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五柳先生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6 17:3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
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嗜好( )    一箪食( )   汲取( )  吝啬( )   举觞相庆( )  休戚相关( )  屡次( )  黔驴技穷(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亲旧知其如此( )   (3)期在必醉( )   (4)造饮辄尽( )   (5)颇示己志( )   (6)衔觞赋诗( )   (7)环堵萧然( )   (8)短褐穿结( )   3.下列加红的词不指代五柳先生的一项是( )   A.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B.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讲述了五柳先生在隐居生活中的三大乐趣:读书,饮酒,著文。   B.文章结尾的赞语是模仿史家笔法,再度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   C.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肯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D.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   5.(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时期人。本文选自《_______》。我们所学过的另一篇散文《_______》也选自本集。   (2)从全文内容看,五柳先生就是指_______,这篇文章属于_______散文,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   运用能力提升   6.下列词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置酒而招  不蔽风日  不求甚解   B.不慕名利  忘怀得失  期在必醉   C.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D.欣然忘食  闲静少言  衔觞赋诗     7.下列加红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为号焉    阴风怒号   B.不求甚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或置酒而招之   登轼而望之   D.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8.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无怀氏 之民。   A.或置酒而招之。   B.黔娄之妻有言。   C.学而时习之。   D.久之,目似瞑   9.(2012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内同步阅读   (2012 山东临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1.下列各句中加红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3.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 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 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注]①丹青:指绘画。   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   ③绐:欺骗。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词。   (1)若云兴霞蔚_____________   (2)恒自梢至根_____________   (3)尤善丹青_____________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中加红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2)以为求之必得。      17.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shì  dān  jí  lìn  shāng  qī  lǚ  qián   2.(1)处所  (2)亲戚  (3)期望  (4)喝酒  (5)表达  (6)酒杯  (7)周围都是土墙  (8)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3.C  解析: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其,这,指黔娄之妻所说的话。     4.C  解析:文中的否定句有很多,如:“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蔽风日”“曾不吝情去留”“家贫不能常得”,所以C错误。     5.(1)陶渊明  东晋  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     (2)陶渊明  自传体  传  赞 运用能力提升   6.B  解析:A置酒而招(偏正) 不蔽风日(动宾) 不求甚解 (动宾);B不慕名利(动宾) 忘怀得失(动宾) 期在必醉(动宾);C环堵萧然(主谓) 短褐穿结(并列) 箪瓢屡空 (主谓);D欣然忘食(偏正)  闲静少言(并列) 衔觞赋诗(并列)。     7.C  解析:A名号 呼号; B很  更; C都是顺接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可不译;D代词,他,指陶渊明  其中。    8.B  解析:例句:结构组词,“的”;A代词,他;B结构组词,的;C代词,学习的内容;D助词,凑足音节。     9.(1)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2)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他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课内同步阅读   10.(1)好:爱好。  (2)或:有的人。   11.C  解析:A介词,因为;B连词,表示目的;C介词,用;D介词,凭借。   12.(1)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2)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13.“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 课外拓展阅读   14.(1)好像  (2)常常  (3)擅长  (4)流传、传说     15.A  解析:例句与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解释为“的”。     16.(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     17.画绝  痴绝