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学案
知识点 1、积与乘数大小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当乘一个大于1的数时,所得的积就大于这个数;当乘一个小数1的数 (0除外),所得的积就小于这个数;当乘1时,所得的积就等于这个数本身。 2、小数乘法计算的注意事项。 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方式列竖式,两个乘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出结果时,要先写出“0”,再点上小数点,最后去掉小数末尾的“0”。
三维目标 1.在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乘数与积的大小,探索并发现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2.能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中乘数末位有“0”的计算方法。
突破思路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引出问题后,直接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如何处理“0”的问题。
难点 发现并掌握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突破思路 在观察乘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草稿纸。
案例 示例 1、0.5时=( )分 2、判断:任何数的2.5倍都要比它本身大。( )
解析 1、30
2、x
2 点拔 1、易错1:将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弄错;易错2:计算时将60后面的“0”遗忘,得出3的结果。因为1时=60分,求0.5时等于多少分,就是0.5x60,得30分。 2、思考不全面,没有考虑到特殊数字“0”的情况。0乘以任何数都得0。
归纳 1、计算小数乘法时,如果乘数的末尾有“0”,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出结果时,要先写出“0”,再点上小数点,最后去掉小数末尾的“0”。
2、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大。
存在 问题 (1). ; (2). ; (3). 。
反思 教学本节课时,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的竖式乘法,又有整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尝试计算,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新知,教师再进行适度的点拨和指导,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第二,激趣导入,紧密联系生活。通过介绍春蚕和秋蚕的相关知识,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在生活中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升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学生交流的充分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后,必须进行比较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同时还应让学生倾听他人的方法,从而进行反思。但本节课的交流活动呈现的是“蜻蜓点水”式的,没有达到思维碰撞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针对训练 一、判断题。 1.0.078x1.2的积是五位小数。...........( ) 2.两个乘数的积一定比其中一个乘数大。( ) 3.如果每千克大米1.24元,买5.5千克大米,应付6.82元。.............................( ) 二、解决问题。 1.跳绳比赛中,淘气1分钟跳了80下,笑笑1分钟跳的次数是淘气的1.25倍,笑笑1分钟跳了多少下? 2.如下是一张破损的发票。 你能算出练习本和铅笔各花了多少元吗?
答案 一、1.x 2.x 3. 二、1.80x1.25=100(下) 2.练习本: 1.50x100=150(元) 铅笔:0.80x50=40(元)
知识链接 小数点的故事 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数学王国,在这个国度中,四处都是数字、数学符号,其中小数点也生活在这里。 小数点十分活泼可爱,成天跑来跳去,并且时不时的还闯下祸来。这不!今天又偷偷的跑出去玩了,他漫步在数学大街上,十分无聊。他想:我不如去小音乐剧院听歌吧!但音乐剧院里的门票需要不少钱呢,小数点犯难了,因为他并没带多少钱,他十分懊恼,突然,他发现0也来了。而0也没带够钱,正站在门前叹气。这时3也摇摇晃晃的来到了剧院前,他同样也面临没钱的烦恼。于是他们凑在一起商量对策,突然小数点灵机一动,大喊一声:“有了!”他让3站在前边,自己在中间,0跟在后边,形成了3.0,而他们把所有的钱掏出来买了一张票。他们三个大摇大摆地走到了剧院门口。检票员大声地说:“请出示一下门票!”小数点递上了一张票,检票员纠正说:“对不起,请出示三张票。”小数点连忙分辩道:“根据小数的性质,一个数加上小数点后,后面就可以有无数个0,所以,我们是一个数,只需要付 一张票!”检票员哑口无言,只好放他们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