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s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10s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C.在0~5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
D.经过5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B.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C.任何测量都有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3、下列一些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学生桌高约150cm B.中学生的心跳一分钟70次
C.小明发烧体温50℃ D.新铅笔长度约15dm
4、无人机在抗击疫情期间大显身手,可进行航拍、监控等工作,被称为“会飞的照相机”(如图)。在一次航拍中,小明从监控画面中看到树梢在向上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地面上的建筑
C.无人机 D.树干
5、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带着吊篮一起升空时,下列说法正确是的( )
A.以人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C.以吊篮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气球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A.1∶4 B.4∶ 1 C.1∶2 D.2∶1
7、下列中学生体育运动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物理量作为评判标准的是( )
A.跳远 B.跳高 C.长跑 D.实心球
8、中国高铁领跑世界,已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乘客坐在行驶的复兴号车厢里,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车厢座位 C.房屋 D.路边的树
9、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是志愿者在野外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可以判断这棵小树的高度约为(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小红同学先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一物体进行四次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测量数据,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图中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填“a”或“b”)刻度尺更精确,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4、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一架飞机在1分钟内飞行了18000米,它的速度是______米/秒,其意义是飞机每秒飞行的______。
5、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是,所用时间之比是,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是蚌埠新建成长淮卫淮河大桥,桥头路上有如图的标志,一辆小轿车通过该桥,最短用时为2.4min。求:
(1)长淮卫淮河大桥长度为多少米?
(2)一辆大型货车以20m/s的速度完全通过该桥需141s,求货车的长度为多少米?
2、一列长为600m的火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驶过一长直隧道,小雨坐在车内座位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求:
(1)隧道的长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3、周末,小简一家开车去香山游玩,路上看到如图的交通标志牌,此时的时间是8:30。则:
(1)圆牌上60的意义是什么?
(2)到达香山的时间为8:50,求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
4、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公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计所指的速度匀速行驶25min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ECT收费岛区域前s1=50m处开始减速,经后运动至ECT收费岛(图中阴影区域)边界,然后再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ECT收费岛,其长s2=36m。不计车长。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汽车通过ECT收费岛所用的时间;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5、国庆期间,小明一家前去某景区旅行,该景区设计了新颖的玻璃桥。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20m,宽2m,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玻璃结构的桥梁。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小明一家用了1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10km长的限速路段,则
(1)一名游客通过玻璃桥用时50s,求: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小明一家通过了这段10km长的限速路段超速了吗?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
(3)近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车。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斜面应保持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少”)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 ;
(3)段距离___________,小车在段平均速度___________;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停表显示格式为“时:分:秒”。
(1)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实验时应使它的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图中AC段的路程为______dm,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由图像可知,7~20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不变,故可知此时间段内乙车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10s时两车的运动距离相等,因两车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故可知0~10s内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B符合题意;
C.由图中可知,0~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故由可知,该时间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中可知,经过5s,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AC.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任何测量都有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误差不是错误,故A错误,C正确;
B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可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避免误差,故B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学生桌高约70c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心跳次数一分钟约60~100次,故B符合题意;
C.成年人发烧时,超过40℃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不可能到50℃。故C不符合题意;
D.新铅笔的长度约15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一个物体相如果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无人机在空中拍摄时,树梢相对于无人机上的照相机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小明从监控画面中看到树梢在向上运动,是以无人机为参照物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
A.以人为参照物,人和地面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地面为参照物,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人和地面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人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以吊篮为参照物,人和吊篮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气球为参照物时,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人和气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由得,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ABD.跳远、跳高和实心球是以长度作为评定标准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长跑是以速度作为评定标准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乘客是静止的,说明乘客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乘客坐在行驶的复兴号车厢里所以可以选择车厢座位为参照物,乘客和车厢座位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乘客是静止的;而相对于铁轨、房屋和路边的树,其位置都发生了改变,则乘客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由 可得物体的前半段路程运动时间
物体的后半段路程运动时间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
普通成年人的身高基本在1.7m左右,图中扶树的志愿者的身高比小树要低一些,故小树的高度大约为2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4.73cm
【详解】
观察题中数据可以发现,数据14.82cm与其它三次记录的数值偏差较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只有14.72cm,14.73cm,14.73cm三次测量数据为有效数据,所以求平均值得
2、1.45
【详解】
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块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5.45cm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
l=5.45cm-4.00cm=1.45cm
3、b 2.80
【详解】
[1][2]由图可知,a刻度尺1cm又分为2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5mm,b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所以b刻度尺更精确些;b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80cm,所以物体长度为2.80cm。
4、运动快慢
300 路程为300m
【详解】
[1]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引进了速度。
[2]一架飞机在1分钟内飞行了18000米,它的速度是
[3]飞机的速度300m/s的物理意义为该飞机每秒飞行的距离为300米。
5、
【详解】
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三、计算题
1、(1)2800m;(2)20m
【详解】
解:(1)由图可知,货车运行的最大速度为70km/h,根据
可得,长淮卫淮河大桥长度为
(2)货车的速度为
v1=20m/s
141s内车通过的路程为
s1=v1t1=20m/s×141s=2820m
货车的长度为
s车=2820m-2800m=20m
答:(1)长淮卫淮河大桥长度为2800米;
(2)一辆大型货车以20m/s的速度完全通过该桥需141s,货车的长度为20米。
2、(1)1800m;(2)80s
【详解】
解:(1)火车的速度
由可得隧道的长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经过的路程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答:(1)隧道的长度是180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是80s。
3、(1)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60km/h;(2)54km/h
【详解】
解:(1)圆牌是限速牌,代表的意义是: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60km/h;
(2)由图可知,从标志牌到香山的路程为s=18km,小简一家到达香山所用的时间为
t=8:50-8:30=20min=h
则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答:(1)圆牌的意义是: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60km/h;
(2)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4km/h。
4、(1)37.5km;(2)6s;(3)8.6m/s
【详解】
解:(1)根据图甲可知,汽车到达收费站前速度为90km/h,行驶时间为
根据速度公式,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已知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
s2=36m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路程
s总=s1+s2=50m+36m=86m
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时间
t总=t1+t2=4s+6s=10s
所以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答:(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37.5km;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为6s;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6m/s。
5、(1)0.4m/s;(2)超速,见解析;(3)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详解】
解:(1)游客的平均速度
(2)限速路段的长度s′=10km,所用时间
则小明开车的速度为
由标识牌可知:限速为40km/h,则60km/h>40km/h,所以小明超速了。
(3)近期,我国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因此提醒广大司机朋友: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答:(1)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0.4m/s;
(2)小明一家通过了这段10km长的限速路段超速;
(3)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四、实验探究
1、 较小 方便测量时间 40.00 0.16 偏大 B
【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利用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该实验的原理是 。
(2)[2][3]斜面应保持较少的坡度,小车在坡度较少的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减小,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时间的测量。
(3)[4]由图得
[5]小车在段运动的距离为
小车在段运动的时间为
小车在段平均速度
(4)[6]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出小车在AC段运动的时间偏小,而运动的路程不变,由得,则所测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7]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A.图A中的v-t图像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的v-t图像表示物体加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图C中的s-t图像表示物体静止不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图D中的s-t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便于测量时间,减小实验误差 8.00 0.4 偏大
【详解】
(1)[1]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实验时应使它的坡度较小,小车从斜面滑下的速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减小实验误差。
(2)[2]图中AC段的路程为
s=80.0cm=8.00dm
[3]图中BC段的路程为
s1=40.0cm=0.4m
对应的时间为1s,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3)[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时间变小,根据,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