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艾青诗选》知识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课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作,因1933年所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辗转于各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投身于解放战争。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被下放参加劳动改造。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冤案平反,重获写作的权利,再次焕发创作青春。
作者经历
艺术特色
1. 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光明)和土地。
2. 具有深沉的忧郁和悲哀(身世和经历)。
3. 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学习美术专业)。
4. 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另外,艾青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到诗文的最后则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诗歌风格
1.解放前:
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
2.建国后:
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赞扬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
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意象之土地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意象之太阳
1. 《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
片段: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赏析:这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诗人深深领受了她的爱,及至到了上学的年龄离开养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时候,他感到父母的陌生,更感到养母的对他的重要。养母正直、善良、朴素的品格影响了诗人的一生。“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样就使“大堰河”以某种象征意义,升华为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
作品分析:
2. 《一个拿撒勒人的死》(1933年)
片段: 中间的那个
头上钉着一块牌子
那上面
写着三种文字的罪状:
“耶稣,犹太人的王。”
源自《圣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耶稣十字架受难的经历,因为犹大的出卖,耶稣被逮捕,受尽了酷刑和凌辱,而这一点正好和诗人艾青当时的处境一样。
那是1933年,艾青从国外留学回来,徒有一腔报效祖国的热血,却被投进了监狱。这是艾青人生中最为黑暗的时期,长达三年的囚徒生活,经历过被捕、受审、甚至是死亡的威胁,夺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而诗的重心是抒写了耶稣爱的遗言: 荣耀将归于那遭受苦难的人。
作品分析:
3. 《铁窗里》
片段: 这不断的希翼啊,
使我感触到世界的存在;
带给我多量的生命的力。
这样,
我才能跨过——
这黎明黄昏,黄昏黎明 ,春夏秋冬,秋冬春夏的茫茫的时间的大海啊。
主题思想: “这首诗感情真挚而深沉,想象力丰富,作者描写了自己通过这扇窗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一切美好的事物,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对自由的无限渴望。
作品分析:
4. 《太阳》(1937年)
片段: 我用嘶哑的声音
歌唱了: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的河畔……”
这时候
我对我所看见 所听见
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
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创造背景: 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作品分析:
5.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7年)
片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全诗皆以散文化的语言写就,无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其语言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使诗的情境得以拓展,深邃广漠。
作品分析:
6.《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1954年)
片段: 一个是那样黑,
黑得像紫檀木;
一个是那样白,
白得像棉絮;
一个多么舒服,
却在不住地哭;
一个多么可怜,
却要唱欢乐的歌。
创造背景:
1954年,诗人受智利众议院议长和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邀请,前往南美洲智利进行访问,参加巴勃罗·聂鲁达的五十寿辰,同时利用这机会做世界和平运动的工作。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就是对这不公道世界的揭露和控诉,特别是对不人道的种族歧视进行了揭露和谴责。
作品分析:
练习题:
阅一、填空题。
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2.20 世纪30 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3.艾青于1910 年阴历2 月17 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_ 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蒋海澄或蒋正涵
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爱这土地
土地
光明
太阳
火把
大堰河
练习题:
4.“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出自艾青《___________________》
5.艾青的《_______》歌颂了毛主席。
6.“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________。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毛泽东
《鱼化石》
练习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中“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诗人在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以及他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
练习题:
(2)对诗中“鸟”的形象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只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地抒情。
B.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
C.这只鸟死得可怜,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同情。
D.鸟死了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执着深情。
(3)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升华。
(4)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的爱。
C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