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3《声声慢》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3《声声慢》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22:4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赵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此来展现她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整体感知
思考:你从这首词里 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清照的愁。“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愁,词眼)
二、分析鉴赏
词人怎样抒写“愁”的?
明确: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二、分析鉴赏
词人怎样抒写“愁”的?
明确: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 入手
结果
引发
体现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眼前景
肃杀
凄清
愁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感情基调:哀怨凄凉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淡酒难以驱散浓愁
雁 旧时相识
1、雁声凄惨。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3、晏几道《思远人》:“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结论:过雁勾起思念之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南楼令》
黄花:喻女子容颜的憔悴
黄花
花也凋零人也憔悴
满地黄花无心赏
梧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自古以来牵愁惹恨
梧桐细雨点点滴滴在心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包含了哪些情感?
明确: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完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少女时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为人妇时与丈夫两地分离的闲愁
比较阅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破夫死之后的心痛(浓愁)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前
南渡后
本节课到此结束,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