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 人体的呼吸、4.4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022年同步练习卷 (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 人体的呼吸、4.4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022年同步练习卷 (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2 15: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 人体的呼吸、4.4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022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下列结构,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
A. 口腔 B. 咽 C. 喉 D. 食道
下列结构中,不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是(  )
A. 鼻 B. 咽 C. 口腔 D. 肺
下列关于用鼻呼吸的优点的论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鼻粘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黏液能温暖湿润吸入的冷空气
B. 鼻毛能阻挡吸入空气里的尘埃
C. 鼻黏膜分泌黏液可以清洁吸入的气体
D. 鼻黏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
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其演示的是(  )
A. 吸气过程,膈肌收缩
B. 吸气过程,膈肌舒张
C. 呼气过程,膈肌收缩
D. 呼气过程,膈肌舒张
如下表为气体成分含量表(除水外)。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含量增加的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0.9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其他气体
感冒鼻塞时,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鼻塞影响了呼吸的______环节。(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
A. B使血液呈红色,具有运输养料的功能
B. 人体有炎症时,A的数量会增多
C. D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D. 人体受伤流血时,C能止血并加速凝血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动物的血液都是红色的
B. 血细胞中,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的是血小板
C. 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血细胞是白细胞
D. 人体的红细胞都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所以人体血液呈红色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人的血液中可以进行变形。并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包围和吞噬病菌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输液时,医生扎入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毛细血管 C. 静脉 D. 心室
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
A. 管壁较薄,弹性小
B. 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C. 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D. 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若血液从心脏出发,再次回到心脏,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甲→丙→乙→丁 D. 甲→丙→丁→乙
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肺循环的路径是右心室→②→毛细血管甲→①→左心房
B. 心脏左侧及相连血管①④都流静脉血
C. 血管④比血管③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D. 若毛细血管乙位于肾脏,则血液流经乙后尿素明显减少
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流动的方向只能是(  )
A. 动脉→心房→心室→静脉 B.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C. 动脉→心房→静脉→心室 D. 静脉→心室→心房→动脉
动脉血是指(  )
A. 含营养物质丰富,颜色鲜红 B. 含营养物质较少,颜色暗红
C.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D.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能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的结构是(  )
A. 毛细血管 B. 肺 C. 心脏 D. 动脉和静脉
关于血液在人体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
B.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C. 肺静脉→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D. 肺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心脏的右心室与哪条血管相连(  )
A. 主动脉 B. 肺动脉 C. 上、下腔静脉 D. 肺静脉
6月14日是世界无偿献血日。“无偿献血,传递爱心”。我国提倡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  )
A. 18周岁以上 B. 18-35周岁 C. 18-45周岁 D. 18-55周岁
一位血型为A型的患者,大量失血后,最好给他输入(  )
A. A型血 B. B型血 C. AB型血 D. O型血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0分)
近几年来,雾霾就像一个好动的孩子,奔走于全国各大城市之间。一遇雾霾天,人们最大的盼望就是“霾走雾散”;而另一个期盼是“治霾神器”的出现。因为雾霾中含有大量的PM2.5,它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可入肺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体能造成较大的伤害。
(1)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______。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C.诱发循环系统疾病
(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______和肺组成,其中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3)通过资料分析,人体的呼吸道可以对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______。
(4)由人体呼吸系统吸入,最终能被组织细胞利用的主要是 ______(气体)。
(5)毁健康,遮蓝天,瘫交通……,雾霾成了全民公敌。空气污染面前,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免,因此在雾霾面前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来减少霾源。你能做些什么来为治霾作贡献 ______。
甲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AB段表示 ______过程(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膈肌处于乙图中的 ______状态(填字母)。
(2)甲图BC段表示 ______过程(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膈肌处于乙图中的 ______状态(填字母)。
(3)本次呼吸中,吸气和呼气过程结束的那一瞬间甲图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 ______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经呼吸运动吸入的氧最终被运输到人体组织细胞的 ______中利用。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的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的是[______]______,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______]______。
(2)有输送氧和部分二氧化碳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3)在成熟的细胞中,有细胞核的是 ______(填序号)
(4)③是 ______,其功能是 ______。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______,它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__。
(2)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____,内流 ______血。
(3)体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____。由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了 ______血。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在如图中,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在选择活小鱼时,应选尾鳍色素 ______(填“多”或“少”)的,以利于观察。
(2)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 ______。
(3)图乙中的血管①是 ______。
(4)②所示的血管类型是 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该将小鱼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B
【解析】
解: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器官,是食物进入消化道和气体进入肺的共同通道,人体在进食时食物之所以不能进入气管是会厌软骨在起作用.如图所示:因此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故选B
吞咽和呼吸是不能同时进行的.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喉,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点评】
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2.【答案】
C
【解析】
解: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如图所示: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可见口腔不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
故选:C。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此题可结合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的模式图来分析,一目了然。
3.【答案】
D
【解析】
解:ABC、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鼻毛能阻挡吸入的空气里的尘埃、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入的气体,都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ABC正确;
D、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不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D不正确。
故选:D。
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果用口呼吸则会使喉咙干燥同时会产生咳嗽,这是干燥的空气损伤气管的表现。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卫生。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知道鼻腔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以及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答案】
A
【解析】
解: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图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表示的是吸气过程。
故选:A。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过程中呼吸肌、胸廓、肺的状态,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进而实现了肺的通气.
5.【答案】
C
【解析】
解: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选:C。
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6.【答案】
A
【解析】
解: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影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从而使人呼吸不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等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明白呼吸的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
D
【解析】
解:A、视野中,呈两面凹圆饼状的是A红细胞,其中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A错误。
B、B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若此人有炎症,则图中B的数量应比正常多,B错误。
C、血液中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D血浆,C错误。
D、人体受伤流血时,C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D正确。
故选:D。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掌握血液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
D
【解析】
解:A、人和一些较高等的动物如猪、马、牛、羊、鸡等的血是红的。但是一些无脊椎动物中的具有多种颜色的血液,如蜘蛛等血是绿色的,螃蟹、牡蛎等血是蓝色的,蚯蚓血是玫瑰色的,乌贼血是青色的,错误。
B、白细胞的作用是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错误。
C、血小板比较小,形状不规则,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错误。
D、人体的红细胞都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所以人体血液呈红色,正确。
故选:D。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
9.【答案】
B
【解析】
解:A、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A错误;
B、白细胞无色,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B正确;
C、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错误;
D、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错误。
故选:B。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又称红血球,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白细胞无色,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关键点:白细胞能能呑噬病菌。
10.【答案】
C
【解析】
解: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压力较小;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故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输液以及抽取血液时都是在静脉内进行的。
故选:C。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血管的有关知识,静脉内血流速度较慢、压力较小,是静脉滴注以及抽血等所用的血管.
11.【答案】
C
【解析】
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分布、功能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压力较小;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故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而不是由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故选:C。
根据血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
关键点: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呈“青色”。
12.【答案】
B
【解析】
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血液从心脏出发,再次回到心脏的途径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分析上图甲表示血液进入心脏后由心脏射出,乙是将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管,丙图是将血液由分支汇集到主干的血管,是静脉血管,丁是毛细血管,根据血液的循环途径可以判断,若血液从心脏出发,再次回到心脏,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甲→乙→丁→丙。
故选:B。
甲表示血液进入心脏后由心脏射出;从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所以乙为动脉分支;由分支流汇集的是静脉,即丙为静脉;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即丁为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把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以及正确的识图。
13.【答案】
B
【解析】
解:A、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图中,右心室→②→毛细血管甲→①→左心房。A正确;
B、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动脉血。B错误;
C、血管④是动脉,血管③是静脉,所以血管④比血管③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C正确;
D、若毛细血管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部分尿素随尿液排出,所以血液流经乙后尿素明显减少。D正确。
故选:B。
1、心脏的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图中,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上下腔静脉、④主动脉。
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路线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
B
【解析】
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即静脉→心房→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心室→动脉;所以,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流向为: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故选:B。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分别与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相通;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解答即可。
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
D
【解析】
解:动脉血是指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故选:D。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差别.
理解掌握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16.【答案】
C
【解析】
解:体循环和肺循环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途径,都是从心脏的心室出发又回到心脏的心房,最终在心脏处连在一起。故选:C。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能够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做出正确的描述,并能说出血液性质发生变化的地方。
17.【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据血液循环示意图可见:
A、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A错误。
BCD、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B正确;CD错误。
故选:B。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如图所示:

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的途径等知识点的理解。
18.【答案】
B
【解析】
解:心脏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心尖向左;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故选:B.
此题要从心脏的结构方面考虑解答.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该题考查了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心脏各腔与血管的连接是一定的.
19.【答案】
D
【解析】
解: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近半世纪以来,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
故选:D。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无偿献血的意义、原则、注意事项等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
20.【答案】
A
【解析】
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血型为 A型的患者,大量失血后,最好给他输入A型血。
故选:A。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
21.【答案】
B 呼吸道 肺 温暖、清洁、湿润 氧气 低碳出行、不燃放烟花爆竹等(合理即可)
【解析】
解:(1)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故选B。
(2)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一定的处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但是出现雾霾天气时要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戴口罩。这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由人体呼吸系统吸入,最终能被组织细胞利用的主要是氧气。
(5)为了减少雾霾天气,保护生态环境,能做:低碳出行、不燃放烟花爆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故答案为:(1)B。
(2)呼吸道;肺。
(3)温暖、湿润、清洁。
(4)氧气。
(5)低碳出行、不燃放烟花爆竹等(合理即可)。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
吸气 B 呼气 A 等于 线粒体
【解析】
解:(1)乙图B的状态,膈肌顶部下降,表示吸气时膈肌收缩,甲图中曲线AB段肺内气压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表示吸气时的肺内气压的变化。因此乙图B的状态与甲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变化相对应的过程。
(2)甲图曲线BC段肺内气压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表示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与之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状态,肋间肌处于舒张状态。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
(4)在肺泡内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肺泡中的氧气会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肺,然后通过呼吸道排出。
故答案为:(1)吸气;B。
(2)呼气;A。
(3)等于。
(4)线粒体。
(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2)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3)图甲AB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吸气;BC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呼气。图乙中A、B表示膈的位置,A表示呼气,B表示吸气,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运动的过程的理解,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
23.【答案】
④ 血小板 ② 白细胞 ① 红细胞 ②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解析】
解:(1)根据图示及分析可知:④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②白细胞的总数增多;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2)图中①为红细胞,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作用。
(3)在成熟的细胞中,有细胞核的是②白细胞。
(4)③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
故答案为:
(1)④血小板;②白细胞
(2)①红细胞
(3)②
(4)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图示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浆、④是血小板,据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部分。
24.【答案】
心脏 4 左心室 2 右心室 静脉 4 左心室 静脉
【解析】
解:(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4左心室,这是与它射血距离远的功能相适应的,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故肺循环的起点是2右心室。右心室内流的是静脉血,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故体循环的起点是4左心室。图示M到N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故答案为:(1)心脏;4左心室。
(2)2右心室;静脉。
(3)4左心室;静脉。
图示人的血液循环: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肺动脉;6肺静脉;7主动脉;8上、下腔静脉。
熟练掌握人体的血液循环路线、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
少 保证鱼正常呼吸 动脉 毛细血管 红细胞单行通过 放回鱼缸或原先生活环境
【解析】
解:(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图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血管是①动脉,图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血管是③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血管是②毛细血管。据此可知,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4)毛细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有8-10微米,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据图丙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该血管,所以图丙表示毛细血管。
(5)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原先生活环境。
故答案为:
(1)少
(2)维持正常呼吸
(3)动脉
(4)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5)放回大自然
图乙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