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光究竟是什么?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牛顿 (1642-1727)
光是一种粒子
光是一种波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的形态。
麦克斯韦
赫兹
赫兹实验测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
你认为光要具有怎样的属性才能证明光是一种波 ?
干涉
衍射
多普勒效应
一、光的干涉
必要条件:
特点:有的地方振动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减弱;
且振动加强的地方与振动减弱的地方 出现。
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相间隔
课本:70页
两列振动完全相同的水波在空间相遇,我们观察到什么?
明暗相间的、
稳定的、
加强、削弱区域
光也是一种波,那么光产生干涉现象有什么特点?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现象;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振动加强点的位置:a(波峰)
振动减弱点的位置:b(波谷)
一、光的双缝干涉
光的双缝干涉——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金属挡板
反射镜
激光源
实验装置
1、为什么有的地方亮一些,有些地方暗一些?
三、杨氏双缝干涉的原理
(1)单缝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
(2)双缝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上,又照到双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单缝的作用是形成线光源
双缝屏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
一、双缝干涉
2、双缝干涉图样特点
单色激光束
屏
等间距
图样有何特征?
S1
S2
亮条纹的中心线
亮条纹的中心线
暗条纹的中心线
暗条纹的中心线
双缝
中央亮条纹
明暗相间
3、产生亮(暗)条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现象法判断:
亮纹:峰峰、谷谷相遇
暗纹:峰谷相遇
(1)条纹分布:
中间亮纹、两边对称排列
P
ΔS
S1
S2
P0 中央亮纹:Δs=0
P1 第一亮纹:Δs=λ
λ
P1 第一亮纹:Δs=λ
2λ
P2 第二亮纹:Δs=2λ
P2 第二亮纹:Δs=2λ
(光程差)波程差:
Δs= PS2-PS1
则 点的振动加强
(明条纹)
(3)条件法判断:
一、光的双缝干涉
(光程差)波程差:
Δs= QS2-QS1
则Q点的振动减弱
(暗条纹)
←第一暗纹:Δs=λ/2
←第一暗纹:Δs=λ/2
←第二暗纹:Δs=3λ/2
←第二暗纹:Δs=3λ/2
←第三暗纹:Δs=5λ/2
←第三暗纹:Δs=5λ/2
S1
S2
3λ/2
λ/2
5λ/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s =0.6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Hz和频率为f2=7.5×1014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隙,若实验环境中两种单色光的速度均为3×108 m/s,则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是以下哪种( )
A.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B.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C.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AD
练习1:
【解析】根据波的叠加的规律,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决定于光程差△s与波长的关系.
由c= f,可知两种单色光的波长: 1=c/f1=0.6 m; 2=c/f2=0.4 m,
与△s相比较得:
△s = 1=3 2/2,
则用f1光照射时,P点出现亮条纹,用f2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综上所述答案为:AD.
二、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关系
由于 d l ,运用几何知识,得
激光束
挡板
屏
d:双缝间距
l:挡板到屏的距离
而形成亮纹的条件:
则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为:
则亮纹到中心的距离:
一、双缝干涉
实验观察
4、条纹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双缝
S1
S2
屏幕
L
d
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第二亮条纹,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重做实验,其他条件不变时,则第二亮条纹的位置 ( )
A 仍在P处
B 在P点的上方
C 在P点的下方
D 将不存在亮条纹
C
练习2:
0
2
1
1
2
P
一、双缝干涉
5、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如何?
①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②中央为白色亮条纹;
③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
④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在外侧,紫光在内侧。
C
练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