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3《声声慢》 学案(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3《声声慢》 学案(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23:1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声慢
【学习目标】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学习过程】
一、完成名句填写
1.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今宵酒醒何处? 。
3.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 。
5.竹杖芒鞋轻胜马, ! 。
6.衣带渐宽终不悔, 。
7. ,独上高楼, 。
8. ,乱红飞过秋千去。
9.自在飞花轻似梦, , 。
10.叶上初阳干宿雨。 , 。
11.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幅对联写的谁: 。
二、自主学习
靖康之难以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震动词坛的名作《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情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1.初读文本,读准字音,学会断句
2.解释词语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黄花:
憔悴损: 怎生得黑:
这次第: 了得:
3.再读文本,整体感知,讨论词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三、问题展示,合作探究
(一)朗读思考
1.自由朗读。
2.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词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二)精句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
——逐句分析
①寻寻觅觅:(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想要找寻什么呢?)
②冷冷清清:
③凄凄惨惨戚戚:
归纳叠词运用的好处:
(三)解读愁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词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来抒写自己的“愁”呢?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
示例:①秋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有关“秋风”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曹丕《燕歌行其一》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四、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1.愁是抽象化得情感,但是李清照却将抽象化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自然界景物,如淡酒。其实不仅是李清照,古代很多文人都善用客观的物象来传达他们的愁绪。试举几个例子。
2.对比鉴赏李清照早期作品《一剪梅》,比较两首词所表达的“愁”的不同之处。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游学,李清照写下这首词寄给丈夫。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