南宋,一路上看到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战火烽烟,生灵涂炭)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
“可堪回首”词人由现实转入回忆,现在长江北岸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由“佛狸祠”引出拓跋焘追击刘义隆的历史,“佛狸祠”是耻辱的象征,而此处的百姓却把它当作一个祈福的地方。
问:百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斗志松懈,民族意志模糊,安于异族统治)
问:百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统治者长期不思收复失地)
问:辛弃疾一生立志北伐抗金,收复中原,同时他主张要怎样收复中原?(做足充分的准备)
做足准备的首要之处就是要有得力的将领,那么谁是这样的将领呢?辛弃疾在这里来了
个毛遂自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导入廉颇的故事,结论是辛弃疾与廉颇虽然都已老迈,却都壮心未已,立志杀敌报国,而廉颇有人询问能否再上战场,辛弃疾却空有壮志,不得重用。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现了自己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然而却不被重视,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下阕小结
通过引述历史故事,回忆当年烽火,警告韩侂胄不能草率出兵,又表达了对统治者不思
恢复中原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四、分析写作手法
1.用典:“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即以古人、古事、古句来证今抒怀。
作用:或追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 或借古讽今。 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
问: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
(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佛狸祠、廉颇)
2.对比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刘裕——刘义隆
(历史英主与庸才之比,指出历史教训)
扬州路——佛狸祠
(感叹统治者媚敌,冲淡了人民的复国热情)
廉颇尚有人问——自己的冷落处境
(报国无门的愤懑)
3.借古讽今
五、全词小结
整首词的情感深广复杂,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收复中原的希望,又有现实中“无觅英雄”的失望;既有“烽火扬州路”的历史的警示,但更有如果草率北伐就会“赢得仓皇北顾”的对现实的担忧;有以“廉颇”自比,英雄自诩的自信,但是也有对朝廷任用非人的郁闷。整首词的基调是既慷慨又沉郁的。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次朗读全词。找同学总结全词主旨:
词人登上京口的北固亭,通过用典和对比的手法,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
★想要建功立业,抗敌救国的志向。
★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软弱无能。
★告诫当今北伐者要做好充分准备再出兵。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歌鉴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