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绘制思维导图,说明气候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区域认知)
2、结合材料和区域图,分析气候要素对农作物分布、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地理实践能力)
3、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学会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1 . 什么是农业 ?什么是农业区位?
2. 气候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
导学问题:
(1)农业定义: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牧业等。
狭义农业:指种植业
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植物、动物
一、农业概况
二、农业区位因素
思考:为什么两地会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
农业区位: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
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不同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气候
降水
光照
灾害
气温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
昼夜温差
热量
二.农业区位因素
南橘北枳
热量的差异
生长期——地理学角度
适合植物生长的时间
生长周期——生物学角度
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
思考:热量充足和热量不足
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产量、生长期、生长周期、上市时间、病虫害、低温冻害
热量充足:
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上市早
病虫害多
热量不足:
生长周期长,有机物积累多,品质好,病虫害少,上市晚
生长期短,单产低;低温冻害,不利于作物生长
(1)自然因素——气候(昼夜温差)
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水果那么香,那么甜
新疆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旺盛,产生的有机质多;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养分)的积累。
二.农业区位因素
海拔高度
海陆位置
(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
二.农业区位因素
光照(强弱)
光照充足:
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质;
利于作物着色
光照主要影响农作物的品质等。
纬度
海拔
天气
时长
(1)自然因素——气候(降水)
我国西北非季风气候区以畜牧业为主,东南季风气候区以种植业为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
降水
二.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要降水充足,过涝和过旱都不利
(1)自然因素——气候(灾害)
二.农业区位因素
旱灾
涝灾
台风
冰雹
寒潮
纬度高
海拔高
生长周期长
昼夜温差大
气温低
产品优
上市晚
价格高
【小组合作探究】攀枝花市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生产基地。攀枝花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 -11月才成熟上市,售价是普通芒果的2-3倍。
(1 )从气温角度,说明攀枝花芒果质优、价高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纬度高,且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使芒果开 花期较晚,生长期较长芒果品质好(2分)
攀枝花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品质好。(2分)
芒果成熟期晚,可以错季上市,价格高。(2分)
关键词
限制词
提取材料信息
指令词
1、养成一个规范的审题习惯
4、练题的目的是为了回归基础,落实知识点
3、运用思维导图推导做题过程,形成完整答案
2、学会分析图文材料,获取和运用地理信息
小结: 综合题答题
气候
降水
光照
灾害
热量
生产期与生长周期
熟制
生长快慢
越冬作物
病虫害
春播、发芽
开花时间等
品质
品质、产量
少
多
大
降雨
降雪
积温
夏温
冬温
春温
秋温
日较差
类型
产量
防冻害
解春旱
思维导图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霜冻→产量
分布品质
拓展提升
作业:
1、完成《非常学案》45页 【题组对练】
47页【题组对练】 和 【素养培养】
2、有能力的同学完成48页 题组1
学生小组探究学习,
并展示小组答题思维导图或答案
【合作探究】二 :广西横县茉莉花
习性:
喜高温、喜光
怕寒、怕过热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
怕土壤过湿
【小组合作探究】二(2016年新课标I卷)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纬度低
冬季气温较高,受寒潮影响小
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多
江浙一带
梅雨,土壤过湿
伏旱,高温干燥
夏季 光热充足 、高温期长
[参考答案]
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2分)
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梅雨期土壤过湿,伏旱期过旱且有时超过37℃的高温)(2分)
冬季气温较高,受寒潮影响较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