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长鼻子人音版 (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长鼻子人音版 (五线谱)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22 11: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第二册《长鼻子》教学设计
1、 指导思想
本课的设计围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两大理念来展开。
二、教学背景分析
我认为,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并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体验、探究、创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和音乐所塑造的动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形态有直接的关系;向学生渗透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2.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聆听音乐,感受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元素。
2.模仿:模仿老师、同伴的动作,参与歌曲的演唱和乐器的演奏。
3.探究: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演唱、律动等不同形式进行表达。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全分音符的时值,能准确拍出由以上节奏组成的节奏练习。
2.聆听《大象》、《小象》两首乐曲,感受两首曲子所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分别表现大象、小象笨拙、可爱的形象。从音乐元素出发,对比、分析两首作品的异同点。
3.学会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演唱和动作表现小象活泼可爱的形象,并学会用三角铁和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形态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音乐元素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2.引导学生唱出小象活泼可爱的样子。
五、设计思路
低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好奇心也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喜爱小动物,乐意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本课通过“三部曲”的设计来完成教学:
第一步:动作体验。一上课笔者就模仿小象的动作进教室,让他们在课堂上先玩起来,通过表演小象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情绪。然后从音乐元素入手,分析了解音乐表现的是小象这一音乐形象。对比的手法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接着接出示《大象》的音乐片段。在听完《小象》后,《大象》音乐的出现明显就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引导学生用体态来表现,动作和“小象”差别甚远,这样直观上就把大象、小象的形象区别开来了。
第二步:提炼音乐元素。引导学生着眼于音乐的速度、力度、演奏乐器等因素,把抽象的音乐元素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音乐形象的差异和音乐元素紧密相关,律动表演、节拍练习等,都是为更好的帮助体验、理解音乐。
第三步:演唱歌曲。借助视频的欣赏、体态动作的模仿、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等方法指导学生用活泼、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小象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听《小象》音乐表演小象活泼可爱的动作。设计三个小象标志性动作贯穿始终。 随音乐跟老师一起表演。 体验音乐,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二)听辨音的强弱 1.教师讲解声音的响与强,轻与弱的关系2.听辨强弱音的游戏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师在鼓上敲出强音时,抬高腿、举起双手走路;老师敲出弱音时,踮起脚尖,双手叉腰走路。 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强和弱的声音听老师的鼓声做出相应的动作。 让学生建立响即强,轻即弱的音乐术语概念。能准确、快速的听老师的指令完成动作的表演。
(三)欣赏乐曲小象 、大象 1.聆听《小象》音乐片段。导语:老师这里有两段音乐,请你用刚才强和弱的动作来表现。2.出示题目《小象》教师介绍乐曲《小象》3.听音乐表演小象活泼可爱的动作。设计三个小象标志性动作贯穿始终。4.激发趣味性表演教师引导:音乐表现了一群刚学会走路的小象,聚集在一起练习的情景!我刚才还听到音乐中有几头小象甩起鼻子,“GU GU”吹气在指挥大家要走整齐呢。设问:小象吹了几次气?5.进行趣味性表演6.设问:为什么大家刚才都用弱的动作来表现这段音乐?7.聆听《大象》音乐片段导入:哇,小象们的练习场面那么热闹,你们听把谁吸引来了?是小象呢?还是大象?为什么?8.总结音乐的特点9.认识“低音提琴”简单介绍并出示低音提琴图片 10.听音乐表演教师模仿学生创编的大象动作,及时表扬。11.节奏练习出示节奏,教师示范3\4XX X X| XX X 0 ||X - - | X - - || 听音乐,判断该用怎样的动作表现音乐。并用动作表现。学生创编小象的动作,并听音乐进行表演。听音乐,用扬起手臂的动作表示小象吹气,数出吹起次数。听音乐趣味表演小象:调皮的走路、吹气的样子等。学生回答。听音乐,思考并回答。——大象引导学生说出低沉、笨重、缓慢的感觉。认识并记住低音提琴和音色特点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大象。学生分辨哪条表现小象,哪条表现大象。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分别练习两条节奏学生合奏两条节奏 体验音乐的强弱对表现音乐形象的作用。表演的动作学生会模仿,也会根据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自主的创编。低段的孩子喜欢表现,也为促成儿童天性的充分展现。形成自主探究的个性化学习特色。从音乐元素的角度去理解音乐,明白音乐形象的塑造和音乐元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形象的感知十分准确,进一步提升要求,能用语言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继动作、语言表现音乐形象后,用音乐元素中的节奏再次表现。
(四)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1.导语:小朋友们把小象和大象的节奏合作的真不错,可是小象说:大象的动作那么慢吞吞的,它还是喜欢和小象一起玩。你们听,小象去哪儿了?2.教师声情并茂范唱歌曲。3.听音乐表演教师提要求:请你找个好朋友一起表演,看看哪对小象朋友最亲密。4.教师范唱歌曲设问:歌曲是几拍子的?5.出示歌曲曲谱,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引导学生看懂伴奏谱,巩固三角铁和双响筒的演奏方法。6.教师范唱。7.教师按节奏念歌词。8.歌词接龙:教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9.连唱第一段歌词教师:如果歌曲中没有休止符歌曲情绪会怎么样?10.学唱第二段歌词,钢琴伴奏,演奏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唱每句的“呦啰啰”部分。11.连唱两段歌词12.师生合作,表演歌曲要求:歌声、表情都要表现出小象们活泼、可爱、友好的样子。13.综合表现歌曲教师声情并茂,走进学生,参与表演唱。 欣赏歌曲视频,聆听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聆听并思考:小象和小象是怎样表达友好的?听音乐和好朋友一起自编动作表演。感受歌曲的三拍子韵律并做三拍子律动。学生听音乐为歌曲伴奏。学生轮流用打击乐器为老师伴奏。学生跟教师逐句念歌词。(1)学生接唱(心里默唱)每句的“呦啰啰”,注意休止符。(2)唱出声。学生比较有、无休止符的差别。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听音乐完整演唱歌曲两段歌词。听音乐和好朋友、老师,一起参与表演唱。演唱、表演、打击乐器伴奏。 抓住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激发兴趣,熟悉旋律。通过实践,体验、理解音乐要表达的友谊主题。强调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为歌曲的演唱做准备。抓住学生喜欢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心理,吸引并激发后半节课的学习积极性,在伴奏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歌曲,掌握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心里默唱时掌握音高、节奏,为下面的演唱做准备。第二段歌词的学唱,适当增加学习的难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以及形象化的语言启发,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演唱状态、正确的演唱方法、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小象们可爱的样子。
(五)课堂小结 1.引导、组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象”有了什么了解?2.结语:我们身边的小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有丰富的感情,他们之间也是相亲相爱的。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学生自由发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友谊,从而激发同伴间的友谊。
七:教学设计反思
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而是共同参与者,教师应该投入热情与学生共享音乐的欢乐。
该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应用教学内容的音乐特点,出了精心设计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突出“以生为本”,通过在示范表演中与学生参与互动、共同表现,为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表演和创作音乐的热情起了很好的催化作用。
学会音乐表现不仅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在音乐与情感上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赢得学生信任,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音乐什么共享的最好方式。
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发自内心的需求。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利用低段孩子的好奇心,喜欢的律动表演、打击乐器表演等音乐形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体验、探究、创新音乐,达到音乐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