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想北平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想北平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6 13: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36分 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揭露 披露 暴露 露头 露头角 抛头露面
B、背景 脊背 背时 背负 背黑锅 背井离乡
C、粘贴 粘连 鲇鱼 谵语 粘合剂 瞻前顾后
D、菜圃 黄埔 溥仪 杜甫 浦东区 辅车相依
2.下列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建筑 僻静 健康 菜摊子 采菊东蓠
B、辜负 积凑 既使 太极拳 枝枝节节
C、印象 清福 欧州 陶然亭 风景名圣
D、咖啡 空旷 杜鹃 什刹海 以此类推
3.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2)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 太旷。
(3)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 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A、何况 不免 空闲 B、况且 未免 清闲 C、何况 不免 清闲 D、况且 未免 空闲
4.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最近几年,百姓的收入增长了不少,可是与房价的增长速度相比,那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B、有几家院墙上爬着些藤蔓植物,这时抽出点芽,看上去就绒绒的,包着些枝枝节节。
C、无论望京的韩国群落形成怎样的规模,思乡之情总是难以驱散,慎荣树说,自己将来或许会叶落归根,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D、中国足球似乎与“打平即出线”有着不可名状的缘分,但往往被痛宰的结果已经成为中国足球血泪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下列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B、在我想作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C、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D、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B、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C、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D、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摘得头筹,成为盐城的“民间国宝”。
7.下列各项中与语段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A、这不但是对不住我自己,也是辜负了北平。
B、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C、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
D、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
8.在下面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排序最合理的一组是( )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___________。一群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①两岸一望无垠的是草原 ②两岸,草原一望无际 ③绿色的波浪逶迤着而去 ④像波浪一样逶迤着的是绿色 ⑤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的还是绿色 ⑥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
B.老舍夸北平之所以没有将其名胜古迹一一道道,是因为“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C.“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这是因为巴黎“太热闹”。
D.北平最接近自然的地方是因为它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也是让喜爱花草热爱生活的老舍情有独钟的地方。
E.北平是老舍刻骨铭心爱着的城市。爱得太深,却说不出来了。情到深处,言语也是苍白无力的。
二、判断正误(20分,每题4分)
10.老舍,满族,北京人。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享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 )
A、正确 B、错误
11. 文章在写自己对北平的爱时,作者先把自己对于母亲的爱与对北平的爱作对比,使人感受到作者对北平的爱也和对母亲的爱一样的深沉。 ( )
A、正确 B、错误
12. 作者将对北平的爱与“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进行类比,说明这种爱都是充满审美愉悦的,间接而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爱的又一层含义。( )
A、正确 B、错误
13. 作者在巴黎时需要咖啡与酒,而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因为巴黎是安静的,令人疲乏,需要咖啡来刺激;而北平给人的感受是安适的,动中有静,因此茶的温和比较适合。 ( )
A、正确 B、错误
14. 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点明题意;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 )
A、正确 B、错误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4分 每题4分)
阅读(一)
①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②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5.“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写出北平城市布局得当的特点。 ( )
A、正确 B、错误
16.文中“天下第一”是指北平“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
A、正确 B、错误
17.段写了北平的古物、花、果、蔬菜多,十分吸引人。重点突出了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的特点。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 ( )
A、正确 B、错误
18.“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 ( )
A、正确 B、错误
19.“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句中的“花草”和“草花”意思一样。 ( )
A、正确 B、错误
20.文章夸北平的好多处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夸北平的自然时,就是小小的果子,也注意运用了对比。 ( )
A、正确 B、错误
21.作者夸北平的好,主要是拿世界有名的都城巴黎与北平作对比。
A、正确 B、错误 ( )
阅读(二)
炊烟
赵丰
⑴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⑵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村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炊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屋的上空,拥抱那乳白色的晨雾。农人们扛着锄、吆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狗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缕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巢,农人们荷锄而归。
⑶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间生活,不然《 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⑷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对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惯了鸡鸭畜禽的屎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踏实和舒适。
⑸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野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⑹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玷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⑺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22.作者在第⑶段中提到《桃花源记》是为了强调《桃花源记》中没有写炊烟是不对的,是不完整的乡村。( )
A、正确 B、错误
23.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而在第⑷段中写了城里人的生活,是为了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 )
A、正确 B、错误
24.作者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
A、正确 B、错误
25.在第⑵段中,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