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3-06 08: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一、情境引入:
谈话:
同学们,前面我们解决了包装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包装盒里的学问还有很多,想继续了解吗?
2、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通过信息的激发,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演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 (板书:石块 占空间)。
生演示实验二,“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满沙,在另一个空杯子里装一个木块,把沙子倒向装木块的杯子里,直到装木块的杯子装满沙子”
学生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木块 占空间 )
师小结:石块、木块都会占有一定的空间。
其他物体占不占空间?生举例。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设计意图]: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在老师实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更感到有趣,并且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
2、教学“体积单位”。
设疑: 老师这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盒子,第一个盒子中正好放了8个小正方体木块,第二个盒子中正好放了27个小正方体木块。你想到了什么?(第一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肯定比第二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要大)
这个盒子中放了8块小方块,老师把8个小方块取出,放入这个盒子里,请你仔细观察,结果怎样?(还剩两块)你想到了什么?(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比正方体盒子的体积要小)
师:为什么呢?(因为正方体里的同样的小方块多)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和一个正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请同学们猜猜看
师:谁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可以往里面装小方块,也可以??????)
如果往里面装方块,师故意往一个里面装小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
师: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只要往两个盒子中放一样大小的方块就能比较出它们的体积大小,通过验证过程,做到有条理,有依据,并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师小结:像图中这样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我们就叫做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积单位用哪些?(课件逐一出示)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表示的含义。
请同学们猜一猜:常用的体积单位会有哪些?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素材用看一看(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在小组开展讨论和交流。”
学生上台汇报研究成果。
师提出问题: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师出示体积1立方米的箱子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 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认识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立方米的概念,而是提出问题“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1立方米的概念。这样安排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经验,突出了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谈话: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具有探索性的情境,通过提供的材料,启迪学生思考,正确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并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了生动的例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这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研究方法,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谈话:有了体积就可以来计量物体的体积了,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
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学生先估一估,再想一想.然后课件动态演示:

用同样的方法推理:1立方米里有1000个1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关注学生对体积单位的体验,再通过想象建立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表象,最后进行具体演示进行验证,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巩固运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只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
(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
(3)、一部手机的体积约是33( )。
(4)、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2( )。
2、自主练习2题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意在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触摸、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学时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通过观察实验,从实验情境中领悟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接着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实物的大小,体验要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体积单位来计量,并引导学生对常用的体积单位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等方式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划、想象、比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最后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物体中包含的体积单位有多少个,进一步理解计量体积的方法。在这节课上,我充分运用了课件的演示作用,对学生理解概念,构建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