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拉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与表演,学生对我国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有一定了解,喜爱维吾尔族的歌曲和舞蹈。
2. 学生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依拉拉》,并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学会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
3.通过欣赏与歌曲表现环节,学生能用身势动作和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 学生 ( http: / / www. / )对音乐 ( http: / / k. / yinyue / " \t "_blank )的感受力、表现力及音乐创作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依拉拉》,并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学会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
2. 学生能用身势动作和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
课型:综合表演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器铃鼓若干、新疆帽子若干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初步感受新疆音乐
听赏《娃哈哈》,请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伴随音乐舞动。
(播放《娃哈哈》,并设计简单舞蹈动作如花腕等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通过花腕、移颈等动作引导学生说出新疆)
2、 到新疆去做客——欣赏歌曲《依拉拉》
1、认识美丽的新疆姑娘—古丽(出示身着新疆服装的小姑娘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来了一位美丽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古丽,她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你听,古丽就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依拉拉》)
2、来到美丽的新疆——揭示课题《依拉拉》
师:刚刚我们听到这首歌曲里面唱了些什么吗? 生:依拉拉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可真灵,伴随着反复出现的歌词“依拉拉”,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新疆。 “依拉拉”在新疆维吾尔族的语言当中是表示高兴和称赞的一句口号,歌曲的名字就叫做《依拉拉》,小朋友们你们也学一学维吾尔族人民高兴的样子,一起来说:“依拉拉”。(出示课题《依拉拉》)
3、感受动听的新疆歌曲
(1) 听音乐,找歌词
师:除了依拉拉,歌曲当中还有些哪些词语啊?你们看,这里有些歌词还不完整,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
教师范唱,出示歌词,将“辫子、眼睛、嘴巴”这些词语遮住,请学生填词。(填词过程中自然进行歌词的朗读,并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
第三次听歌曲,看看填的词语对吗?
(二)表现歌曲
(1)听歌曲,做动作
(第四次听歌曲,及时用手势和话语给予表扬;请做得好的同学戴上小花帽上台示范)
(2)听歌曲,学动作
(第五次听歌曲,学生自由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或是跟小老师学动作)
(3)学习新疆舞基本动作——花腕和移颈
师:掌声送给这么多的小朋友,有这样几个动作很能表现小朋友们高兴的心情,很多小朋友选择了它。来,学一学这几个动作(边做边唱)
(4)随音乐练习舞蹈动作。(第六次听歌曲)
4、学唱好听的新疆歌曲
(一)跟古丽一起学唱歌谱
师唱一句,生唱一句,老师用手势高低提醒学生旋律的音高,请学生模仿老师的表情和声音,注意调整学生的声音和表情
(二)摘葡萄游戏
将歌曲中重复出现三次的“依拉拉”旋律用葡萄图片遮住,让学生回忆旋律并唱出来,再依次将所有旋律遮住,考一考学生记忆歌谱的能力。
(三)模唱
学生轻声用“lu”和“la”哼唱歌曲旋律
(四)歌曲的艺术处理
5、认识古丽的好朋友——铃鼓演奏
(1) 认识铃鼓
听铃鼓的声音,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出示节奏 4/4 X X X X ‖ X X X — ‖)
(二)请学生练习并演奏
(三)演唱歌曲,请小鼓手为歌曲伴奏
戴上新疆帽,请学生上台男生拍击铃鼓为歌曲伴奏
6、与新疆小朋友大联欢——歌表演
部分学生扮演新疆小朋友上台演奏铃鼓和跳新疆舞、其他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
3、 课后小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向古丽和她的好朋友们说再见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把古丽以及她的好朋友请来我们长沙做客好吗?我们也肯定能成为热情好客的小主人用我们的歌声来欢迎她们对吗?让我们在好听的歌曲声中跟古丽说再见吧。
(在《娃哈哈》音乐声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