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步步高二轮复习: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3)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2011步步高二轮复习: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5 16: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三)
[推荐时间:40分钟=15分钟(语基+默写)+25分钟(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粗犷(kuánɡ)     镌刻(juān)
量体裁衣(liànɡ) 卷帙浩繁(zhì)
B.埋怨(mán) 载体(zài)
暴殄天物(tiǎn) 戛然而止(jiá)
C.宝藏(zànɡ) 应届(yìnɡ)
恪守不渝(kè) 擢发难数(zhuó)
D.熨帖(yùn) 熟稔(rěn)]
相形见绌(chù) 徇私枉法(xùn)
2.(2010年岳阳高三教学质量)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最近自费出国留学又升温,工商部门提醒莘莘学子和家长:中介陷井多,眼睛要擦亮。
B.与人间世事变换、朝代更叠一样,罗布泊也经历了几荣几衰,曾经的浩瀚大湖如今变成了茫茫沙海。
C.旗舰店是竞争加剧的市场经济时代的产物,对促进连锁经营、树立品牌形象均大有益处,而且也是企业拓展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D.少小观潮江海上,常常壮怀激烈,暇想着未来;晚岁观潮,则大多回头审视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着多圻的命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全国食品安全整顿活动自全面开展以来,各部门深入系统地分析典型案例和当前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了对各类案件的查处力度。
B.仅仅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无法让农村真正富裕起来,农村要真正富裕,最终离不开城市的帮助,这是中央今年特别重视城乡统筹的重要原因。
C.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
D.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二、名句名篇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扶摇可接;东隅已逝,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三、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
(2010年衡阳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作为符号的丧家狗(节选)
北大教授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这一惹眼词汇,引起热烈争论。不管是否懂《论语》,不管是否读《丧家狗》,以骂李零为卫道者有之,以骂儒家为捍卫自由者有之。
事实上,这种把孔子双重符号化的结果,便是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而在各自的符号泡沫中进行言辞争执。以至于“丧家狗”也成为一个符号,标出崇儒与反儒两种立场。而“丧家狗”的说法,不但解构了孔子作为“至圣”的形象,甚至解构了“先师”的价值,乃至把他降格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公共知识分子。
李零在自序中这样概括孔子形象:“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在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曾经被文学家披上“素王”的华衮,被专制皇帝戴上“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危冠,被康有为和孔教会推上“教主”的宝座,被冯友兰等哲学史家“祛魅”为“老教师匠”,到了李零的笔下,孔子被褪去一切神秘性、神圣性,变得时髦如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如果仅此而已,尚不引人注意,李零接着又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在现在的那些“怀抱理想”,却“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之中,恐怕没有太多的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丧家狗”这样一个“桂冠”。任何一个词语,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语义环境中彰显其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语境的变化,词语的语义也会产生变化。比如《论语·公冶长》里面,孔子赞扬宁武子,说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并评价他:“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愚不可及”一词的源头。今天如果有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夸某人“愚不可及”,肯定要挨嘴巴。
孔子一生,心怀周政,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其道不彰,退而修六经。他的很多言论和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成为汉语人共同的思想源头。从这一角度来看,孔子即便不是孔庙中皇冠龙衣的孔子,不是教堂里神圣无比的孔子,但其圣贤先师的地位,却是无可否认的。
解《论语》之书,起名为“丧家狗”,到底是为“丧家狗”一词正名,还是矮化孔子,一目了然。如果解《圣经》的,因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就理直气壮地起一个《死囚犯》的书名,解佛经的,因为佛陀四方行乞,便来一个《老乞丐》的书名,无论如何,都是解构过度。
6.下列对文章的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邦无道则愚”中的“愚”是指装傻充愣,与“邦有道则知”的“知”正好相对。
B.“愚不可及”一词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继承了孔子彼时彼地的思想内涵。
C.在孔子眼中,“邦无道则愚”的境界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D.孔子评价宁武子的典故告诉我们,时至今日,李零所言的“丧家狗”已不再是本原面目。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今天,孔子直接引发了崇儒和反儒两种立场之争。
B.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这说明人们把孔子符号化了。
C.以李零为代表,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知识分子均认同孔子是他们的鼻祖。
D.孔子已经被褪去神秘性、神圣性,被重新定位为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8.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的依据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B 4.B 
5.(1)死当结草 (2)倚南窗以寄傲 (3)北海虽赊 桑榆非晚
6.B 7.B 
8.(1)孔子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但他不是圣,只是人,且出身卑微。(2)孔子四处游说,唇焦舌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3)孔子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的百姓。如他那般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