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6 14:2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
沦亡百年之后于回到祖国的
怀抱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英国旗徐徐降下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儿童手拿区旗与国旗,迎接回归中国国旗在会场扬起来 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中国上海市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上海市民在南京东路步行街欢庆申博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 在2004年雅典奥运上,中国代表团以
32金的骄人成绩,跻身亚军,直逼美国
霸主地位。中国女排获得雅典奥运金牌再创辉煌刘翔获得的男子110米栏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2005年10月 “神六”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神六顺利升空着陆场工作人员在欢呼庆祝2010中国成功举办年世界博览会。2010年中国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2008年8月8日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41届世界博览会。 2003年,从春到夏,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治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二00八年十月中国人实现了太空漫步。最近神八与天宫一号在太空两次成功对接。 21世纪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1.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
2.体会尖锐辛辣的批驳语言。
3.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课文中作者摆出的敌方论点和论据是什么?
2.为彻底驳倒敌论,作者还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什么论点?他用哪些论据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复习回顾美文赏析 如何理解文章第1段中的“公开”,“地大物博”加引号有什么作用?
“公开”一词表示言之有据。“地大物博”加引号既表引用,又含讽刺,这是盲目自大,外强中干,自欺欺人的自夸。
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总”让人们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奠定基础。文章第3段中的“他信力”是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相对应的文章第5段的“自欺力”又指什么?
他信力指: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运用了仿词的修辞手法,增添了讽刺的效果,生动地刻画了悲观论者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丑恶形象。“自欺力”指求神拜佛,麻醉自己。文章第4段的“新生路”指什么?
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如何理解文章第四段的末尾“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地麻醉自己。”这句话批判了国民党一些官僚和“社会名流”以号召人们“求神拜佛”为幌子,蒙蔽群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妥协,不抵抗政策。作者为什么赞扬他们“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比喻的说法。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来自下层,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 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揣摩下列红色字词的表达效果:
(1)……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2)“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脂粉”指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宣传。“状元宰相的文章”指国民党反动政客和御用文人的言论。 “地底下”暗指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阅读最后一段,思考:1、本文的结论是什么?2、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作用:照应题目,作出回答1、“状元宰相”指什么?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2 、“地底下”指什么?美化伪装,欺骗宣传。3、“脂粉”的意思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4 、“筋骨和脊梁”比喻什么?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 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体会比喻义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在古代指哪些人?在今天,又指哪些人?请分别举出三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话是正确的。
古代事例:
发明家毕升、民族英雄文天祥、伸张正义的海瑞、探求佛教教理的玄奘等。
现代事例:
科学家袁隆平、体育健儿刘翔、抗击非典的英雄姜素椿、飞天英雄杨利伟等。 小结 本文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以反驳对方的论证为武器,一举击中其要害。反驳强劲有力。 本文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当时对抗日前途悲观的亡国论调,驳斥了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走狗文人诬蔑中国人民失掉自信力的无耻谰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文章主题拓


伸 从自身做起,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民族自信力呢?我们作为中学生,应当扩大知识面,深入了解从古到今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事迹,在伟大精神熏陶下塑造心灵,并且不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等。处


题辨析“中国人”的含义。(题略)①



⑤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指广大人民。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