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 课件(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2 09: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过秦论
选自 人教版
必修三第三单元
文面疏通
学生充分预习后,
教师随机就某一段
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提点其中重要知识点,并解答其他同学问题。
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请同学们快速重读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孝公 建立基业
2.诸君 称雄列国
3.始皇 统一六国
4.陈涉 以弱亡秦
5.(结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史 论
攻 守(得失)
1.内有雄心 力行改革 国策得宜
得 2.谋略高明 紧抓机遇
3.凭借武力 专制统治
失 1.弱民愚民
2. 仁义不施 而 势已异也
六国 秦国


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陈涉 秦朝
“与时偕行”
“与时俱化” 与时俱进
“与时俱新”
————蔡元培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后略)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此诗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怀古咏史论昔类诗文
创作意图判断
有无
把过往
与现在
联系在一起
(单纯感慨 ) (以史鉴今)
昔盛今衰 怀古伤今
人事沧桑 借古喻今
世事无常 借古讽今
“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之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 ————清 金圣叹 批
“贾生此文,犯了‘词肥意瘠’之病。”
————钱钟书《管锥编》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接受教训,学习经验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