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时期 战争主体 战争类型 代表
古代史 农耕文明 借口宗教的扩张 十字军东征(未涉及)
扩张 亚历山大远征
阶级斗争 马卡比起义、奴隶/农民起义
游牧民族 迁徙扩张 蒙古西征
近现代史 资产阶级与旧阶级 革命与斗争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
殖民者 与 被殖民者 殖民战争 殖民掠夺、殖民统治战争
现代史 利益分配战争(一战)
现代史 民族民主运动 美洲独立斗争
近现代史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民族民主运动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法西斯国家与 反法西斯国家 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无产阶级与 其他反动势力 早期工人运动 早期工人运动(未涉及)
革命与斗争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未涉及)
独 立 战 争 后 的
美国文化
壹
在十三州殖民地的建立过程中,有大批欧洲移民涌向这里……在这些移民中,除了少数地主贵族、特权商人和资产阶级之外,大部分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破产的手工业者、小商贩以及在政治、宗教上受迫害的新教徒。
——王荣堂《世界近代史》
印第安人
黑人
白
人
人
混血
印
第
安
1620年102名清教徒在乘“五月花”号赴北美途中签署《五月花号公约》: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公民自治团体。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和平等法律、法规、条令、宪章与公职,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自主学习】阅读书本,了解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独立战争后 标志
政治文化
文化符号
黑暗
种族形态 (提示:第八课)
1776年《独立宣言》
1787年的联邦宪法,联邦制共和国;
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自由女神像
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
【探究思考】哪些因素推动了美国文化的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来自底层人民的勤俭务实、注重个体和创造精神
清教因素:注重个人信仰,独立思考
殖民因素:带有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并呈现多元化特征
自治、民主、法治等启蒙思想
移民社会
独 立 战 争 后 的
拉丁美洲文化
贰
美国 拉丁美洲
独立战争后 标志
政治文化
文化符号
黑暗
种族形态
1776年《独立宣言》
1787年的联邦宪法,联邦制共和国;
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自由女神像
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
【自主学习】结合材料与教材,了解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文化特点。
【探究思考】美国和拉丁美洲政治文化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同?
拉美独立运动
考迪罗主义
拉丁舞、天主教、图腾
种族压迫与歧视
阶层示意图 巴西基督山 印第安图腾 拉丁舞
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天主教相对保守,奉行权威
考迪罗(Caudillo),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在西班牙语里原意是首领、头领。最早产生于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的时期,那时涌现出一批军事领袖,他们为拉美各国的独立做出了贡献。独立后,他们大权在握,实行专制统治,成为第一代“考迪罗”。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
移民社会
混血社会
独立运动过程中军人专政
拿 破 仑 战 争 后
欧 洲 文 化 的 重 构
叁
拿破仑每征服一个国家,便开始着手革除它们的旧制度,并建立新的制度,如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的财产,对其进行拍卖;剥夺教堂、寺院征收各种捐税的权利,取消贵族僧侣的特权;废除徭役、贡赋等封建义务;宣布公民平等、信仰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甚至在新建的国家制度里按照法国的模式制定宪法、成立政府和议会。
——窦国庆《大国突围历史上大国突破困境的战略及其现实借鉴》
【思考】拿破仑战争革除旧制度和建立的新制度分别是什么?其影响是什么
摧毁封建和教会特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传播了民主、平等、自由、法治思想。
激起了欧洲各地区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
十二月党人基本上都是贵族,又大多是青年军官……一些军官自称是“1812年的产儿”,他们参加对拿破仑的远征时,到过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亲自体验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们认为俄国的沙皇制度和封建农奴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于沛《斯拉夫文明》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1806年普鲁士在对法战争中的彻底失败以及由于战争而带来的财政上和经济上的崩溃等,都充分暴露了这个封建农奴制国家的腐朽……1807年颁布的《十月敕令》规定,从1810年圣马丁节起废除一切庄园的农奴制,解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保障其人身自由。——邢来顺 《德国精神》
1848年3月,奥地利、普鲁士等邦国相继爆发革命,成立自由资产阶级政府,进行立宪会议选举。6月法兰克福国民会议被解散,革命失败,但仍然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并打击了封建势力。——李伟民《法学辞海》
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大俄罗斯人的特权地位,对少数民族实行压迫和岐视政策,摧残他们的传统文化,严格限制他们的语言发展,使他们变得落后和愚昧无知,竭力使他们俄罗斯化……认为他们都是落后的“异族人”,诸如把波兰人叫做波兰棒子”……表现出了大俄罗斯民族的极端傲慢态度。
——摘编自赵常庆《苏联民族问题研究》
1830年11月,处于沙俄残暴统治下的波兰人民,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并在华沙建立了独立政权。1831年9月,由于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华沙陷落,起义失败。肖邦在《g小调叙事曲》中借题发挥,表现了对这次起义失败的悲愤情绪。这首叙事曲和密茨凯维支的诗一样,起着鼓舞波兰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斗志的作用,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德意志
拿破仑战争
波兰
俄国
“十二月党人起义”
起义
改革与统一
启蒙思想
民法典
反对封建专制
争取民族解放
争取民族统一
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传播了民主、平等、自由、法治思想。
激起了欧洲各地区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
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肆
材料一 ……逐步并最终全面强加给印第安人美国“公民”身份。被认定为“混血”的原住民必须放弃部落地位,其他人也被“去部落化”,极大地损害了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
材料二 ……本着“抹去印第安文化,拯救印第安人”的理念,美国禁止印第安儿童讲民族语言、着民族服装、实施民族活动,抹去其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实施文化灭绝。印第安儿童在校饱受折磨,部分因饥饿、疾病和虐待死亡。此后,又推出“强迫寄养”政策,强行将儿童交给白人抚养,延续同化政策,剥夺文化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美国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的历史事实和现实证据》
材料三 天主教原以劝人行善为本,凡奉教之人,皆全获保佑身家,其会同礼拜诵经等事概听其便,凡按第八款备有盖印执照安然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凡中国人愿信崇天主教而循规蹈矩者,毫无查禁,皆免惩治。向来所有或写、或刻奉禁天主教各明文,无论何处,概行宽免。
——《天津条约》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69,指出材料中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方式。
淡化民族意识
改造甚至消灭殖民地文化
输出宗教及价值观
国家 接受外来文化 保护传统文化
中国
印度
埃及
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技术)、
戊戌变法(制度)……
反洋教运动、
义和团运动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
文官制度……
提出“印度人的印度”、
宗教、种姓制度……
君主立宪制
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传统生活方式
根据教材p69-70,
说明中、印、埃在殖民统治的冲击下,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文化重构。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战争
文化交融完善
文化碰撞交流
认知外来文化
反思本土文化
文化选择重构
【课堂小结】
1.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 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进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C
2.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