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B版八下(Python)3.1词云图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B版八下(Python)3.1词云图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4-22 09:40:45

文档简介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47只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做在椅子上,手拿两只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的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重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的现实。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B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节 词云图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懂得什么是词云图 (2)掌握如何导入库(3)掌握生成词云图的相关代码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编写程序掌握导入库、设置分词和生成词云图的过程。 (2)通过生成的词云图不断完善代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的热情。 (2)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编程项目的创想。
重点 Wordcloud、imageio、jieba的使用
难点 Wordcloud、imageio、jieba的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语文课下课前,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同学们自选一篇课文并制作海报,要求突出课文中的关键词。第二天,李鸣看到小雪同学的作业是用词云图来展示的,主题鲜明,视觉上很有冲击力。李鸣惊叹地问小雪:“这篇课文那么多字,你是怎么统计词频并生成图片的 ”小雪大方分享道:“这是用Python的jieba 库和ordcloud库实现的,你也能学会。”(1)什么是词云图 (2)如何用Python开发自动生成词云图的程序 学生思考回答 从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问题思考。
任务探究 在网上搜索并打开“词云生成工具”,导入课文《载人飞船》,生成该文章的词云图。结合词频分析报告,和同学讨论:所生成的词云图是否正确地提取了文章的关键信息 学生动手,思考 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讲授新课 一、体验生成词云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图像,这种图像由大小不一的词语组成,这些词语由某-主题下海量文本中的高频词汇提取组成,这种图被称为词云图。词云图是大数据可视化的经典应用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过滤掉大量的无效信息,使得我们一眼扫过就能领略文本的主旨,通常用于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如图3-4所示)、舆情、用户评价等方面。二、导入库使用Python制作词云图,主要使用imageio、jieba、 wordcloud 三个库请回顾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尝试添加代码,导入生成词云图的相关库三、设置中文分词分词:原始的文本数据往往由完整的句子而非词语组成,因此制作词云图之前,我们需要将文本数据中的完整句子拆分成一个一个单独的词语。在英文中,可以依靠句子中的空格来划分词语,但是中文句子中的词语之间不存在空格,需要依靠语义来划分词语,因此难度较高。jieba 是目前Python中优秀的中文分词第三方库,它利用中文词库来确定汉字之间的关联概率,将汉字间概率大的组成词组,形成分词结果。四、生成词云图生成词云图需要依靠wordcloud库实现,wordcloud 库能在分析统计好词语出现次数的基础上生成词云图。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成中文词云图时,我们需要指定字体,否则无法自动生成中文词云图。将字体文件、词云图程序、图片文件、文本文件调整名称后,放人同一个文件夹中五、设置停用词观察已生成的词云图,判断是否正确地提取了文章的关键信息?设置词云图背景自定义的词云图背景为矩形,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求,将词云图的形状调整为自定义图案的形式。在导入背景图片时,需要使用imageio库。我们导人了一张飞船的图片,将词云图变成了飞船的轮廓(如图3-11、图3-12所示)。设置词云图背景。七、个性化设置 学生听讲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自主学习 请尝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作成一张关键词准确的词云图。 学生讨论完成任务 学生体验到了编程的快乐,更加喜欢编程。
课堂小结 第一节 词云图一、体验生成词云图二、导入库 三、设置中文分词四、生成词云图五、设置停用词六、设置词云图背景七、个性化设置
板书 第一节 词云图一、体验生成词云图二、导入库 三、设置中文分词四、生成词云图五、设置停用词六、设置词云图背景七、个性化设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注意:复制程序的时候,不要复制多余的空格,如果有空格,会显示字符不正确。运行将不成功。
文件夹要有字体文件,内容文件,图片文件
#导入第三方库
import wordcloud # 导入wordcloud库
import imageio # 导入imageio库
import jieba #导入jieba库
#设置分词
text = open("内容.txt",encoding='utf-8').read() #导入需要分析的文本内容
seg_generator = jieba.cut(text) #利用jieba对文本进行分词
seg_list = ' '.join(seg_generator) #在词与词之间加入空格
#生成词云
back_image = imageio.imread('spaceship.png') # 导入飞船图片
w = wordcloud.WordCloud(
font_path='SourceHanSans-Normal.otf', # 设置字体
background_color='white', # 设置背景颜色
mask=back_image, # 设置背景图片为飞船
stopwords=['的', '有', '在', '人', '了'],
)
w.generate(seg_list) # 生成词云图
w.to_file('白杨树.png')
print('词云图生成成功!')(共18张PPT)
第三章
第一节 词云图
粤教B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语文课下课前,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同学们自选一篇课文并制作海报,要求突出课文中的关键词。第二天,李鸣看到小雪同学的作业是用词云图来展示的,主题鲜明,视觉上很有冲击力。李鸣惊叹地问小雪:“这篇课文那么多字,你是怎么统计词频并生成图片的 ”小雪大方分享道:“这是用Python的jieba 库和ordcloud库实现的,你也能学会。”
(1)什么是词云图
(2)如何用Python开发自动生成词云图的程序





新知讲解
一、体验生成词云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图像,这种图像由大小不一的词语组成,这些词语由某-主题下海量文本中的高频词汇提取组成,这种图被称为词云图。词云图是大数据可视化的经典应用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过滤掉大量的无效信息,使得我们一眼扫过就能领略文本的主旨,通常用于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如图3-4所示)、舆情、用户评价等方面。
在网上搜索并打开“词云生成工具”,导入课文《载人飞船》,生成该文章的词云图。结合词频分析报告,和同学讨论:所生成的词云图是否正确地提取了文章的关键信息


任务探究


网上的词云图制作工具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在某些词云图工具制作的词云图中,有些无意义词语被着重展示了。如果要制作更加准确、可调整的词云图,可以使用Python及其相关的第三方库。Python 制作词云图建立在对原始文本处理的基础上,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导人库、导人文本、设置中文分词、根据分词生成词云图、个性化设置。


任务探究


请按照如下步骤尝试修改不完整的词云图的程序,生成个性化词云图。
新知讲解
二、导入库
使用Python制作词云图,主要使用imageio、jieba、 wordcloud 三个库
请回顾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尝试添加代码,导入生成词云图的相关库
库名 库的作用
jieba 中文分词
imageio 图片处理
wordcloud 构建词云图
新知讲解
三、设置中文分词
原始的文本数据往往由完整的句子而非词语组成,因此制作词云图之前,我们需要将文本数据中的完整句子拆分成一个一个单独的词语。


在英文中,可以依靠句子中的空格来划分词语,但是中文句子中的词语之间不存在空格,需要依靠语义来划分词语,因此难度较高。
jieba 是目前Python中优秀的中文分词第三方库,它利用中文词库来确定汉字之间的关联概率,将汉字间概率大的组成词组,形成分词结果。
新知讲解
三、设置中文分词
新知讲解
生成词云图需要依靠wordcloud库实现,wordcloud 库能在分析统计好词语出现次数的基础上生成词云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成中文词云图时,我们需要指定字体,否则无法自动生成中文词云图。
将字体文件、词云图程序、图片文件、文本文件调整名称后,放人同一个文件夹中
四、生成词云图
新知讲解
四、生成词云图
新知讲解
五、设置停用词
观察已生成的词云图,判断是否正确地提取了文章的关键信息?
新知讲解
五、设置停用词
新知讲解
六、设置词云图背景
自定义的词云图背景为矩形,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求,将词云图的形
状调整为自定义图案的形式。在导入背景图片时,需要使用imageio库。我们导人了一张飞船的图片,将词云图变成了飞船的轮廓(如图3-11、图3-12所示)。设置词云图背景。
新知讲解
七、个性化设置
词云图效果
参数 含义
font_ path 字体路径,需要展现什么字体就把该字体路径+后缀名写上,如: font_ path= '黑体.tft
width 输出的画布宽度,默认为400像素
height 输出的画布高度,默认为200像素
background_ color 背景颜色,如background_ color='white', 则设置背景颜色为白色
prefer_ horizontal 词语水平方向排版出现的频率,默认0.9
mask 如果参数为空,则使用二维遮罩绘制词云。如果mask非空,设置的宽高值将被忽略,遮罩形状被mask取代
stopwords 设置需要屏蔽的词,如果为空,则使用内置的STOPWORDS
课堂实践
请尝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纲要》制作成一张关键词准确的词云图。



课堂总结


第一节 词云图
一、体验生成词云图
二、导入库
三、设置中文分词
四、生成词云图
五、设置停用词
六、设置词云图背景
七、个性化设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第一章 发展环境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第二节 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第二章 指导方针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导向。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 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第三章 主要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第一节 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