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6 11: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楔(xiē)子??? ? 变徵(zhǐ)???? 涔涔(cén)?? ? 篡(cuàn)夺?
?B.纶(guān)巾??? 脑髓(suǐ)???? 孱(càn)头?? ? 刹(chà)那
?C.妃嫔(bīn)??? ? 俨(yǎn)然???? 驯(xún)熟?? ?贾(ɡǔ)人
?D.孝悌(tì)??? ?? 逡(qūn)巡???? 氓(ménɡ)隶?? 杜撰(zhuàn)
2.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B、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情感,读来楚楚动人。
C、我相信,一方水土养育出一方的钟灵毓秀。
D、从你出生就在影响你,与生俱来、无所不在,潜移默化。
3.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贪恋安逸、畏惧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子的厌战者形象。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
E.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2)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5.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干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之强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①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之谋也。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有删改)
注:①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 适合
B.殆非就国者也 危险
C.营丘边莱 毗邻
D.封比干墓,释箕子囚 封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与天下更始 与之争营丘
B.以渔钓奸周西伯 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
C.故号之曰“太公望” 以告神讨纣之罪
D.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 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尚早年穷困,年老之时只得以钓鱼为生,偶遇周西伯, 周西伯与之交谈,十分高兴,尊其为太师。
B.吕尚虽然是开国元勋,但他没有居功自傲,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他治理齐国,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C.武王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群臣惧怕周武王,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
D.武王平定商纣后,亲自到齐国营丘分封师尚父,以彰显师尚父之功。
四、默写
名句默写(共8分)
6.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
7.悟已往之不谏, 。 ,觉今是而昨非。
8.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9.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又酬傅处士次韵
顾炎武①
愁听关塞遍吹茄,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②,一成犹启少康家③。
苍龙日墓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
[注]①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明亡后,奔走南北,从事反清活动。②语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楚法三户,亡秦必楚也。"③少康奔虞氏,依靠一成土地、一旅武装与同姓部落的帮助,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10.下列的诗句跟这首诗中的颈联意思最为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定风波》)
B.老骥伏橱,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观沧海》)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11.全诗所表达的内容,首联与后三联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六、作文
12.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对照式的作文提纲。
参考答案
1.C
2.A
3.B
4.
(1)EA(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C项,“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表述错误,小说表现的是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人爱好和平,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D项,“但他的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人看出”表述错误,他内心是坦然快乐的,他觉得自己终于安全了。B项“贪恋安逸”不十分确切。)
(2)当施那夫斯作为普鲁士士兵侵略法国时,遭遇法国游击伏击。求生的欲望使他成了一名逃兵,成为俘虏的念头盘踞在他心中。(2分)饥寒交迫的施那夫斯潜入一个城堡,村民误以为是大规模入侵,当即一哄而散。他饱餐一顿之后昏然睡去。(2分)醒来时已被捕,但主人公为自己做俘虏的梦想终于实现万分欣喜。(2分)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2分)描绘出一幅令人恐惧的画面,渲染紧张气氛。(2分)侧面表现人物恐惧痛苦的内心世界,与他所向往的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鲜明对比。(2分)
(4)认为可悲:①施那夫斯参加作战却畏惧战争,离开战友,临阵脱逃;②逃跑后还一直想做俘虏;③醒来时被捕,还为自己做了俘虏而满足;④他是一名侵略者。
认为可爱:①施那夫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②他思念家乡和亲人,心中挂念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③他饥寒难耐,潜入法国人的城堡,只是饱吃一顿,并没有伤害当地的一个百姓;④他不喜欢侵略,厌恶战争。
(观点明确给1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语句流畅、论述严谨给1分。)
5.
(1)C
(2)A
(3)B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上的人。他的先祖曾经有人做过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期他的先祖被封在吕地,还有的被封在申地,姓姜。
吕尚曾经穷困,后来年老了,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将要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了一卦,卦辞说:"所得的猎物不是老虎不是大熊,所得的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佐大臣。"因此周西伯外出狩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太公,西伯与太公谈论后非常高兴,说:"从我国先君太公起就说:'一定会有圣人来到周, 周会因此而兴旺。'先生真的就是说的那个人吧?我的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和他一同乘车回来,尊称他为太师。
……
商纣王杀死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周武王想要征伐商纣,于是占卜了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接着风雨又突然到来。群臣都很恐惧,只有太公极力劝武王进军,周武王于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武王在牧野誓师,讨伐商纣。商纣军队彻底崩溃。商纣王回身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上斩杀。第二天,周武王站在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吕尚牵来祭祀的牲口,史佚(yì)手拿策书进行祈祷,来向神灵禀告商纣的罪恶。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培筑加高比干的坟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个大鼎迁往周国,整饬周朝的政务,与天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师尚父向东去自己的封地,边行边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对他说:"我听说时机难得且容易失去。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大概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地。正碰上莱侯带兵来攻打,想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毗邻莱国。莱国人是少数民族,趁商纣之乱和周朝刚刚安定,不能够顾及到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到齐地后,整饬政事,沿袭风俗,简化礼仪,开通工业商业,发展渔业盐业的优势,因而老百姓大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叔蔡叔发动叛乱,淮地的少数民族也背叛周朝,成王于是派召(shào)康公命令太公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这中间的被封的诸侯和其他领主如果真的有罪,你就可以讨伐他们。"齐王由此就得到了征讨各国的权力,最后成为强大的国家,把都城定在营丘。
6.略
7.略
8.略
9.略
10.B
11.首联以“愁听”和“不见”,写出国家当时令人忧虑的形势。(1分)接下三联,分别写明朝必复的坚定信念、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并表露了自己功成身退的心迹。(2分)前后对比,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1分)
12.无
【过程分析】
第一步:弄清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有几个?
【对象】老人、年轻人、胡杨树
第二步:找出材料中对这些对象表述的句子?
【老人】
(1)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
(2)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
(3)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
【年轻人】
(1)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
(2)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
【胡杨树】
(1)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
(2)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
第三步:分析这些句子隐藏的意思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
【思考】
(1)为什么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会无碍?
(2)为什么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 ?
(3)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
【确定立意】
(1)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2)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3)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实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