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齐读课文
读准字音。
重点字 词 句
字:原、约、函、本、其、乃、兴、亡
词:所以、伶人、人事、忽微
句:a盛以锦囊 b系燕父子以组、
c告以成功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f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相信你一定还记得!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原先)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动词,订立盟约)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商量语气,还是)
D举天下之豪杰(动词,举起。 )
B
对蓝色字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
你真棒! 加油!
D
请选出与“盛以锦囊”句式相同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夫晋,何厌之有
C、以其无礼于晋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好极了! 再接再厉!
C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立论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来说)
读一读,想一想,会者不难哦!
得天下和失天下
算一算:
1、李存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
926年分别多少岁?
想一想:
2、这几年里,在他身上又分别发生了
什么事?
得天下 —— 15年—— 盛
失天下 —— 3年—— 衰
为 什 么?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兴 国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亡 国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
赞叹
惋惜谴责
最后一段能否删了?为什么?
教 训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不理朝政,“伶人由此用事”,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拥有兵权。
后叛乱四起,
庄宗亲征败回,
众叛亲离,伶官
又乘危作乱用乱
箭射死庄宗。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背 景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23岁
27岁
38岁
41岁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论 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
立国(15年)
灭国(3年)
全文结构
讨论交流
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
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回顾历史
商纣王——宠溺妲己——败政灭国
周幽王——宠溺褒姒——众叛亲离
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灭
唐明皇——溺于美色——安史之乱
宋徽宗——好于蹴鞠——靖康之变
… …
课堂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
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
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布置作业
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