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考点分布 素养目标 考试指导
修辞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考查内容:辨别修辞手法为主要考查点。
考查形式: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如2022年第一次合格性考试第7题。
考查趋势:将继续考查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中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是考查重点。
类别 明喻 暗喻 借喻 博喻
特点 甲像乙 甲是乙 甲代乙 —
本体 出现 出现 不出现 出现(一个)
比喻词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
比、犹如 是、成为 无 同“明喻”
喻体 出现 出现 出现 出现(多个)
例句 那个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那又浓又翠的景
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
布。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类别 特点 例句
拟人 将物人化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拟物 将人物化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类别 例句
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专名代泛称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表象代本体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部分代整体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结果代原因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材料代本体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产地代本体 你怎么不把龙井沏上。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
半。
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馒头的香味来了。”
类别 特点 例句
内容 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类别 例句
成分排比 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分句排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类别 例句
自问自答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问而不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类别 例句
问而
不答 肯定形式表否定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否定形式表肯定 我难道没有应该受到责备的地方吗?
类别 例句
词语
反复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词组或句子反复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语段
反复 鲁讯《祝福》中,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
辨析角度 比喻 比拟
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把热闹的
“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大海”,有相似点,是比喻。 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例: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是比拟。
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例: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 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例: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表达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显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重在喻。例:沈星不是流星,是天上永远闪耀的星星。把“沈星”喻为“星星”,说明光辉永照人间。 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
态,重在拟。例: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
此处把“睡莲”当人来写,是拟人。
辨析角度 借代 借喻
构成基础不同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与本体的相关性,“红领巾走来了”“祖国的花朵走来了”,两个句子分别用一个名称来称呼少年儿童,但前者因“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两者相关,故是借代。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祖国的花朵走来了”,因“花
朵”与少年儿童之间没有相关联的地方,只有相似点,因此是借喻。
作用不同 借代的作用在于指称,是借用借体来替代本
体。 借喻的作用在于喻,是用喻体来描写或说明本体,因而借喻可以换作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辨析角度 对偶 排比
从结构排列看 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必须对称。 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从作用效果看 对偶便于吟咏,易于记忆;表意凝练,抒情酣畅;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各语言单位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格律要求 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排比则无此要求,句式大体一致。
辨析角度 反问 设问
语气不同 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叹号。 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答句句末只能用问号。
作用不同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叹号。 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
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