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当代诗两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当代诗两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6 13: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28分 每题4分)
1.下边诗节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B.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C.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D.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物化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通过作者精心的构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乡愁”广泛而深刻的内涵。
B、这首诗的语言精练,用字不多,但字字传情。正是由于这种个性化浓郁的语言,使全诗读来琅琅上口,真切感人。
C、诗歌的结构安排巧妙,从形式上看,全诗采用四节相似的结构,具有很强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诗歌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愿望,希望海峡两岸同胞们早日相见。
D、诗歌风格沉郁,让人感动,但感情基调不高,缺乏豪情壮志。
3.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C.运用反衬,也更引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4、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具有结构美的特点,整齐中有变化,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均衡对称,又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
B、这首诗体现了音乐美的特点,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里头)”四次重复,使全诗舒缓、柔美而略带哀伤。
C、这首诗具有语言美的特点,语言质朴,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D、这首诗的尾韵,除“头”字是有规律的重复以外,其他如:“墓”、“峡”并不押韵,因而音乐美的特点被冲淡了。
5、这首诗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排比 C、夸张 D、对偶
6.下面思乡古诗出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月夜忆舍弟》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错 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青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注:跫(qióng)音:脚步声。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其实是“你”知道“我不是归人,是过客”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C.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D.“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二、判断正误(27分,每题3分)
8.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他的一首代表作。( )
A、正确 B、错误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
A、正确 B、错误
10.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和平同一的愿望。( )
A、正确 B、错误
11.余光中的《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具体的形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现其乡愁,它们既单纯又丰富,诱发了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
A、正确 B、错误
12.这首诗中用了四个关键意象,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最后一个意象联结的是故乡情。( )
A、正确 B、错误
13.诗人用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既单纯又内涵丰富的形象,来比喻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时段和空间的乡愁。( )
A、正确 B、错误
14.诗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里)”的四次重复,加之四节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
A、正确 B、错误
15.诗的最后一节可有可无,如果去掉最后一诗节,全诗内容也完整。( )
A、正确 B、错误
16.本诗构思精巧,意象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画面美,节奏具有音乐美,结构整齐,具有建筑美。全诗以深刻而鲜明的主题,新颖而独创的形象,精巧绝妙的构思和完美的表现形式,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
A、正确 B、错误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5分 每题3分)
阅读(一)
阅读《乡愁》一诗,完成下列练习。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甲/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乙/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7.诗中甲、乙两处是诗句的位置,下面选填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
B、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C、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D、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
18.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有浓郁的抒彩。在朴素、平淡的描写中处处流露出诗人寂寞而愤慨的情怀。
B.这首诗富有韵律美。全诗四节,每节四句,节拍一致,句式整齐,长短相同,节奏匀称,反复回环又富于变化,读起来娓娓动听。
C.这首诗高度而又凝练地反映生活。全诗不到百字,就把诗人从小到大的思母、思妻、思乡之苦凝结于诗中。
D.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诗人这么多年梦牵魂萦的苦恋,竟然通过小小的物体得以具体生动地反映出来。
19.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
A、正确 B、错误
20.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 
A、正确 B、错误
21.这首诗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
A、正确 B、错误
22.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但诗的外形不整齐,没有给我们以整齐之美。( )
A、正确 B、错误
  ?23.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
A、正确 B、错误
24.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和平同一的愿望。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成又画龙点睛,乡愁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
A、正确 B、错误
阅读 (二)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25.席慕容的《乡愁》共三节七行,非常短小,但却别出心裁,诗意隽永。把乡愁写得缠绵悱恻,令人感叹不已。全诗共用了三个画面来表达乡愁。( )
A、正确 B、错误
26.“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这两句比喻都很贴切,但第二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最精彩,因为它极为形象地道出了乡愁的特征:乡愁不会衰老,却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浓。( )
A、正确 B、错误
27.席慕蓉的《乡愁》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节,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 )
A、正确 B、错误
28. 席慕蓉的《乡愁》与余光中的《乡愁》都写乡愁,主题一样,但余光中的《乡愁》选用恰当的意象表现乡愁和对祖国的无限眷念之情,而席慕蓉的《乡愁》则没有。( )
A、正确 B、错误
29.余光中的《乡愁》采用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而席慕容的《乡愁》以新奇的比喻,显示诗人超凡的想象力,缠绵的情思表现了女诗人所特有的细腻。( )
A、正确 B、错误
阅读(三)
新月
?????????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30.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之事,“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故乡( )
A、正确 B、错误
31.这首诗中押韵的字是船、山、天、岸,这首诗抒写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