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婉约派与豪放派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介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林语堂眼中的苏东坡:《苏东坡传》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太忧郁太伤感太悲壮太缠绵柳宗元 白居易屈 原柳 永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潇洒飘逸 、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 周国平暴风骤雨中,他选择了“何妨吟啸且徐行 ”豪放
乱蝉衰草间,他感受着白鸟翻飞,红荷细香的美好
寂寞沙洲冷,他选择了“拣尽寒枝不肯栖 ”的孤傲
萧萧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达观
敲门都不应,他选择了“倚杖听江声 ”的悠闲自得
露宿郊外,他选择了“解鞍欹枕绿杨桥 ”的放荡不羁
解 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牌名词的题目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朗读江 城 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自称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聊且
暂且牵着黄犬托着苍鹰一人一马称一骑席卷全城的人都出来了作者自比为孙权还开阔
还张扬(豪壮)用典,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派遣使者起用自己定将
定会借指入侵的西夏军队疏通词句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
译文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 赏析 下阕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合作交流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狂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千骑卷平冈” ;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3、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
4、上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的作者? 通过渲染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塑造了充满英雄豪气、意气风发的人物形象5、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开张——豪壮6、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鬓微霜,又何妨!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用武之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威风凛凛7、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鬓微霜,又何妨!”
不服老年愈长志弥坚7、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 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名句赏析天狼:即天狼星。这里指侵犯北宋的西夏和辽国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风 格
豪 放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2、上下片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的?3、请你概括这首词的内容。4、请你说说这收词的艺术风格。总结全词上阕叙事密州出猎亲射虎下阕抒情盼遣冯唐射天狼 保卫国家的豪情
渴望建功立业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是( )(朝代)的( )
2、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3、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
4、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课堂小测北宋 苏轼
5、表现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6、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句子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 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杀敌卫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4、C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下阕中用典的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案:1.随行出征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狂风骤雨,从地势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拿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3.诗句勾勒出弯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态。
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