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2 12:3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难点名称 鉴赏词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典故是诗歌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借助典故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经历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深层次地体悟文章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 学生对于诗歌文体有畏难情绪,理解诗歌本身的含义具有一定难度。 2. 学生对于典故的积累和表达效果认识不足,分析表述难度大。 3. 学生在结合诗人的经历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深层次地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层面上能力仍有待提高。
难点教学方法 梳理信息,知人论世,归纳总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语言导入,直击用典: 在词的发展史上, 辛弃疾是第一个大量用典的作家。词虽起自俗曲,但经北宋“化俗为雅”至南宋,辛弃疾从精神上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道路,将宋词进一步推向雅化,不仅在表现内容上与一切雅文学并驾齐驱,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把用典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南宋词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使典用事,收到了良好的暗示、隐喻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感染力。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梳理典故,理解词作背景及作者情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来表现主旨的: 1.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刘裕幼年在京口居,后来从京口起兵,两次北伐,一战复青州,再战复关中,战胜侵占中原的鲜卑族集团,并一举平定桓、玄判乱。 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的故事 刘裕之子刘义隆好大喜功未作天下骚动,以致“惨遭溃败,北顾涕交流”的历史,借以鉴戒,表明对当世魏国草率北伐忧心忡忡。 3.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故事 拓跋焘击败刘宋北伐军,并奋起直追至长江边,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大肆庆典。作者借此来点明自己深沉的隐忧:民俗安于统治,渐淡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这样就发泄对南宋统治抗金不力,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不满情绪。 4.“凭谁问:谦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为故事 廉颇为赵名将,赵王亲近安人,疏远不用他。作者遭遇类似,同有为国杀敌的决心、能力,但不受重用且遭谗毁;同有战斗斗志、报国雄心,但不能实现,况且作者目前处境还不如廉颇,连来问自己:“尚能饭否”的人都没有,内心又有何等忧愤! 【课堂小结】 这样来,全词几乎全用典故编织而成,用典虽然繁杂,但始终穿着一条感情主线,就是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国家、对民族危亡的担忧。正是这条感情主线把历史时期有异,发生地点不同的事件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所以处处给人事如已出,天然浑厚的感觉。正如陈廷焯所说“以浩气行之”让人“不嫌其堆垛”。 【板书设计】 人物典故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达词人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草草、赢得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拓跋焘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军队后,追击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可堪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凭谁问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拓展提升,探究诗词用典的一般作用: 1. 圆转晓畅,贴切自然,加强词意表达。 辛弃疾出生沦陷区,亲身经历了女真贵族的暴虐统治,亲眼目睹了中原人民进行的英勇抗金斗争,从小就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感: 二十一岁在山东起义,一年时间就组织了两千多人的抗金队伍 二十三岁参加耿京领导的农民抗金起义军,于千军万马中活捉叛徒张安国,率军南渡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绘声绘色的语言中正凝聚着作者的戎马生涯和豪迈威武。 南归以来,恢复中原、为国效劳的衷心不变:“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 辛弃疾曾满怀激情地先后向宋孝宗进呈复国大计《美芹十论》、《九议》,未被采纳,后来又受到权豪势力的节制,以致被劾免职。思用而不受用,生活经验唤起了类似记忆,廉颇“披甲上马以示可用”矍铄形象不也焕发作者老当益壮的奕奕神采吗? 2. 对比照应,使词意丰富曲折,感情深沉强烈,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上片面对眼前江山,由孙权引出南朝宋武帝刘裕。他们都挽救危局,决不妥协投降,但两者相比,孙权仅靠“固守”为吴要,成就一番霸业,而刘裕则是“攻”,也就更具进取的精神,也就更成为辛弃疾热切向往,倍受钦佩的对象。 下片用宋文帝刘义隆的史实“仓皇北顾”,导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建“佛狸神祠”,这样正反以对举,谁是谁非,何去何从,一目了然。特别曲折有趣的是宋武帝、宋文帝既是父与子的对比,又是胜与败的反衬。前者“金戈马,气吞万里如虎。”后者却误用庸人,痴想“封狼居胥”,冒失用兵,落得仓皇北顾,给人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 此外,作者把古代历史史实与当前现实对比,荒凉的“斜阳草树”与雄壮的“金戈铁马”对比,四十三年前烽火扬州路和现在“佛狸祠下,一片神社鼓”的对比,作者青年时驰骋中原的往事和垂老时壮志未酬的处境的遭遇对比……乍然看来,上片所说的是两回事,仔细分析才发现,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整个意境、感情、气脉是那么地上下相撞接,完整贯通。 3. 典中套典,以典引典,以典讽今,含蓄蕴藉,感寄遥深,表达了一种难达之意,起到了一种隐喻效果,扩大了词的意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典故,其中的“封狼居胥”则是用汉朝霍去病的典故。这里的讽喻、暗示、警戒,充分证明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寓意无疑是深刻的。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典,却又由刘义隆的典故引发而来。正因为有宋文帝“仓皇北顾”才致使北魏太武帝乘胜追击,直至瓜步山下,建行宫于山下。如今耳闻社日祭神的鼓声,一旦想起沦陷区人民正在遭受着深重的苦难,又怎能不痛心疾首?这样对南宋偏安、苟且朝廷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使词的意境得到了很好扩展。
小结 这首词的用典,历来有人认为太多,如宋未词人岳珂著《柽史》批评该词“用事多”,这是不确当的。作为怀古词,该词除廉颇一事外,都是有关京口的史实与眼前的风光,这与“京口怀古”一题形成紧密照应,所以本词的用典应该是辛弃疾的用心所在。 另外,用典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连。这首词是以当时统治者批评,因为不可能正面直说,所以用典才是最好的办法,就艺术方法而论,作品思想内容许多史实,起到了巧妙的暗示、隐喻效果,有力的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总而言之,在本词中,辛弃疾所用的典故,不但没有“掉书袋”的堆砌感,反而扩大了词的容量,提高了词的审美境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形象空间,提高了词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