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2 20:4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段: 初中 学科: 语文
年度:
学校:
教师:
单元 六单元
目标确立依据 单元课标摘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材 分析 第六单元以“文苑漫步"为专题内容,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生活。《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 学习本单元,要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方法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材料,培养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注意回顾学过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句,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
课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 1 课时
主备人
内容出处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知道题目的含义。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评估任务 1.说出题目中的含义。 2.通过默读、朗读,借助工具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评估要点
环节一: 导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 位贤臣- -- 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环节二: 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通过理解说出答案,老师进行补充。 ①邹忌讽齐王(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②齐王纳谏题目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环节三: 让全班同学默读3分钟,然后齐读课文。 给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的提示,让学生思考后讨论,请学生回答课文大概内容。教师明确。 ①比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的三思; ②进谏: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 ③赏谏: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 ④朝齐: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各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
环节四: 1.分小组疏通课文的内容 (1)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自主翻译,圈出自己不会的字词句。 (2)小组内交流,答惑解疑,标记存在争议或仍不能解决的字词句。 (3)小组代表提出疑惑,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4)生边读边译,并熟读三段。 2.请小组代表翻译全文,不正确的由其他小组指出,最终共同完成。
环节五: 堂清作业,巩固所学。 1.预设重点句子,请学生用3分钟思考写下答案后,抽问回答以下问题。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2)明日徐公来 古义:次日,第二天;今义:明天 (3)窥镜而自视.古义:照,看今义:暗中察看 (4)臣之妻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①左右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方位名词或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②莫古义:没有谁;今义:不,不要 (6)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整治.
板书设计 邹忌——讽谏 三问 妻———妾———客 三答 三思 私———畏———求 三比 宫妇左右一朝廷之臣一四境之内一四国朝齐—国强盛 齐王——纳谏 三赏————上、中、下赏 三变————初下、数月、期年
教学反思
课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课时
主备人
内容出处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知道“三问、三答”众人语气的不同。 2.把握邹忌和齐王人物形象。 3.知道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评估任务 1.分角色朗读和勾画,体会众人语气的不同。 2.找出描写邹忌和齐王的语言和心理句子,理解2人的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邹忌劝谏的技巧以及齐王的开明,理解邹忌成功的原因。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评估要点
环节一: 导入 1.复习导入:随机抽学生背诵原文。
环节二: 1.品读第1段,理解各自语气的不同。 ①请学生分角色朗诵第一段,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②画出邹忌“三问”的语句,让学生说说每次问的背景原因,品析“三问”的语气有何不同。 揣摩心理语气:第一问的背景是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第二问的原因是邹忌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第三问的背景是: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③.画出妻、妾、客“三答”的语句,并结合邹忌的“三思”,请学生说说“三答”的语气有何不同。 揣摩心理语气: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提醒学生以后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人物在不同背景下语气的不同。
环节三: 1.请学生勾画出邹忌和齐王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给予3分钟的时间思考并讨论,准备好了的回答。说说他们是怎样的人? 邹忌形象——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不偏听偏信、有责任感、有自知之明、有远见卓识的忠臣。 齐王形象――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善于治国、勇于改革的明君。
环节四: 1.分小组讨论,有代表说说邹忌劝谏技巧的高明之处。 ①以小见大。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②类比推理。将自己的地位、处境与齐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人易于接受。 ③设喻说理。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设喻让齐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④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由于尊卑关系,下级劝上级不宜直言,且邹忌巧用攻心术,站在齐王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2.勾画下“善”字,明确齐王的态度。 “善”即好的意思。多么痛快,多么干脆。
环节五: 堂清作业,巩固所学。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收获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2.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的尊严。
板书设计 邹忌——讽谏 以小见大比喻 类比推理 设喻说理 (善于劝谏) 齐王——纳谏 (广开言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