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普通高中历史 · 选择性必修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锐利而耐用的铁农具的普及,使得人们耕作、拓荒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图为出土于河南辉县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
▲ 战国铁梨铧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学习聚焦 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耕作工具的变化:
①农业耕作工具的种类: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①耕作工具变化的特征: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青铜器
铁器
石器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①石器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
②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③对早期人类来说,石器的制作并不简单,要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这些工序需要专人完成。
石 器
青铜器
①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②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③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①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②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
③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铁 器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制农具
▲ 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
▲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
2.耕作方式变化:
变化
原因
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 → 铁犁牛耕
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提高)
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历史纵横
刀耕火种与铁犁牛耕
人类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锄耕、犁耕三个不同阶段。距今约1万年前,刀耕在原始农业出现时就已产生。人们先以石斧、石刀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用火焚烧,把草木灰当作肥料,再在土地上耕种农作物,这就是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锄耕已经产生,人类大量使用石耜、石铲、石锄或骨耜、木耜、蚌铲等翻土农具。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犁耕出现。此后犁耕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知识拓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 产 力:定义: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
要素: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
生产关系:定义: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内容: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产品分配的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灌溉工具的发展:
商代:桔槔(利用杠杆原理汲水灌溉)
东末:翻车
三国:魏国马钧革新翻车,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
唐朝: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世界
中国
①许多文明地区都发明了灌溉工具。
②在原始社会末期,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类已经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汲水灌溉。
圈厩、马槽等
4.古代畜牧业工具:
▲ 三国马钧:翻车
▲ 商代:桔槔
▲ 唐朝: 筒车
史料阅读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
——陈廷章《水轮赋》
思考点: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学习聚焦 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工具的进步:
中国
西方
时 代 工 具 作 用
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 骨针 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代 陶纺轮 纺线
汉朝 纺车 纺纱
提花机 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元朝 纺织机 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史料阅读 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解鸣佩,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揽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
——王逸《机妇赋》
历史纵横
2013年,四川
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
墓出土了四件蜀锦提
花机模型。这四件提
花机模型是随葬用品,
其形制前所未见,堪
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它们的出现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
▲ 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蜀锦提花机
2.陶瓷业工具的进步
时 代 工 具 作 用
旧石器时代 泥条盘筑 用手工控制形状,陶器的圆度并不理想
新石器时代晚期 坯车 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能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
中国南朝 匣钵 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唐宋时期 支钉 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
▲ 工匠使用坯车制坯
▲ 匝钵
▲ 支钉
3.金属冶炼工具的进步
时 代 工 具 特点
古人 土炉、锤、锉 用锻打的方式制作小型金属器具
坩埚(熔化金属原料) 范(使液态金属成型) 用铸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
商和西周 范 铸造形式多样的青铜器
战国 范 铸造形式多样的铁器
东汉 水排(南阳太守杜诗发明) 利用水利(利用自然力)鼓风冶铁
历史纵横 水排
南阳自战国时就
以冶铁业著称,汉武
帝曾在此设铁官。考
古资料表明,汉朝时
南阳郡内有多处冶铁
和铸造作坊,冶铁工
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东汉时,南阳大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水排复原模型
▲ 战国时期双镰铁范和铁镰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学习聚焦 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
1、农业劳作方式的发展
①家庭式劳作
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劳作
原因: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推动集体劳作向个体劳作转变 )
表现:①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
②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
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③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
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史料阅读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 · 商君列传》
学思之窗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纵横
男耕女织
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普遍存在,它是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男的种田,女的织布,各司其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庭生产,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古代国家提供了赋税和徭役。
②庄园式劳作
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2、手工业劳作方式的发展
方式
①家庭式(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
①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
②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发展
②作坊式
民营作坊
官营作坊
▲ 河南安阳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
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约32吨,其中绝大多数经过加工,反映出商朝制骨作坊的规模之大。
▲ 河北曲阳定窑作坊遗址
定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定窑作坊使用约700年,代表了古代瓷器制造业的高超水平。
问题探究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yáo)奉(jú)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 · 海王》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战国时期的主要生产部门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情况。
学习拓展
渔业也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出一种古代渔业工具并加以说明。
(2021·全国乙卷·25)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链接高考
A
郡名 西汉末 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 56771 20123
太原(今属山西) 169863 30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 359316 528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 461587 404448
豫章(今属江西) 67462 406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 21092 212284
(2021·广东选择性历史·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链接高考
D
(2021·浙江高考·3)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止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
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链接高考
C
(2021·浙江1月选考历史·3)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铜镜制造于西汉
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
链接高考
C
《管子 · 海王》:“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yáo)奉(jú)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此材料可以佐证( )
A.先秦时期已有铁器工具
B.春秋时期纺织技术先进
C.战国时期铁器工具普遍
D.先期时期服务行业兴盛
课堂练习
A
汉赋中有:“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解鸣佩,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揽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的内容记载。材料中反映的场景是( )
A.棉纺业生产情况
B.冶铁业生产情况
C.制瓷业生产情况
D.丝织业生产情况
课堂练习
D
陈廷章在《水轮赋》云:“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赋中所提到的是一项( )
A.农业耕作工具
B.鼓风冶铁工具
C.纺织生产工具
D.农业灌溉工具
课堂练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