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22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眼下,艺术的创作与商业运作正积极拥抱互联网。短视频、公众号、电商平台等,缩短着艺术与受众、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然而就工艺而言,“物”的属性难以跨越屏幕的阻隔,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旧要思考:在当下,是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中为什么使用工艺?
从古至今,工艺制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工艺品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艺术化发展方向,随后又开始探索回归自身并服务于生活的合适路径。工艺不只是艺术品,从非遗的角度来说,回归生活才是最有力的传承。以刺绣为例,姚建萍从苏绣艺术家到创建姚绣艺术品牌、艺术生活空间的发展过程,颇具启示意义。艺术探索与生活化回归,是当代工艺的一体两面,前者致力于解决工艺的“可能”,后者体现工艺的“需要”。
传统工艺要满足当代生活的需求,并不是易事。这要求工艺家深入理解当代生活空间,包括家居空间和公共空间。我们常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刺绣等工艺的使用,它们也常陈设在各类博物馆里给人以观赏的愉悦。作为“古色古香”之物,它们在这里的功用主要不是供生活所需,而是在向我们讲解过去的生活。但是,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工艺还能带来什么?这几年,上海、苏州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较具影响的手工艺市集,博物馆和书店所开设的手工艺生活区并不违和,一些品牌自然成长为艺术生活空间。它们所得到的广泛认可和市场反馈表明,工艺的实用性并没有完全消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它融入今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的需求日新月异,传统的工艺呈现形式许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设计、材料、审美趣味都需要因应变化。刺绣、织锦、雕刻等,在家居化的进程中离不开苹新迭代,通过尝试更多的呈现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苏绣沙发为例,丝绸的娇贵特性与沙发的使用本有强烈冲突,但依靠科技进步和材料革新,推出具有耐磨性的人造丝绸和绣线,就能使之前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工艺品跳出画框、展柜,可以转化为日常物品以及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的产品。工艺在这里通过产品来呈现,依靠创新转化来获得活力,是工艺振兴卓有成效的表现。
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让人期待。人们在发明、改进、运用和消费它的过程中,也进行着这样的探求:传统工艺为何有灵且美?怎样提升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如何实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传统工艺因为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可替代的特性,故而通过它可以提供一个让人感受温情、更新表达的环境。工艺是人与物之间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人们依旧需要通过它精确地传递造物的智慧和温度,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让好的工艺品成为人的长久陪伴。
(摘编自张志勇《回归生活是最有力的传承》)
材料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蔡元培先生受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影响,将“包
装饰品”等带有实用功能的美术品类归纳为“工艺美术”,此后伴随社会发展和人民
生活需要的转变,工艺美术的内涵不断丰富、形态更加多元、外延得以拓展。如今,
传统工艺的传承观念从自发走向自觉,传承内容与传承主体更加多元,社会公众逐
渐树立文化自觉,形成了包括行业传习、学校教育、社会传承等多种形态的传统工
艺活态传承体系和传播氛国。
工艺美术兼具艺术和经济价值,融合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集成中华传统造物体系和造型体系,既是当代“大美术”视野下具有特色的艺术门类,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基础的传承栽体,其中蕴含丰富的科学技术、本元文化、生态价值和伦理观念,有着挖掘和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的历史使命。
工艺美术的艺术审美性、生活装饰性是承载文化意义、传承美学精神的重要方面,其服务日用生活的功能性是它区别于纯美术的重要价值。一段时间以来,工艺美术存在脱离现实生活需求的问题,一方面过于盲目追求高端工艺美术品,市场炒作虚假豪华;另一方面,市场中充斥着大量低端工艺美术品,粗制滥造,批量复制。随着时代进步,人民的生活需要也从物质层面进一步转向精神层面,表现出对具有生活实用价值及美学意义的工艺美术品的依赖度增加,而适用于当前百姓生活品质的工艺美术品却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的短板。
作为生活的艺术,工艺美术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走入人的内心,体现出历史和时代价值。作为工艺美术创作者,也只有立足当下、关注现实,贴近群众、回归生活,才能准确定位工艺美术高质量创作的基点,以工艺美术精品佳作服务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潘鲁生《创新工艺之美—一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评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工艺“物”的属性难以跨越屏幕的阻隔,需要我们继续探寻其发展、传承的有效
途径。
B.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现实中的工艺品,其功用主要不是供生活所需,而是在向
我们讲解过去的生活。
C.依靠科技进步、材料革新能使工艺品跳出画框、展柜,转化为日常物品以及根
据消费者需求定制的产品。
D.工艺美术兼具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有着挖掘和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维护
民族文化基本元素的历史使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事实证明工艺品种选择艺术化发展方向是行不通的,只有回归自身并服务于
生活才是唯一的出路。
B.工艺不是孤立的存在,它需要探寻被这个时代所认同和欢迎的呈现形式,通过
良好的设计、材料、审美等服务于生活。
C如今传统工艺的地位已经远超于工业化生产,就在于其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
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特性。
D.人们对具有生活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品的依赖度增加,导致市场中充斥着大
量粗制滥造的工艺美术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工艺回归生活”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高标准的设计、高品位的审美、高质量的产品和高品质的生活。
B.不断提高工艺品质,推动传统工艺融合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
C.手工艺要更加艺术化,更能给人以美的启迪。
D.用汝窑的经典器型来装酒,瓶子喝完酒之后还可以插花再次使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为什么说工艺回归生活是最有力的传承?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岁月深处的暖灯
赵丽宏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崇明岛上的一个插队知青,在艰困孤独的环境中,读书和写作成为我生活的动力。我把自已的习作寄给了《文汇报》,但没有信心。《文汇报》的副刊,是明星荟萃之地,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者吗?出乎意料的是,我的一篇短文,竟然很快就发表了。样报寄来时,附着一封简短的信,我至今还清楚地记着信的内容:“大作今日已见报,寄上样报,请查收。欢迎你以后经常来稿,可以直接寄给我。期待读到你的新作。”信后的落款是“徐开垒”。
读着这封短信,我的激动是难以言喻的。虽然只是寥寥几十个字,但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年轻人,是多么大的鼓舞。徐开垒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我读过他不少散文。他的《雕塑家传奇《竞赛》和《垦区随笔》,曾经打动少年时的我。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是开垒先生在主编《文汇报》副刊。对我这样一个还漫有步入文坛的初学者,并全先生不摆一,点架子。此后,只要我清去稿子,他都很快回信。在信里他没有空洞的客套话,德是给我真城热情的就南。如果对我的新作有什么看法,他会一二三四地旗好儿,点意见,常密麻麻的蝇头小宇,写满儿张信笺。即便退稿,也通得我心悦城服。他曾经读样对我说,“因为我觉得你起,点不低,可以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对你要求高一,点。如果批评你,你不要介意。”我怎么会介意呢,我知道这是一位前果对我的华切期望。
开垒先生是一个患厚善良的人,对朋友,对同事,对作者,对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读者,都一样城悬。记得一年春节前,我去看望他,手里提着一篓苹果。那时食品供应紧张,这一纂黄蕉苹果,是我排很长时间的队,花三元钱买的。到了开垒先生家里,他开始执意不收这基苹果,后来见我志感尴尬的狼狈相,才收下。我现在还记得他说的语:“以后不要送东西,我们之间,不需要这个,你又没有工资。我希望的是不断能续到你的好文章,”这样一句朴素实在的语,说得我眼睛发热。开垒先生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我也不善言辞,面对自己尊敬的前辈,我总是说不出几句话。有时,我们两个人就在台灯桥暗的光线中对坐着,相视而笑。在他的微笑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年轻后辈深挚的关切。他是黑暗中的访客,給我送来人间的光明和温暖。
人生的机缘,蕴涵着很多因素,言语说不清。开全先生曾经告诉我,如果没有叶圣陶、至统照先生的指引,如果没有柯灵先生的提携和栽培,如果没有巴金、冰心等文学大师的关心和彩响,他也许不会有这一生的作为。在我身上,其实也一样,如果没有开垒先生和很多前菜当初对我的敲勋不和帮助,我大概不会有今天。《笔会于我,并非发表作品的唯一因地,而开垒先生在黑暗中对我的引领,在艰困中对我的帮助功,却是谁也难以替代的唯一。
(摘精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浅谈赵丽宏散文的诗意美
孙思
情感之于散文是生命之所在。但随意的情感发泄并不是艺术。
赵丽宏的散史在生活的体悟,感情的细腻以及表现的催妙上,有着超常的敏感。他的散文在艺术情感方面的表现为“内敛而凝练,温和而真挚”。这是赵丽宏散文诗意美的又一个特点。“走到它们身边时,它们有时也会抬眼注视你。接触毛驴的目光时,我的心不禁颤动了一下。这目光,善良,忠厚,又有些漠然,似乎已看透了这世上的一切,一对褐色的眼睛里,总是含着泪水…我想,如果我是整天驱赶着它的主人,倘若被它用这样的目光凝视着,大概不会有勇气对它挥动鞭子的。”(《哀驴)我们发现每当作家注视一个审美对象而进入到忘我状态时,他的那种内在品质和魅力就会与我们同在。这段描绘浅显易懂,朴实无华,却把作家对“驴”怀有的深切同情,细腻地表现了出来。作家的笔墨所到之处,事真、景真、人真、情真、物真、意真,既有可盛载的生命之轻,也有不可排除的灵魂之重。从作家低沉而浑厚的肺腑之音里,我们仿佛感觉出作家潜藏在内心的一种忧患意识,它存于中然后形与外。所以这段文字不只是语言表面的欣赏问题或艺术问题,而是一个与自然本体同化、参其奥秘以建构身心本体的命运哲学问题。它的艺术的力量在于提供我们对“驴”的命运与人的人生观的思考。它似乎在暗示着,我们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认知不仅永无穷尽,而且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认识也将永无穷限。正因为此,它虽然简约,但给予人们的感受却极其丰富和绵久。
赵丽宏的散文用情,大都时候用的是温情,在他的作品里,不管是简约的陈叙,还是细腻的描写,表现的并不是激昂、热烈的一种顿时的情感,而是内敛和凝炼之后的情感。它理智而醒悟、平静而深情。这并不是说,他的内心没有大起大落的情和事,只不过是他把这种感情默默地内化了,等他写出来时,已是在他心里千锤百炼,完全积淀后的那一抹淡淡的哀伤和忧愁。“淡’,既是无味,却又极其有味,即所谓“无味之味,是为至味”:而这“忧”中,蕴藉的则是“心维结而不解”(屈原《九章·哀郢》)的人生况味。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段表达了对帮助过“我”的编辑的感激,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了徐先生对“我”
的影响,为下文做了铺垫。
B第二段中“密密麻麻”“写满”两处用语表现了徐先生为“我”提的建议多,体现了他认真、严谨的精神。
C“他是黑暗中的访客,给我送来人间的光明和温暖”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了徐先生对于“我”人生的重要性。
D文本一详细叙述了“我”同徐开垒先生的交往过程,表达了“我”对徐开垒先生
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赵丽宏的散文没有随意的情感宣泄,他懂得体悟生活,对细腻且表现微妙的情
感有着很强的敏感性。
B.以《哀驴》为例,文本二分析了赵丽宏散文在抒发艺术情感方面的特征,他对驴
的脉脉温情含蓄、蕴藉。
C.赵丽宏在散文中呈现的情感是温暖而细腻的,这是因为他懂得将大情大事在
心中千锤百炼,沉淀后再抒发出来。
D.赵丽宏的散文特点是平淡中蕴含着真味,这是艺术的妙境,这一点和楚国文学
家屈原极其相似。
8.分析文本一标题“岁月深处的暖灯”的妙处。(4分)
9.文本二指出,赵丽宏的散文特点“无味之味,是为至味”,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赵丽宏散文这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十二年。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玉薄薄亦不之奇也密困乏至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圈牢之系,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李密自雍丘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
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说,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让乃令密建牙,别统所部,号“蒲山公营”。密部分严整,凡号令士卒,虽盛夏,皆如背负霜雪。躬服俭素,所得金宝悉颁赐麾下,由是人为之用。麾下士卒多为让士卒所陵辱,以威约有素,不敢报也。
越王侗造虎责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刘帅步骑三万五千讨密。时东都人皆以密为饥贼盗米,鸟合易破。长恭等当其前,使河南讨捕使裴仁基等将所部兵自泡水西入以掩其后,约十一日会于仓城南。密、让具知其计。密、让选骁雄分为十队,令四队伏横岭下以待仁基,以六队陈于石子河东。长恭等见密兵少,轻之。让先接战,不利,密帅鹰下横冲之。隋兵饥疲,遂大败,长恭等解衣潜窜得免,奔还东都,士卒死者什五六。密、让尽收其辎重、器甲,威声大振。
让于是推密为主,上密号为魏公。庚子,设坛场,即位,称元年,大赦。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王薄/薄亦不之奇也/密困乏/至
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B.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人王薄/薄亦不之/奇也密困乏/至
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C,李密之亡也/住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王薄/薄亦不之奇也/密困乏/至
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D,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王薄/薄亦不之奇也/密困乏/至
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布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穿麻、葛织物,所以布衣指平民。
B,麾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麾下意为部下也可作谦辞,称将帅。
C,元年,指古代帝王即位的第一年,也可用来指古代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D.大赦,是中国古代对某个时期的特定罪犯或一般罪犯给予赦免或进行减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置让因犯罪被判死刑,幸而得到了黄君汉的相救,在黄君汉救他时,他叩头称自己为牢圈里的猪,表达了对自己犯罪的悔过之意。
B李密深得翟让信任,另外统帅一支军队;他为人俭朴,关爱士兵:他将得到的金银财宝全发给士兵们,因此得到了士兵们的拥戴。
C,越王杨侗派人讨伐李密,当时就连东都的人们都很不看好李密,然而刘长恭等人军事部署计划的泄露却为其进攻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D,李密在翟让战况不利的情况下,将隋兵打得大败,刘长恭等为免于一死,甚至不惜脱下官服,偷偷逃走,由此可见李密的军事才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汉即破械出之。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4分)
译文:
(2)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4分)
译文:
14,在得到了翟让的亲近、信任后,李密劝说翟让的话语包含了几层意思?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鸭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诗人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拥”字化静为动,表现了黄叶堆积的情景,营造了阴冷、凄寒的意境。
B,倦鹊无枝可依,飞鸿留下孤独的哀鸣,这两个意象暗示诗人此时的处境。
C,第五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描写愁绪就像是特意寻觅诗人而来,生动形象。
D,本诗首联和领联写景,颈联和尾联抒情,用语工巧、新鲜、明白、朴实。
16,请闲读全诗,分析概括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雷正民先生命名自己的画室为“跬步斋”,意取荀子《劝学》篇中“ ,
”,以此鞭策和激励自己锲而不舍地勤学苦练。
(2)李想《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以“丝”喻愁,形象生动,写出了愁“ ,
”的特性。
(3)《曹刿论战》中,曹刿大胆表明统治阶层目光短浅,无法做出有利于长远的计
划或决策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翠袖红裙、宽袍广袖…身着汉服的青年从你身边翩然走过,此时你会有种______之感,像是穿越了。兵马俑造型的雪糕不比普通雪糕更甜,但正如网友所言,“追着兵马俑吃着兵马俑造型的雪糕,有种穿越的感觉。”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的原因,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熟知并走近传统文化起决定作用。可是,很多令人_____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比如,一些品牌对于国潮的理解还停留在龙凤、图腾、繁体牢上,甚至从古代随意挑选一个物件并将其化作具体“符号”印在服饰上,就为自己打出国潮的噱头。这些______的产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更有基者,_______,把日韩风当成国潮范。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它代表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在潜意识中,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度诚的信仰,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自觉的传承。因此,国潮产品不能授机取巧,应落脚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更斯。
18.依次状填人定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忧如隔世 扑期迷离 矫揉造作 张冠李戴
B浮生若梦 眼花缭乱 矫揉造作 李代桃僵
C浮生若梦 扑期迷离 附庸风雅 李代桃僵
D忧如隔世 眼花缭乱 附庸风雅 张冠李戴
19.文中画波泡线的句子有语精,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的原因,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
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走近并熟知传统文化起决定作用。
B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
过时尚的形式走近并熟知传统文化。
C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刺追棒的原因,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
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熟知并走近传统文化。,
D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
过时尚的形式熟知并走近传统文化起决定作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小题,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筷子使用时间过长被污染。筷子每次经过提洗,都将在其表面留下裂痕,裂痕里就会藏污纳垢。使用时间越长,裂痕就越多,越深,①,大肠杆菌、金黄色葡简球首、幽门螺旋杆菌出现的概率越大。如果筷子上出现非木头本色的斑点,表明筷子已变质,( ),颜色发生变化,表示材质本身性质发生了变化。以上情况一旦出现,②。我们建议3到6个月更换一次。
正确清洗筷子可从以下儿个方面入手。首先,③。一些人吃完饭习惯把碗筷泡上水,过儿个小时再洗,这样最容易使细菌泛滥。筷子清洗后,应沥干水分,头朝上放进器皿中,同时,在100℃沸水中煮筷子10至15分钟消毒,每周一次即可。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出现弯曲、变形,是由于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
B.出现弯曲、变形,表示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
C.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会出现弯曲、变形
D.弯曲、变形的出现,表示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探索的足迹。可以说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探索史。当类人猿探索使用工具,直立行走,人类便诞生了;当人类尝试用图画记事时,文字便诞生了;当哥伦布勇敢地向未开辟的领域前行,美洲大陆被发现了:当牛顿探索苹果落地的奥秘时,伟大的科学定理被发现了…探索是万物的源泉,没有它的话,一切便会停滞不前,失了色彩。面对未知世界,要勇敢迈出第一步,无论前方是多么艰险,多么困苦,都要迈出这一步。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娄底市2022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古装影视作品中的工艺品,其功用主要不是供生活所需,现实中的工艺品则
不然。)
2.B(A项,“艺术化发展方向是行不通的”错误,原文为“艺术探究与生活化回
归…后者体现工艺的‘需要”:“只有…才…”说法绝对。C项,“如今传统
工艺的地位已经远超于工业化生产”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此依据。D项,强加因
果,“导致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工艺美术品”的原因并非是“人们对具有
生活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品的依赖度增加”。)
3.D(A项,是工艺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要求。B项,是提高工艺品质的途径。
C项,是对手工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D项,有实用性,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4.①首先引出话题,互联网时代我们依旧要思考:在当下,是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中
为什么使用工艺?②接着指出工艺制作的目的一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
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③然后再探寻传统工艺如何满足当代生活的需求、融入
生活,如何依靠创新转化来获得活力。④最后对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
提出期许。(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5.①工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工艺制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对美
好生活的需求。
②工艺不只是艺术品,从非遗的角度来说,回归生活才是最有力的传承。
③工艺美术的艺术审美性、生活装饰性是承载文化意义、传承美学精神的重要
方面。
④工艺美术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走入人的内心,体现出历史和时代价值。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
6.A(“反衬手法”错,此处为正衬。)
7.D[“这一点和楚国文学家屈原极其相似”错,根据原文“而这‘忧’中,蕴藉的则是
“心纬结而不解(屈原《九章·哀郢》)的人生况味”可知,此处是理解错误。
8.①“暖灯”指徐开垒先生,自“我”踏上文学征途,徐开垒先生就像灯一样为“我带
来光明和温暖,以它为题,表达了“我”对徐开垒先生的感激和赞美之情。(2分)
②“岁月深处的暖灯”用语富有文学色彩,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9.①文本一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选择了徐开垒先生写信指导“我”写作,婉
辞要求“我”不要给他买东西,鼓励“我”、温暖“我”的小事,这些选材来自真实的
生活,平凡而普通,但渗透着徐开垒先生给“我”的温暖及“我”对徐开垒先生的感
激之情,体现了“无味之味,是为至味”的散文特点。②文本一语言朴素、自然、真
实,即使是赞美徐开垒先生的话语“忠厚善良”“诚恳”“给我送来人间的光明和温
暖”也真诚、自然,不做作:语言也达到了“无味之味,是为至味”的境界。③“暖
灯”平凡普通,作者将徐开垒先生比做暖灯,在平常之物中蕴含着深切情意,令人
琢磨,可谓“无味之味,是为至味”。(每点2分)
10.C(原文标点符号为: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王薄,薄亦不
之奇也。密困乏,至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11.B(“麾下”可作敬辞。)
12.A(“表达了对自己犯罪的悔过之意”错,应为“表达了对黄君汉救助自己的感激
之意”。)
13.(1)黄君汉当即打开枷锁放他出狱。翟让于是逃到瓦岗,当了盗匪。(“破”“出”
“亡命”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通过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并游说其他的小股盗
匪,使他们都归顺了翟让。(“因”“画策”“下”各1分,句意1分。)
14.①出身不能决定命运。刘邦、项羽二人都是平民百姓出身,最后都做了帝王。
②分析国内形势,认为时机已至。君主昏庸,百姓怨愤,精锐官兵战死在辽东,
国家危机四伏,正是起事的好时机。③指明翟让优势,鼓励其起兵反隋。他夸
赞翟让有雄才大略,兵士和战马精锐,可以起兵消灭暴虐的国君,灭亡隋朝。
(每点1分)
15.D(用语“明白、朴实”错误,本诗用语较为含蓄,抒情达意时运用了借景抒情和象
征手法;“朴实”的语言特征指用语时没有过多的修辞和渲染,也没有华丽的辞
藻,本诗不符合此特征。)
16.本诗抒发了诗人被贬谪之后内心的孤寂和失落;(2分)年华老去,对名利和官场
的厌倦;(2分)还有人生失意、病体沉重、盛年已逝的悲伤和忧愁。(2分)
17.(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剪不断理还乱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及书写不规范均不得分)
18.D(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巨大变化的感慨。浮
生若梦: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此处是说身着汉服的青年从你身边走
过,带给人一种穿越到汉唐时代的感觉,而非强调人生短暂,所以应选“恍如隔
世”。眼花缭乱:眼晴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扑朔迷离:原指难辨雌
雄的兔子,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眼花
缭乱”偏重指主观感受十分复杂,一时分辨不清;“扑朔迷离”偏重指客观事情错
综复杂。此处是说“令人…”,所以是说人分辨不清,应选“眼花缭乱”。附庸
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土,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矫揉造作:把弯的弄
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此处形容有些产品只
是浅层次地理解传统文化,应选“附庸风雅”。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
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
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此处是说把日韩风
当成国潮范,强调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故选“张冠李戴”。)
19.B(画波浪线语句有三处语病:“之所以…的原因”重复,可去掉一个:“熟知并
走近”语序有误,应为“走近并熟知”;“关键是…起决定作用”句式杂糅,可去
掉“起决定作用”。)
20.画横线语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由问句“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答句
“就是在潜意识中,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自觉
的传承”组成。(2分)运用设问的修辞能提醒注意,引发读者思考“什么是文化
自觉、文化自信”,(2分)且有问有答,突出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含义,还能
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1分)
21.B(根据前后句可知,这几句都是先说筷子出现的表象,再指出出现这一表象的
原因,C项顺序反了,排除:根据前句“出现非木头本色的斑点”,可知,为了保持
句式一致,最好采用“出现…”句式,排除D项;根据上下句的后半句“表
示…”,为了保持句式一致,排除A项。)
22.示例:①所产生的细菌也会更多
②就不可继续使用(或“就应及时更换”)
③就餐完毕及时清洗(每处2分)
23.写作指导:材料引用屈原的名言指出“求索精神”,接着指出哪里有奥秘,哪里就
有人类探索的足迹,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探索史。并告诉我们无论前路多么艰
难,都要勇于探索。所以材料围绕“勇于探索”这一主题展开,写作时也要紧扣
这一主题,可思考“为什么需要探索精神”“怎样才能做到勇于探索”“如果缺乏
探索的勇气会怎样”等问题,结合一些相关名言、事例来论述。
立意: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勇于探索,创造新天地。
【参考译文】
隋场帝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逃亡后,前去投靠郝孝德,郝孝德不加礼遇。
后来又投奔王薄,王薄也不看重他。李密穷困潦倒,以至于削树皮充饥,躲藏在淮阳乡村里,隐姓埋名,收徒教书。
韦城人翟让在东都做法曹,犯了罪被判处死刑。监狱长黄君汉很赏识他的勇敢,夜里偷偷告诉翟让说:“翟法司,现在的天时人事您可能都清楚了,您怎能在狱中等死?”翟让十分惊喜,向黄君汉叩头拜谢说:“我翟让像是牢图里的猪,死活听黄曹主的命令。”黄君汉当即打开枷锁放他出狱。翟让于是逃到瓦岗,当了盗匪。李密从雍丘逃出后,往来于各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
李密观察各首领,只有翟让的实力最强大,于是通过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并游说其他的小股盗匪,使他们都归顺了翟让。翟让很高兴,逐渐亲近李密,和他谋划军事。李密便劝翟让说:“刘邦、项羽都从平民起家,做了帝王。现在,上有昏席的君主,下有怨愤的百姓,精锐官兵都战死在辽东,在这个时候,皇帝还到杨州、越州一带巡游,抛弃东都不顾,这也正与刘邦、项羽当年奋起的大好时机相似。以您的雄才大略,兵士和战马文如此精锐,横扫长安、洛阳二京,消灭暴虐的国君,灭亡隋朝是不困难的。”
翟让于是命令李密建立牙帐,独立统帅一部分军队,号称“蒲山公营”。李密治军严厉整肃,凡是向士兵下达号令,即使在盛夏,他们也像背负着霜雪一样时时寒栗而提高警惕。他自己也很勤俭朴素,得到的金银财宝全部颁发给部下,因此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力。他部下的士兵经常受到翟让部下士兵的凌辱,但因为平时纪律威严,不敢进行报复。
越王杨侗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和光禄少卿房则,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五千人讨伐李密。当时,东都的人都把李密当成因饥饿而抢粮的盗贼,是一群乌合之众,很容易攻破。刘长恭等人率兵打前锋,派河南讨捕使裘仁基等人率领所属士兵从汜水向西进发,从后面袭击李密,约定十一日在仓城南面会合。李密和翟让完全知道他们的计划。李密和翟让挑选强悍的士兵分成十队,命令四个队的士兵埋伏在横岭下等待裴仁基,六个队在石子河东岸排开阵势。刘长恭等人见李密的兵少,很轻视他。翟让先与官军交战,战况不利,李密指挥部下奋勇冲击。隋兵又饿又乏,被打得大败,刘长恭等人脱下官服,偷偷逃走才免于一死,逃回东都,士兵死了十分之五六。李密和翟让全部收缴了他们的物资装备和铠甲器械,声威大振。
翟让于是推举李密为领袖,尊李密为魏公。义宁元年(617年)二月庚子(十九日),设立坛场,李密即魏公位,改年号为元年,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