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北京版必修四《茶馆》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北京版必修四《茶馆》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6 13:2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老舍(1899~1966) 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 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剧本有《茶馆》《龙须沟》。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
茶 馆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顽固派得势后,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剧情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老舍如是说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办法:(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此剧的写法是以人物带动故事。(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联续。这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据。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演员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联贯下来的,虽然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三)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这样的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茶馆》
人 物 众 生 相三幕话剧人物
王利发 -- 男。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 就做了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唐铁嘴 - 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松二爷 -- 男。三十来岁。胆小而爱说话。
常四爷 -- 男。三十来岁。松二爷的好友,都是裕泰的主顾。正直,体格好。
李 三男。三十多岁。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刘麻子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宋恩子 -- 男。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吴祥子 -- 男。二十多岁。宋恩子的同事。
康顺子 女。。康六的女儿。被卖给庞太监为妻。
王淑芬 -- 女。四十来岁。王利发掌柜的妻。
巡 警 -- 男。二十多岁。
报 童 -- 男。十六岁。
康大力  男。十二岁。庞太监买来的义子,后 与康顺子相依为命。
老 林 -- 男。三十多岁。逃兵。
老 陈 -- 男。三十岁。逃兵。老林的把弟?
崔久峰 -- 男。四十多岁。作过国会议员,后来修道,住在 裕泰附设的公寓里。
军 官 -- 男。三十岁。
茶客若干人,都是男的。
茶房一两个,都是男的。
难民数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兵三、五人,都是男的。
公寓住客数人,都是男的。
压大令的兵七人,都是男的。
?
?
1李三的抱怨 2军警的敲诈。
3超级骗子唐铁嘴租房。
4“铁杆庄稼”常四爷送菜,松二爷贺喜。。
5特务的敲诈。
6刘麻子的生意。(大兵买妻)
7康顺子求工。8崔九峰的绝望。
9特务抓逃兵.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算命骗人的相士。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 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阿里斯托芬 喜剧 /财神
法国 17世纪古典主义 莫里哀 /伪君子
/悭吝人/
德国 18世纪 歌德诗剧/浮士德
习勒 《阴谋与爱情》
挪威 19 世纪易卜生《玩偶之家》
外国戏剧俄国 俄国 果戈里(1819~1852)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契河夫 (l860~1904)《伊凡诺夫》《海鸥》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英国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麦克百
李耳王 奥塞罗
著名悲剧 著名喜剧
19----20世纪萧伯纳 《巴巴拉少校》
古印度 迦梨陀娑 《沙恭达罗》中国现代戏剧郭沫若 王昭君//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蔡文姬/武则天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北京人>//明朗的天/ 胆剑篇//王昭君
田汉 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关汉卿/文成公主
夏衍 上海屋檐下/秋瑾转//法西斯细菌/
芳草天涯// 改编:祝福/林家铺子
老舍 茶馆/龙须沟贺敬之 丁毅 白毛女
陈百尘 讽刺喜剧:升官图/
历史剧; 大风歌
洪深 赵阎王/农村三步曲
沈西蒙 :霓虹灯下的哨兵
梅少山 洪湖赤卫队
阎肃 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