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4.13地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4.13地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22 08: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13《地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震》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地球和地表》的第三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提示学生课前准备研究地震的材料及搜集有关地震的丰富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充分的交流研究,为有效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提供基础材料保障和信息交流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的资料。教科书利用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图片,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获得对地震的初步感知,了解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活动二:研究地震的成因。教科书利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
活动三: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教科书呈现了师生交流避震的常识图,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习避震的方法。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了活动主题:了解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地震知识和避震方法,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
【学生分析】
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本课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但也有有利的一面,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
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重难点】
1.了解地震现象。
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毛巾、干树枝。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感知地震。
1.谈话: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地震就是一种自然灾害。关于地震,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板书三个方面,成因、种类、自救。引出课题,本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一下答案吧。(板书课题地震)
2.你能谈谈地震都有哪些危害吗?学生回答教师播放地震带来危害的图片。介绍我国三次较大的地震及危害,播放图片及音乐。
3.交流: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谈话:地震给灾区的人们带来了惨痛的苦难,我们作为幸运的孩子更应该珍惜眼下的生活好好学习。
活动二一、自主质疑,大胆猜想。
1. 猜测:猜想一下,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师生交流。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模拟实验吧。观察实验器材有哪些?
3.设计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吗?(你想怎样完成这个实验呢?)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合作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人进行一次如下操作,组长做好记录。
(1)向中间挤压毛巾,会发现什么现象?
(2)折断树枝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3)由此推想: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发生什么变化?变化时会伴随什么现象发生?(请小组长把实验器材和记录单拿出来)
5.小组探究、实验。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总结成因。
1.谈话: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播放地震的成因视频。
3.总结:岩层在地下受到巨大的压力,发生变形、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的成因。
4.那地震的种类有哪些呢?答案就在视频中看谁听得仔细。出示地震的种类视频:地震按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
三、地震的影响与预测。
1.谈话:地震是只有危害吗?师生交流。地震还可以形成湖泊、火山等旅游景观。教师小结:地震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带来好处,看来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事物。
2.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征兆吗?师生交流。观看地震前征兆视频。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
3.谈话:有些地震是可以预测的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 1700多年。让我们来看看有关它们的介绍吧。
活动三、
第一地震来了,怎么办?
1. 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 介绍活命三角区模拟地震发生了,学生演习避震方法。
2.交流:如果一旦遇到地震,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学生汇报,介绍室内、户外避震方法。
3.总结:当地震发生时,首选的想办法离开高楼大厦,到相对空旷的地方逃生。
第二,如果被困在房子里,躲藏到卫生间或有一定支撑力的物体如桌子、床的下面,保护头部不受伤。
活动四、课堂练习
判断对错
1、地震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2、地震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3、地震发生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
4、地震无法预测。()
5、地震与地壳的运动有关。()
6、地震发生时要乘电梯离开。()
7、地震来了,我们应靠在坚硬物体的一侧,蜷缩身体。()
课堂小结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