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第11课
古 代 战 争 与
地 域 文 化 的 演 变
时期 战争主体 战争类型 代表
古代史 农耕文明 借口宗教的扩张 十字军东征(未涉及)
扩张 亚历山大远征
阶级斗争 马卡比起义、奴隶/农民起义
游牧民族 迁徙扩张 蒙古西征
近现代史 资产阶级与旧阶级 革命与斗争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
殖民者 与 被殖民者 殖民战争 殖民掠夺、殖民统治战争
利益分配战争(一战)
民族民主运动 美洲独立斗争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民族民主运动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法西斯国家与 反法西斯国家 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无产阶级与 其他反动势力 早期工人运动 早期工人运动(未涉及)
革命与斗争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未涉及)
成吉思汗
亚历山大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今天我们以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为例,学习了解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亚历山大远征
与“希腊化时代”
壹
【自主学习】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经过。
前336年秋,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召开希腊同盟大会,领导对波斯的复仇战争。
前335年,亚历山大亲自率军出征马其顿北部的色雷斯。
底比斯把亚历山大阵亡的谣言看作机遇,杀死留驻的马其顿官员,围攻马其顿军。亚历山大迅速赶回,彻底摧毁底比斯城市,居民被卖为奴。
前334年,波斯边疆省份的3位总督率军,在格拉尼库斯河与亚历山大正面交战。
前333年,亚历山大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
前333年11月,亚历山大面对波斯王大流士的优势兵力,在伊苏斯城附近和波斯军队发生了激战。
前332年,继续向南征服地中海沿岸港口。许多腓尼基城市不战而降,只有推罗凭借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进行坚决抵抗。经过7个月的艰难围攻才攻克。城破后,推罗居民遭到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前332年冬,亚历山大由腓尼基南下,征服加沙,侵入埃及。波斯驻埃及总督主动投降。亚历山大为了表示对埃及神祗的尊崇,穿越茫茫沙漠前往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进行了一次极其隆重的拜谒。途中,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一座城市,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
前331年,亚历山大在埃及补充了自己的军队以后,北上向波斯腹地进发,经过巴勒斯坦、叙利亚,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
前330年,亚历山大继续向东推进,占领了巴比伦。为了笼络人心,像在埃及一样,亚历山大对巴比伦神祗也表示尊崇,特令修复主神马都克的庙宇。
不久,他又侵占了波斯首都苏萨和波斯波利斯,深入到波斯帝国的腹地。亚历山大在此进行了惊人的掳掠,洗劫了苏萨和波斯波利斯的王宫,夺得无数金银和财宝。
此后,亚历山大移兵北上,占领了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并来到了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地区。
在征服波斯东部后,为了慑服东方的反抗,他继续兴师北方,转战于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新的城市。
前329年,亚历山大经过乌浒河(今阿姆河),来到了粟特。
在征服了整个波斯后,他征服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入南亚次大陆。进军到印度河以东的海达斯佩斯河,击溃了前来抗击的印度军队。
接着,亚历山大企图继续深入印度的心脏地带,但疲于长期紧张作战的士兵,由于对印度的气候不适应和军中瘟疫流行,开始拒绝前进,要求回家。迫使亚历山大开始西归。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积极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企图进一步征服地中海西部和南部地区 。但在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突然病倒去世。
亚历山大并未留下帝位的合法继承者,前301年,三位斗争胜利者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
《选择性必修三》: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作为殖民者,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河口,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宫(公共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
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 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险家提供的资料,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另外,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如过去一样,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探究学习】亚历山大及其继任者统治时期,近中东地区迎来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交流,史称“希腊化时代”,结合材料,概括希腊化世界的文化面貌。
①民族交融
②生活方式改变
③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④公学兴盛
⑤文化交流,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⑦广大乡村的普通民众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⑥西亚、北非文化依旧有重要影响
材料一:希腊化世界的文化面貌:民族交融;生活方式改变;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公学兴盛;文化交流,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西亚、北非文化依旧有重要影响;广大乡村的普通民众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材料二:《选择性必修三》: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材料三:杨凤霞《史海探微》: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是埃及的征服者,而实际上却是埃及的君主制征服了希腊人,“法老体系贯穿整个托勒密时期”。西亚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也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君主专制政体。
材料四: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探究学习】结合希腊化世界的文化发展面貌和亚历山大及其继任者的统治策略,指出 “希腊化文化 ”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材料四,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希腊化文化是一种多元开放的混合型文化
促进了语言文字的传播
基督教的形成吸收了东方宗教的因素,最终逐渐发展成世界性的宗教
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蒙 古 西 征
与东西方交流
贰
时间 征服活动
一 1218年
二 灭金后
三 13C中叶
灭掉花刺子模,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
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的《马可·波罗行纪》……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同一时期,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
蒙古西征还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人汉族和蒙古族。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赵晓耕、时晨《壁垒的破除:蒙古西征与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面对诸多被屠戮、被焚烧的城市,教皇的影响力开始下降……大量的基督教信徒与教士被杀,说明信仰不能保护他们……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的价值和意义,并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命运问题……
巴格达近百万军民被屠杀,末代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马活活踩死,阿巴斯王朝覆灭,伊斯兰教的中心转移到埃及,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被视为伊斯兰世界最后的捍卫者。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指出蒙古西征对中国、游牧世界、欧洲、西亚伊斯兰世界 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①对中国: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了边疆、内地管理一体化的趋势。
②对游牧世界:各游牧民族迅速农耕化、封建化,并融入各地区。
③对欧洲:受到极大震撼;激发了探索东方的热情;打击了教会的通知;推动了人文主义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对西亚:伊斯兰文明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但后来逐渐恢复并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古 代 的 阶 级 对 抗
与 文 化 交 锋
叁
反抗者 代表
奴隶 西西里奴隶起义……
农民 陈胜吴广起义……
市民 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统治阶级内部 八王之乱、靖难之役……
被压迫民族 马卡比起义……
【探究学习】列举古代的阶级对抗,并指出其对文化的影响。
材料一:奴隶的反抗:《纲要(下)》西西里奴隶起义:在罗马共和国扩张过程中,大批战俘和居民被卖为奴隶,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奴隶分布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毫无权利,受到主人的残酷剥削。西西里奴隶主达摩披洛斯甚至不给奴隶提供最基本的食物。约公元前136年,奴隶们起而暴动,杀死了达摩披洛斯和其他臭名昭著的奴隶主,攻占了西西里的一些重要城市,建立政权。罗马政府派出大量军队,镇压了起义。但奴隶的反抗并未被扑灭。公元前104 年,西西里第二次爆发了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意大利半岛中部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起义者坚持两年,纵横意大利南北,一度威胁到罗马城。虽然这些起义最后都被镇压,但冲击了奴隶制,深刻影响了罗马历史发展进程。
冲击了奴隶制,造成对罗马信仰的动摇,基督教在罗马逐渐兴起
反抗者 代表
奴隶 西西里奴隶起义……
农民 陈胜吴广起义……
市民 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统治阶级内部 八王之乱、靖难之役……
被压迫民族 马卡比起义……
【探究学习】列举古代的阶级对抗,并指出其对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农民的反抗:陈胜吴广起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成为历代封建农民起义的标志性口号,
皇权理论受到冲击。
反抗者 代表
奴隶 西西里奴隶起义……
农民 陈胜吴广起义……
市民 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统治阶级内部 八王之乱、靖难之役……
被压迫民族 马卡比起义……
【探究学习】列举古代的阶级对抗,并指出其对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市民的反抗: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它的毛纺织业发达,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此后,琅城居民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两百多年。
城市自治,推动了工商业、大学、市民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世纪迎来黑暗中的曙光。
反抗者 代表
奴隶 西西里奴隶起义……
农民 陈胜吴广起义……
市民 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统治阶级内部 八王之乱、靖难之役……
被压迫民族 马卡比起义……
【探究学习】列举古代的阶级对抗,并指出其对文化的影响。
材料四:统治阶级内乱: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八王之乱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会风气的畸变,造成了秩序的崩溃,把所有的人推向动乱的深渊,给社会带来深重而又长久的灾难。
严重破坏中原文化;迫使北人南迁,中原文化得到传承;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形成了独特的南北朝世家文化
反抗者 代表
奴隶 西西里奴隶起义……
农民 陈胜吴广起义……
市民 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统治阶级内部 八王之乱、靖难之役……
被压迫民族 马卡比起义……
【探究学习】列举古代的阶级对抗,并指出其对文化的影响。
材料五:被压迫民族的反抗:马卡比起义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被塞琉古王国占领。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推行希腊化政策,向当地的犹太人征收重税,引起犹太人的强烈不满。公元前168年,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起义,以灵活的战术与塞琉古周旋,同时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与罗马结成同盟。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基本贏得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
民族文化得以薪火传承、或遭到践踏毁灭
战争
东西方交流
农耕文明的扩张:亚历山大东征
游牧世界的冲击:蒙古西征
希腊化时代
【课堂小结】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两位欧洲传教士、马可·波罗、列班·扫马);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大批移民由西向东迁,进人中国中原地区) ;亚欧内陆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各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改变。
民族交融;生活方式改变;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公学兴盛;文化交流,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西亚、北非文化依旧有重要影响;广大乡村的普通民众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文 化 交 锋
尽管战争带来的文化交流可能极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我们要清楚,文化的交流也有和平的方式。
战争的本质是政治的延续,文化交流仅是客观上的结果之一。而这样的文化交流,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
战争主体 战争类型 代表
农耕文明 借口宗教的扩张 十字军东征(未涉及)
扩张 亚历山大远征
阶级斗争 马卡比起义、奴隶/农民起义……
游牧民族 迁徙扩张 蒙古西征
1.从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帝国起至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消灭残存的托勒密王国,在近300年期间,自地中海至中亚的广袤疆域经历了希腊化的时代。对希腊化文明在政治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亚历山大在东征中摒弃东方君主的绝对权威
B.结合马其顿与东方王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政体
C.希腊化文明是希腊古典文明的衰落与延伸扩展
D.希腊化文明中的社会政治结构绝对整齐划一
B
2.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
A.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
B.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发展
C.维护帝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