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 第一节 压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 第一节 压强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3 20:4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第1节 压强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压强这节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压力作用效果的理解。用比值定义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利用压强的公式并加以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压力而言,它使物体产生形变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所受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引入了压强这个物理量。
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它会成为后续认识浮力产生原因等知识的基础,更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节由“压强”和“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两部分内容彼此关联,只要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顺利解决减小或增大压强的问题。压强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比值定义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释压强的有关物理现象及问题。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是否有关的探究过程
2、难点:压强概念的得出及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自学展示法、小组讨论法、引导法。
[仪器材料]
小桌、沙子、钩码、气球、钉板、矿泉水、烧杯、水桶等
[教学流程设计]
知识反馈 课前展示
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复习压力相关知识点
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二、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学生参与实验:拎起装有不同质量水的水桶,手的感觉不一样;拎起装有同样质量的水而把手不同的桶,手的感觉也不一样。
教师演示实验:把水气球放分别放在装有钉子个数不同的钉板上,结果不一样;然后同样把水气球再次放在钉子较多的钉板上,然后在上方额外施加压力,气球再次破裂。
学生猜想: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其过程中也可简单提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物体的材质有关,本节课不做具体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发现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层层引导、步步深入。为下一步学生探究做准备。
三、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和压力大小是否有关
(1)本实验应用的物理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选择 :自制小桌,钩码,沙子,矿泉水,烧杯
(2)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以下问题并设计实验:
a.怎样体现压力作用效果?
b.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c.设计和进行实验时要控制哪些变量?
(3)学生展示小组设计的表格
教师纠错并完善表格
(4)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采集数据并展示,从而得出结论。
并引导学生,看是否能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具体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全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展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准备了不同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出现不同的实验做法,体现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再通过最后的总结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四、压强
提问: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提示:回想之前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利用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 公式:p=F/S
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用Pa表示。1 Pa =N/m2 1Pa有多大?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1 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设计意图】类比之前对速度的定义方法来学习新的物理量,使学生更快的理解和接受压强这个概念。
五、压强公式的应用
1.书中例题
使学生学会对压强公式的基本应用。
2.动手动脑学物理
这类习题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3.拓展提升题(侦探根据脚印判断嫌疑犯体重)
用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结束这节课并作为作业。
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六、课堂小结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
3.压强相关计算。
七、布置作业
1.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物理知识。
2.完成课上的拓展提升题。
八、板书设计
一、回顾压力
二、压强(p)
1.定义
2.公式:p=F/S
3.单位:N/m2 帕斯卡 帕 Pa 1N/m2=1Pa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