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五)(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五)(word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2 20:18:25

文档简介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五)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水的生理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水溶液可运输代谢废物到排泄器官
D.水分解能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D 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结合水通过氢键与细胞内其他分子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自由水作为良好溶剂,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正确;水分解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蛋白质的肽链不一定是一条
B.组成每种蛋白蛋的氨基酸都有21种
C.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
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B
3.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而另外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则不可以通过细胞膜,这说明细胞膜是一种(  )
A.全透性膜 B.自由通透膜
C.选择透过性膜 D.流动性膜
C 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而另外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细胞膜,这说明细胞膜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4.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A
5.下列属于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的是(  )
①有蔗糖分子 ②有半透膜 ③有原生质层 ④膜两侧有浓度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有浓度差。故选D。
6.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
C.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
D.ATP是细胞内唯一直接为生命活动供能的化合物
D
7.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产物是(  )
A.CO2、酒精、H2O、ATP
B.CO2、乳酸、ATP
C.CO2、H2O、乳酸
D.H2O、CO2、乳酸、ATP
D 人体剧烈活动时,肌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都有ATP生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不是酒精和CO2,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所以A、B、C错误。
8.下列有关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布于叶绿体基质中
B.叶绿体色素与NADPH和O2的形成有关
C.叶绿素比叶黄素更易溶于层析液
D.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绿光和蓝紫光
B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叶绿体色素吸收、转化光能,部分能量用于水的光解形成NADPH和O2,B正确;叶绿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叶黄素的溶解度,C错误;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
9.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实例的是(  )
A.蝌蚪长到一定阶段后尾巴消失
B.人皮肤表皮细胞的脱落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D.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D 蝌蚪长到一定程序后尾巴消失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人皮肤表皮细胞的脱落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正确。
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在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含量也加倍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D.在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
B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DNA含量加倍,A正确;在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含量不加倍,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位置,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C正确;细胞分裂末期,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D正确。
11.下图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也称为四分体
B.a′与b或者c′与d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C.发生交叉互换后,aa′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D 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A正确;a′与b、c′与d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B正确;发生交叉互换后,aa′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四分体是染色体复制后经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D错误。
12.下图是四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平面结构部分模型,正确的是(  )
C
1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C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有DNA),病毒的基因以及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基因都不在染色体上,C错误;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正确。
14.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A 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非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只有A选项不是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正确。
1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D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②的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且紫花数量大于白花数量,因此紫花是显性性状;③的后代中只显现出来紫花一种性状,因此紫花是显性性状。A、B、C错误,D正确。
16.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后代(F1)有表现型和基因型各几种(  )
A.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B.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C.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D.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D 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如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3种基因型。故AaBb×aaBb杂交,后代有表现型为2×2=4种,基因型为2×3=6种。
17.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
B.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是形成于该部位
C.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
D.癌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A 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使其易扩散转移,A错误; 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是形成于该部位,B正确; 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C正确; 癌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D正确。
18.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处理单倍体后可能得到二倍体植株  
B.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正常分裂
C.显微镜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
D.将低温诱导后的细胞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染色,以便观察
D 由于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染色体组,也可以含有2个、3个染色体组。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可能是2个、4个或6个,因而可能得到二倍体、四倍体或六倍体,而四倍体、六倍体统称多倍体,A错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正常分裂,B正确;显微镜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C正确;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所以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后,应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D错误。
19.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250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只、150只、20只。该果蝇种群中,A与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5%、35% B.62%、38%
C.95%、5% D.40%、60%
B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作基因频率。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的数量是2×80+150=310个,a基因的数量是2×20+150=190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310÷(250×2)=62%,a的基因频率为190÷(250×2)=38%,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0.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等是无关变量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否产生一定是因变量
C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pH是无关变量,A错误;在对照实验中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但不是所有的实验均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该实验属于前后自身对照实验,B错误;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光照强度是自变量,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C正确;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因变量可以是酒精是否产生,也可能是其他产物,如水的产生等,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2分)在人体机体局部发炎时,由发炎部位细胞发出信号,使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如下图,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不同细胞膜的功能不同,从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是因为白细胞膜上的________与P选择蛋白有相互识别的作用,体现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
(1)一定流动性 (2)脂质和蛋白质 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4分) (3)糖蛋白 信息交流
22.(10分)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所示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的序号是________,图D所示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的序号是________。
(2)图C、图D共同完成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__。
(3)能完成图A中③、④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4)图E的结构是______。
解析:(1)图A中遗传信息传递的全过程称为中心法则,图B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对应于图A中的①;图C为转录过程,对应于图A中的②;图D为翻译过程,对应于图A中的⑤。(2)DNA分子复制和转录过程都需要以DNA为模板,因此上述图示中,图B、C含有DNA分子,图中用P链、T链、A链、B链表示脱氧核苷酸长链。图C、D中含有mRNA,图中用C链、D链表示核糖核苷酸长链。图C、图D共同完成的生理过程叫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3)图A中③④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4)图E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答案:(每空2分,共10分)(1)① ⑤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RNA病毒 (4)转运RNA(tRNA)
23.(18分)豌豆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豌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表是豌豆的三个花色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组合 亲本性状表现 子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白花 紫花
1 紫花×白花 405 401
2 白花×白花 807 0
3 紫花×紫花 413 1 240
(1)由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可知_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3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4)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 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豌豆是严格的________植物,一般是______。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________。子代个体数量多,便于数学统计。
②采取单一变量研究法:由______________,由简到繁的实验过程。
③应用__________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解析:由表中第3个组合实验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其亲本均为杂合子,故其后代中纯合子占的比率为50%。表中第1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答案:(每空2分,共18分)(1)3  紫 (2) 1  (3)50% (4) ①自花受粉  纯合子 相对性状 ②单因子到多因子  ③统计学
PAGE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五)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水的生理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水溶液可运输代谢废物到排泄器官
D.水分解能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蛋白质的肽链不一定是一条
B.组成每种蛋白蛋的氨基酸都有21种
C.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
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3.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而另外一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则不可以通过细胞膜,这说明细胞膜是一种(  )
A.全透性膜 B.自由通透膜
C.选择透过性膜 D.流动性膜
4.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5.下列属于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的是(  )
①有蔗糖分子 ②有半透膜 ③有原生质层 ④膜两侧有浓度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
C.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
D.ATP是细胞内唯一直接为生命活动供能的化合物
7.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产物是(  )
A.CO2、酒精、H2O、ATP
B.CO2、乳酸、ATP
C.CO2、H2O、乳酸
D.H2O、CO2、乳酸、ATP
8.下列有关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布于叶绿体基质中
B.叶绿体色素与NADPH和O2的形成有关
C.叶绿素比叶黄素更易溶于层析液
D.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绿光和蓝紫光
9.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实例的是(  )
A.蝌蚪长到一定阶段后尾巴消失
B.人皮肤表皮细胞的脱落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D.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在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含量也加倍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D.在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
11.下图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也称为四分体
B.a′与b或者c′与d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C.发生交叉互换后,aa′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12.下图是四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平面结构部分模型,正确的是(  )
1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14.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1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6.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后代(F1)有表现型和基因型各几种(  )
A.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B.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C.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D.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17.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
B.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是形成于该部位
C.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
D.癌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18.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处理单倍体后可能得到二倍体植株  
B.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正常分裂
C.显微镜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
D.将低温诱导后的细胞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染色,以便观察
19.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250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只、150只、20只。该果蝇种群中,A与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5%、35% B.62%、38%
C.95%、5% D.40%、60%
20.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等是无关变量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否产生一定是因变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2分)在人体机体局部发炎时,由发炎部位细胞发出信号,使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如下图,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不同细胞膜的功能不同,从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是因为白细胞膜上的________与P选择蛋白有相互识别的作用,体现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
22.(10分)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所示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的序号是________,图D所示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的序号是________。
(2)图C、图D共同完成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__。
(3)能完成图A中③、④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4)图E的结构是______。
23.(18分)豌豆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豌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表是豌豆的三个花色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组合 亲本性状表现 子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白花 紫花
1 紫花×白花 405 401
2 白花×白花 807 0
3 紫花×紫花 413 1 240
(1)由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可知_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3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4)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 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豌豆是严格的________植物,一般是______。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________。子代个体数量多,便于数学统计。
②采取单一变量研究法:由______________,由简到繁的实验过程。
③应用__________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